楊麟
牙周病可引發牙齒松動、移位,導致患者錯頜畸形。這種畸形使咬合錯亂,創傷合加重,并進一步加重牙周炎的發展,最終導致牙齒脫落。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同時也會影響面部美觀,造成心理障礙。近幾年來,本科對68例牙周炎患者進行了先牙周后正畸的聯合治療[1],并回訪,取得了良好的遠期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00年~2011年來我科治療的68例牙周病患者,年齡38~61歲,其中男30例,女38例。病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慢性牙周炎,牙齒松動1~2度,個別牙松動3度以上,牙槽骨吸收1~2度。②牙列完整或個別牙缺失。③患者需配合。
1.2 治療方法
1.2.1 本次牙周治療主要采取基礎治療和藥物治療。基礎治療主要包括菌斑控制、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創傷及食物嵌塞牙合的調整。藥物治療以局部藥物治療為主,首先于基礎治療之后,用3%過氧化氫液(H2O2)沖洗牙周袋,再行藥物控釋。目前,常用的藥物有鹽酸米諾環素(派麗奧)。牙周癥狀得到控制,3個月后即可開始正畸治療。
1.2.2 正畸治療 則采取滑動機制直絲弓矯治技術,矯治前、中、后期分別取模型對照,并攝全景片及時跟蹤了解牙周情況,記錄相關牙周指數。矯治過程中,隨時依照監控數據調整矯治力度及復診周期。牙周護理間隔2~4個月做一次。矯治療程平均18個月,矯治結束后,盡量用固定保持器保持,并要求患者定期復查,跟蹤回訪正畸及牙周療效[2]。
1.2.3 修復治療 對必要修復的遺留間隙(此間隙屬于矯治設計方案計劃內),轉診修復科醫師,進行相關修復設計。
68例患者治療周期12~24個月,平均18個月,治療后隨訪3年,正畸效果顯著,基本達到Ⅰ類咬牙合關系,牙弓得到整平和排齊,間隙關閉,前牙深覆牙合得以矯正,牙齦無出血紅腫,牙周袋變淺或消失。其中4例依從性較差的患者,針對性的作口腔衛生指導和必要的牙周護理后好轉。
長期以來,牙周炎因患牙的支持組織減少,不能承受較大的壓力,而被人們認為不能對牙周炎患者施行正畸治療。近幾年來,有關學者認為[3],在牙周炎癥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對患牙施加生物限度以內的正畸力,不會引起和加重牙周組織的破壞,甚至還能改善病情。并且牙周炎還可通過矯正改善咬合關系,控制菌斑形成,解決前牙深覆頜及病理性牙齒移位[4]。
當然,聯合治療必須嚴格把握適應證,在行正畸治療前,首先要行牙周狀況的評估,必須糾正和改善口腔衛生、牙周炎癥、頜創傷、牙周袋及齦上齦下結石之后,才能開展正畸治療。矯治過程中也要檢查頜干擾及松動牙的狀況及原因,及時糾正,并堅持牙周護理,這樣才能取得長遠的療效。
[1]丁寅.牙周病的正畸治療.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5,21(5):709-711.
[2]姜若萍,張丁,傅民魁.正畸治療前后牙根吸收的臨床研究.口腔正畸學,2001,8(3):108.
[3]林久祥.現代口腔正畸學.3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659.
[4]曹采方.牙周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6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