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平
現在兒童患哮喘的幾率不斷上升,但是作為目前最有效的一線預防與防治用藥,ICS即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普及率非常低。所以在2001年的時候中華醫學會中的兒科學會呼吸組根據《中國兒童哮喘防治指南》與GINA的方案提出了一個十分簡易的控制方案[1]。本文為了研究當今兒童哮喘的治療情況,檢測EAM在治療兒童哮喘中的可行性與具體療效,從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某醫院的哮喘患者這種選取了100例兒童哮喘患者,使其參加EAM的簡易控制方案臨床治療。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0例兒童哮喘患者都是第一次來該醫院的哮喘門診進行診治的。男孩65例,女孩35例,男女的比例大約為1.86:1。年齡主要在5到12歲的兒童,其平均年齡為7.8歲。其中有58例使用過吸入糖皮質激素。
1.2 方法 按照GINA的方案將兒童哮喘患者的臨床癥狀劃分為重度持續、中度持續、輕度持續和輕度間歇四個不同級別;而EAM則把其中的輕度持續與輕度間歇合并在一起,稱為輕度哮喘,所以它把兒童哮喘患者劃分為重度哮喘、中度哮喘和輕度哮喘三個級別,并分別使用布地奈德氣霧劑、二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或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2]。根據這一劃分標準,可以把100例兒童哮喘患者分為重度哮喘患者10例、中度哮喘20例、輕度哮喘70例3個小組。其中重度哮喘兒童每天使用3噴(晚上2次,早上一次)或4噴(早晚各兩次);中度兒童患者每天使用2次(早晚各一次);輕度患者使用1次(晚上一次),持續三個月,并及時對患者情況進行跟蹤與調節,認真記錄臨床癥狀表現與用藥情況。
1.3 統計的方法 使用3033的10.0版軟件進行相關的測算工作。
在治療期間,患者參加了全程臨床性治療,沒有一例出現不良性反應。大多數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緩解,有的輕度患者甚至已經沒有任何哮喘癥狀。期間并未出現任何一例過敏反應,同時在使用了該藥物之后,患者的夜間癥狀與日間癥狀都得到了很好的緩解,在夜間被憋醒的次數逐漸減少,可以獲得持續性的高質量睡眠;白天的咳嗽次數也逐漸較少,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所以該藥物適合絕大多數兒童哮喘患者使用,療效顯著,安全性也較高。此外,在本次臨床試驗結束后,患者的家長給出了高度的贊揚與肯定,該療法獲得了患者的依從性,對進一步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兒童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系統疾病。近年來,該病的趨勢不斷上升。但是ICS在國內的預防與治療當中并不普遍,普及率低于6%,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經常出現錯誤操作,這樣會降低患者的依從性??梢娫撍幬锱c技術推廣并不容易。很多兒童哮喘患者的家長,甚至于一些醫務人員對兒童哮喘的一些本質問題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只是簡單地把它當做肺炎或支氣管炎,很少使用ICS進行治療,而是主要依靠一些抗生素進行相關治療[3]。該藥物的治療方案比較復雜,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而且其藥物的種類也十分繁雜,所以并不能輕易地為醫務人員所掌握。所以,要想普及其使用率,就必須對醫務人員及其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的知識普及與宣傳工作,使其可以對該藥物形成一種正確的認識,并可以掌握其具體的使用與操作方法,減少其使用的阻力。
很早之前,中華醫學會就曾提出過關于兒科哮喘臨床中的簡易控制方案,再加上本次臨床的實驗與研究就可以充分地證明,EAM的臨床使用效果是十分顯著的,而且患者家屬的順應性也很好,再加上該方案的簡便易行,所以非常值得在當今的兒童哮喘治療的那個中進行推廣與應用。
[1] 王菲菲.基于臨床的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中醫證候分布規律初探.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2] 孫先軍,鄭平.哮喘控制簡易方案在兒科的臨床應用.實用醫學雜志,2007,(23).
[3] 李保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特點分析.當代醫學,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