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芹
肺結核是呼吸系統慢性傳染性疾病,嚴重影響人民健康,是我國重點防治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發病年齡有后延趨勢,加之合并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其他免疫損害等肺結核患者的增多,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現將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發生的204例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進行易感因素、病原菌菌群分布特征進行分析,探討護理對策。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臨床資料齊全、痰標本留取符合標準的肺結核合并感染的患者204例,其中男156例,女48例,年齡17~81歲,平均(53.29±12.595)歲;無感染組401例,年齡15~83歲,平均(44.59±19.337)歲。兩組進行比較分析。肺結核診斷符合2001年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標準[1]。
1.2 方法
1.2.1 感染的標準 參照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3]。
1.2.2 標本留取 參照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要求留取[2-3]。
1.2.3 菌株培養與鑒定 采用ATB Exprcssin全自動鑒定及藥敏測試儀進行培養與鑒定。
2.1 年齡分布特征 感染組204例,年齡17~81歲,平均(53.29±12.595)歲,秩均值350.73,其中≥60歲者98例;非感染組401例,年齡15~83歲,平均(44.59±19.337)歲,秩均值278.72歲,其中≥60歲者110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
2.2 性別構成 感染組 男性156例,占76.5%,女性48例,占23.5%,男女比為3.25∶1。非感染組男性 294例,占73.3%,女性107例,占26.7%,男女比為2.75∶1,兩組比較(χ2=0.103,P=0.793)。
2.3 院前抗生素使用情況 感染組155人,占75.98%;非感染組214 人,占53.37%,(χ2=6.762,P=0.011)。
2.4 合并癥 感染組慢性支氣管炎61例,糖尿病56例;非感染組慢性支氣管炎68例,糖尿病71例;兩組比較分別是(χ2=8.485,P=0.005);(χ2=4.934,P=0.032)。
2.5 病原菌分布 銅綠假單胞菌68例,占33.5%;肺炎克雷伯菌46例,占22.5%;陰溝腸桿菌24例,占11.8%;大腸埃希菌16例,占7.8%;酵母樣真菌10例,占4.9%;弗氏檸檬酸桿菌8例,占3.9%,其他32例,占15.7%。
3.1 預見性護理 病室內保持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密切觀察體溫、呼吸的變化。做好口腔及皮膚護理,保持患者良好的個人衛生。
3.2 營養及心理支持 鼓勵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保證水分的攝入。特別是老年人,飲食宜少量多次,注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潤腸通便。合并糖尿病者,做好血糖檢測,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3 呼吸道管理 痰多者可協助拍背排痰,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協助采取舒適臥位,保持吸氧管通暢,正確調節氧流量,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
3.4 防止交叉感染 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者分病房居住,囑患者勿亂串病房;指導患者正確咳痰,指導咯血患者取正確臥位,保證痰液和積血的引流;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好手衛生。
3.5 污物的處理 嚴格執行醫用垃圾處理制度,及時處理被污染的醫療器械、被服,一次性醫療用物及時消毒、毀形。痰液容器煮沸消毒。
3.6 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由于抗結核藥物是聯合用藥,用藥時間長,藥物不良反應大,加之使用其他抗生素,對肝、腎、造血系統影響較大,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效果,及時處理不良反應。
聯合國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MDGs)之一即是到2015年結核病死亡率1990年的基礎上下降一半[4]。有學者[5]提出積極控制并發癥是減少結核病死亡的根本措施。在所有并發癥中無疑肺部感染性疾病排在首位,肺結核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由于慢性炎癥致使支氣管黏膜局部免疫力下降,表面纖毛脫落,纖毛清潔作用減弱,造成呼吸道分泌增加,痰液潴留,加之支氣管擴張或狹窄,細菌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并發呼吸功能不全[6]。本組調查顯示: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0歲以上老年人98例,占48%,說明老年肺結核患者易于并發肺部感染,應加強護理觀察,及早進行細菌學檢測,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②合并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如支氣管炎等及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條件致病菌感染。③本組患者院前使用抗生素155例,占75.98%,應當歸屬于院內獲得性肺炎,其細菌譜也符合院內獲得性肺炎特征,故在患者入院時應注意院外用藥史的調查和營養狀況的評估。另外,本組調查中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與我院4年來網絡直報的肺結核發病性別構成比一致,與同期住院患者性別比無統計學差異,故不能表明男性肺結核患者比女性更容易并發感染。
[1]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2] 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10(29):651-655.
[3] 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4(22):201-203.
[4] Dye C,Maher D,Weil D,et al.Targets for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IntJTubercLungDis,2006,10(4):460-462.
[5] 吳紅梅.結核病死亡59例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1,18(6):145-146.
[6] 盧家澤,林兆原.肺結核并肺部感染225株細菌分布及藥敏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3,19(6):66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