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梅 李慧 張學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它已成為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糖尿病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將導致多種器官的損害,功能紊亂甚至衰竭。其中以糖尿病腎損害最為常見。糖尿病性腎病又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約占所有糖尿病并發癥的20%~30%。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有助于早期糖尿病性腎病的篩查與診斷,當常規檢查尿蛋白陰性,但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時,提示已經出現了糖尿病的腎臟損傷。檢測尿中微量白蛋白對糖尿病性腎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院門診和住院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齡41~75歲,平均59歲。臨床已經確診為糖尿病,所有患者都經過飲食控制和降糖藥物治療。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 mmol/L的42例患者,為控制良好組。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上的48例,為控制不良組。另外82例男45例,女37例,均來自健康體檢者,年齡在38~70歲,臨床已排除糖尿病,腎臟疾病和高血壓病,空腹血糖結果均低于6.0 mmol/L,為對照組。
1.2 方法與材料 尿微量白蛋白測定采用長春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H-800隨機專用尿液分析試紙條。儀器為:長春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800全自動尿液分析儀。
空腹血糖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試劑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電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體外診斷試劑盒。實驗設備為深圳邁瑞生物電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標本 受檢者全部進行尿常規檢測,尿蛋白均為陰性。用清潔容器留取晨起第一次新鮮尿液,并在2 h內進行檢測。空腹血糖為早餐前采靜脈血。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百分率表示,統計分析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在82例健康對照組中,空腹血糖均<6.0 mmol/L,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無陽性,陽性率為0%。
2.2 在42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組中,空腹血糖均在6.0~7.0 mmol/L之間,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者13例,其陽性率為30.95%。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組與對照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48例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組中,有25例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陽性率為52.08%。與對照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組與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組比較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正常情況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甚微,而糖尿病對腎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腎小球微血管病變,早期表現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強。造成尿中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1]。我們通過檢測對比發現,空腹血糖控制水平與尿白蛋白陽性率的關系明顯,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時,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均有顯著差異(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現與空腹血糖控制的優劣有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定期檢測空腹血糖的同時也應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臨床上約40%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病10年后出現糖尿病性腎病[2],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是早期發現糖尿病性腎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指標之一。早期階段糖尿病性腎病患者的尿常規檢測并無異常,此時糖尿病腎病若不及時發現,正確治療,患者將進一步出現大量蛋白尿,進入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糖尿病腎病患者如能及時診斷,治療得當,糖尿病腎病的病情將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逆轉。尿微量白蛋白做為腎小球微血管病變最早期的客觀指標,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3]。如果能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及時采取適當的治療,對阻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腎功能的減退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1]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58.
[2]萬長春,孟澤.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與實驗室研究進展.臨床檢驗雜志,1998,16(3):185.
[3]歐陽涓,姜鏡.腎病的損傷性診斷.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8):8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