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東 彭明軒 王連迪
原發性膽囊癌發病隱匿,早期表現不典型,術前確診率低,術后5年生存率低。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原發性膽囊癌69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24例,女45例;年齡33~79(中位64)歲。伴有結石者24例,以右上腹疼痛不適入院者19例,阻塞性黃疸者9例,上腹部腫物者8例,健康體檢者2例。全組經B超、CT、核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等檢查。提示膽囊惡性腫瘤25例(36.2%)。其中晚期病例8例。余44例被診斷為[1]:膽囊結石17例,膽囊息肉8例,梗阻性黃疸7例,萎縮性膽囊炎5例,急性梗阻性膽管炎3例,肝占位3例,Mirizzi綜合征2例。全組總膽紅素升高(24.3~91.5)umol/L17例。谷丙轉氨酶升高(54~1070)U/L21例。谷草轉氨酶升高(49~97)U/L14例。腫瘤標記物CEA升高[平均(8.7±2.17)ng/mL]13例(18.8%)。CA19-9升高[平均(45.3±3.69)U/mL]21例(30.4%)。
1.2 診斷 術前確診25例(36.2%),按國際抗癌聯盟(UICC)TNM分期,Ⅰ期0例,Ⅱ期3例,Ⅲ期14例,Ⅳ期8例。術前未予確診的44例,經手術及術中快速冷凍切片檢查確診37例(53.6%)。術后常規病理檢查確診7例(10.1%)。
2.1 術中所見 術中未懷疑為原發性膽囊癌的7例,膽囊肉眼外觀呈輕度慢性膽囊炎改變。37例可疑膽囊癌者,術中探查發現病灶在膽囊底和體部靠膽囊床側11例,在膽囊頸部及膽囊壺腹部9例,病變表現為囊壁局限性增厚7例,表現為孤立的凸向囊內腫塊8例。5例Ⅳ期病例膽囊腫塊均已浸透囊壁侵犯肝臟在Ⅳ段、Ⅴ段區域內形成占位性病變。12例Ⅲ期和10例Ⅳ期病例癌腫直接出現肝外膽管轉移侵犯,并出現遠近不等的淋巴結轉移。其中3例術前診斷為肝占位者病灶在膽囊體部靠膽囊床側,僅2~3 cm,但已侵透漿膜,肝內為轉移病灶。1例術前考慮為Mirizzi綜合征手術證實是膽囊結石合并膽囊壺腹部腫瘤,周圍淋巴結腫大壓迫膽總管所致。
2.2 手術方式 行手術治療61例,術前確診的8例Ⅳ患者未手術治療。單純膽囊切除25例,包括術中未疑及膽囊癌、術后病理證實的7例以及行姑息性膽囊切除的18例;膽囊切除+膽囊床剝除7例;膽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區域淋巴結清掃6例;膽囊切除+T管引流3例;膽囊切除+膽管空腸吻合4例;另有16例Ⅳ期患者因腹腔內廣泛轉移無法手術,僅行探查和活檢術。
2.3 術后臨床分期和病理結果 按國際抗癌聯盟(UICC)TNM 分期[2],Ⅰ期11 例(15.9%),Ⅱ期9 例(13.1%),Ⅲ、Ⅳ期49例(71.0%)。經術中快速冷凍切片檢查和術后常規病理檢查:腺癌33例,黏液細胞癌11例,鱗腺癌10例,鱗癌7例。
2.4 術后并發癥 切口感染5例(8.1%),膽瘺3例(4.9%),肺部感染3例(4.9%),術后早期粘連性腸梗阻2例(3.2%),并發腹腔膿腫1例(1.6%)。
2.5 結果 本組52例(75.3%)得到隨訪。失訪17例(24.6%)。隨訪時間手術后至8年,平均2.4年。住院期內死亡3例。均為Ⅳ期且合并炎癥及黃疸者。出院3個月內死亡11例,Ⅱ~Ⅳ期患者均有。累計存活1年以上者26例,3年者8例,5年及5年以上者4例。其中,存活5年及5年以上者均為術后病理發現而行二次手術者。
原發性膽囊癌確診時多為晚期,治療效果和預后很差。目前對膽囊癌的治療和預后寄希望于早期診斷,因此如何提高膽囊癌的早期診斷率是我們共同研究的重點。
重視術前影像學及腫瘤標記物檢查:對于有高危因素的膽囊疾病者,要定時檢查肝功及CEA、CA19-9等腫瘤標記物。將B超作為普查的首選項目,必要時行彩超、CT、MRI、MRCP等檢查。彩超檢查可提供有關門靜脈及肝動脈有無受侵犯的圖像信息,對腫瘤可切除性作出初步評估;而CT檢查用于定性診斷以及了解病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有利于手術方案的制定。本組經B超、CT、核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等檢查。術前提示膽囊惡性腫瘤25例(36.2%)。其中Ⅱ期3例,Ⅲ期14例,Ⅳ期8例。全組腫瘤標記物CEA升高 13例,陽性率 18.8%。CA19-9升高 21例,陽性率30.4%。
重視術中探查及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在膽囊切除術中若存在以下情況,應采取相應措施(包括快速冰凍切片檢查),有助于術中診斷。①膽囊息肉。②膽囊結石直徑大于3 cm,病程達10~15年者。③年齡大于70歲且B超提示膽囊壁有局限性增厚。④膽囊頸部結石嵌頓。⑤萎縮性膽囊。⑥瓷器樣膽囊。⑦Mirizzi綜合征。⑧合并異常膽胰管連接者[3]。本組術中確診的44例中,術前診斷為膽囊息肉者8例,膽囊結石者17例,萎縮性膽囊炎5例,Mirizzi綜合征2例。
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①單純膽囊切除術:適用于病變局限于黏膜的Ⅰ期膽囊癌患者。②擴大膽囊切除術:對Ⅱ、Ⅲ期的膽囊癌患者行膽囊切除加肝楔形切除或第Ⅴ段切除,以及區域淋巴結清掃。③姑息性手術:對Ⅳ期膽囊癌患者,病變廣泛又合并膽道梗阻需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可根據病情行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內引流術或外引流術。④二次手術:對于術中未確診而術后病理證實為膽囊癌、又僅行膽囊切除術的病例,應根據術后病理結果和患者情況,爭取二次手術根治。筆者認為,除了局限于黏膜層的原位癌外,其余均應二次手術。
[1]牟洪超,周輝,董立軍,等.原發性膽囊癌術前誤診分析及預防.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9,18(8):824-827.
[2]湯朝暉,楊勇,劉穎斌,等.膽囊癌TNM分期(AJCC)解讀與思考.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5):366-369.
[3]田伏洲,駱助林,張丙印,等.膽胰結合部病變與膽囊癌.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5):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