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機械法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鑲術(LASEK)適用于近視屈光度偏高而角膜厚度較薄的患者,其對中低度近視的患者療效顯著,對治療高度近視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與證實,現對我遠40例72眼高度近視患者臨床應用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鑲術治療后,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現對我院高度近視患者40例(72眼)進行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鑲術(LASEK)治療,其中男18例(32眼),女22例(40眼),年齡在16~38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26歲。術前屈光度-6.00~12.00 d以上之間。術前視力0.03~0.8,平均(0.19±0.12),術前矯正視力0.25~1.2,平均(0.87±0.35)。
1.2 術前檢查 所有患者均作系統眼科檢查:視力屈光度、眼壓、眼前節、眼底、角膜厚度、眼軸長度及Orbscan-Ⅱ。對所有病例均行眼底三面鏡檢查,如果視網膜出現干性裂孔或變性區,先行相應的治療。
1.3 手術方法 術前30 min常規表面麻醉;然后按常規LASEK手術進行前準備;使用德國戈德角膜上皮環鋸、酒精罩和Technolas217Z型準分子激光機。術中用上皮環鉆以瞳孔為中心切斷直徑為8 mm的角膜上皮,12時、2時位留有切口做為上皮瓣的蒂,8.5 mm的酒精罩對位角膜上皮切痕處,罩內滴入新鮮配制的20%酒精,上皮浸泡20~30 s,Bss液立即沖洗;上皮分離器沿切痕處向蒂部分離上皮瓣并向蒂部翻轉,角膜床擦干后進行激光切削,切削完畢后復位角膜上皮瓣,滴抗生素皮質類固醇眼液戴接觸鏡4 d~7 d。
2.1 對40例(72眼)高度近視患者視力糾正情況:術前裸眼視力<0.1者21眼,0.1~0.5者45眼,0.5~1.0者6眼;術前矯正視力:0.1~0.5者14眼,0.5~1.0者26眼,1.0以上32眼;術后裸眼視力:0.1~0.5者3眼,0.5~1.0者9眼,1.0以上60眼。
2.2 矯正屈光度比較 術后實際矯正屈光度與預期矯正屈光度相差在±1.0 d以內者1個月時48眼,3個月時52眼;相差±1.25 d~±2.0 d內者1個月時19眼,3個月時12眼。
2.3 并發癥 術中患者均無疼痛,術中上皮瓣制作不完整、破損7眼,角膜上皮瓣游離3眼。術后一周內所有患者均出現過異物感、流淚、視物模糊等癥狀,但程度不一樣12 h內基本癥狀消失,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缺損,眼瞼紅腫、不能睜眼5眼,2眼角膜接觸鏡丟失,術后角膜霧狀混濁3眼。
LASEK手術是介于PRK與LASIK之間的一種手術,以上皮瓣代替角膜瓣,兼有PRK與LASIK兩種手術的優點[1-3]。克服了PRK的疼痛,上皮下混濁和LASIK因角膜瓣帶來的并發癥,為高度近視患者爭取了角膜厚度。LASEK手術后近乎完整的角膜上皮瓣履蓋角膜創面,抑制了炎癥程序的啟動和淚液攜帶的炎性介質對基質的損傷,可能是LASEK術后雖然糖皮質類固醇的用量少,但角膜霧狀混濁不明顯的原因:度數高切削角膜組織過深、角膜上皮瓣碎裂失活而致的偽LASEK、角膜上皮愈合延遲、患者個體差異、糖皮質激素用量不足、未按時復診等原因;角膜上皮瓣不完整,目前使用的上皮環鋸酒精罩及制作高活力上皮瓣的理念,可保證帶蒂角膜上皮瓣的形成,但應用上皮環鋸時力量不足,以及應用20% 的酒精的時間過短過長,酒精的濃度不足或患者長期佩戴接觸鏡等因素,會造成角膜上皮瓣制作困難角膜瓣碎裂及形成不完整的角膜上皮瓣。術后矯正視力下降與否是衡量屈光手術安全性的指標。
LASEK治療高度近視療效確切,視力下降的原因可能與部分患者屈光回退及角膜上皮下混濁有關;嚴格遵守LASEK手術的操作規則及切削深度標準,是保證LASEK術后角膜中央內皮無可見損傷的關鍵。綜上,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鑲術痛苦小、視力恢復快,但存在著角膜瓣有關的并發癥,而隨著手術技巧的不斷改進,術后并發癥的減少,受角膜厚度不夠的限制將被臨床醫師所信賴[4]。
[1]谷保民.LASEK術后角膜上皮瓣的臨床觀察.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3,25(6):532-533.
[2]陸文秀.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術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27-147.
[3]鄒俊.中低度近視的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5,23(6):616-619.
[4]楊麗萍.準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治療近視合并中度以上散光療效觀察.醫學研究生學報,2003,9(16):6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