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華 張鳳馳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VB)多由肝硬化并發癥引起,出血量較大,為臨床常見急癥之一,早期有效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自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將奧曲肽,垂體后葉素兩種藥物用于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情況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4例患者均因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而收本院住院治療。所有病例按如下標準診斷[1.2]:①有病毒性肝炎,長期大量飲酒等病史。②有肝功能減退及門靜脈高壓癥的臨床表現。③肝功能檢查有明顯肝功能減退,如ALT,TBILI升高及白蛋白下降等。④ B超或(和)CT檢查門靜脈、脾靜脈超過正常范圍,脾臟增大或有腹水。⑤胃鏡檢查均有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其中男67例,女17例;年齡28~77歲,平均47.8歲。肝炎肝硬化73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其他類型肝硬化2例。
1.2 治療方法 8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2例。對照組予垂體后葉素0.2~0.4 u/min,硝酸甘油1~2 mg/h的速度靜脈滴注,維持72 h。治療組:予奧曲肽0.1 mg靜脈推注,然后以25~50 ug/h速度靜脈滴注,維持72 h。兩組同時給予輸血、補充血容量及基礎支持治療。
1.3 療效評價 ①止血治療成功: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生命體征平穩,嘔血停止,胃管抽液未見咖啡狀胃液或血液,或便潛血實驗陰性,并在一周內無再出血表現。②止血治療失敗:經積極治療3 d后,仍有持續出血的臨床表現,如嘔血、黑糞次數增多或無減少,需經補液、輸血才能維持生命體征平穩及經治療后出血停止,但一周內又有出血跡象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止血效果判定,垂體后葉素組止血治療成功34例,失敗8例,有效率為81%。奧曲肽組止血治療成功36例,失敗6例,有效率為86%。總有效率奧曲肽治療組稍高于垂體后葉素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副作用 對照組腹痛、腹瀉11例,惡心7例,胸悶、心悸3例,心電圖異常1例,副反應發生率為52%;治療組惡心4例,腹脹5例,副反應發生率為21%。上述副作用停藥或減慢滴速后均能消失。副作用發生率對照組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
EVB是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嚴重并發癥,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死率占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位[3]。目前可靠的治療方案是內鏡下套扎術及硬化治療,但基層醫院還未普遍開展,另外急性大出血時視野不清,給套扎及硬化治療帶來困難,急診手術風險較大,因此,內科保守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治療方法是垂體后葉素靜脈點滴,由于垂體后葉素可使內臟小動脈和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發生收縮作用,使內臟血流量減少,從而降低門靜脈及其曲張靜脈內壓力而達到止血作用。由于此藥對全身血液動力學影響較大,因此患者經常出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腸系膜動脈收縮致腹痛腹瀉、便意等,患者難以耐受,對于中老年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風險性明顯增高,因此臨床應用受限。近年報道,垂體后葉聯合硝酸甘油應用可明顯降低了副反應,止血率達 78.5%[4]。
醋酸奧曲肽(善寧)是一種人工合成的8肽環狀化合物,具有與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類作用,能選擇性地作用于內臟血管,使小動脈及毛細血管收縮,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拮抗胰高血糖素對內臟血管的擴張作用,從而減少門靜脈和側枝循環血流量,同時可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的血液供應,促進黏膜修復,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對胃腸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用于門靜脈高壓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此外還能抑制胰酶分泌、治療急性胰腺炎、胰腺損傷。由于奧曲肽的止血機制只是內臟血管收縮而對全身血液動力學無明顯影響,因而副作用發生率低,患者易于耐受,被認為是治療門靜脈高壓癥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較理想的藥物。其控制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有效率為40% ~90%[5],本組與其相符,尤其對伴有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患者的治療更具有優勢。
通過本組臨床資料治療效果對比分析,奧曲肽與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止血率前者稍高于后者,無明顯差異。但垂體后葉素加硝酸甘油副作用明顯高于奧曲肽組。在臨床應用中,垂體后葉組具有經濟價廉的優點。奧曲肽副作用發生率低少,但價格比較昂貴。筆者認為臨床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應用,但對于原有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患者,應首選奧曲肽類生長抑素。
[1]胡品津.消化道出血//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7:483-488.
[2]劉厚鈺,姚憶慶.現代內鏡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20-128.
[3]Burroughs AK.Somatostatin and octrotide for Variceal bleeding Hepatatology,1991,13(1):1.
[4]李巖.上消化道出血的藥物治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3):168.
[5]張莉,林三仁.上消化道出血的藥物治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8,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