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輝 張作仁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骨折,尤其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水平的進步,社會老齡化漸成事實,所以,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數量也會隨之增加,治療此類疾病的方法的擇優選擇有待臨床醫師考量。現對2004年3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的56例年齡大于75歲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單臂外固定支架手術治療的療效進行分析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患者,男12例,女44例,年齡75~93歲,平均84歲,按Evan分型:Ⅱ型5例,Ⅲ型23例,Ⅳ型28例,其中43例合并有內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腦血管病后遺癥等。
1.2 手術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行患肢皮牽引固定,減輕疼痛,對癥治療,術前檢查,合并內科疾病請有關科室會診,做好圍手術期處理,盡早手術。硬膜外麻醉下,仰臥位,患側髖部墊高,“C”臂透視下,閉合牽引復位,于患側股骨大粗隆下約3 cm處,小尖刀切開皮膚約4 mm長,向股骨頸內鉆入直徑4 mm骨圓針,尖端達股骨頭下0.5 cm處,另于遠端切口,沿股骨距上方向股骨頭內鉆入另一枚骨圓針,兩針近呈倒“V”型,注意前傾角15°左右。透視正側位觀察,骨折復位良好,骨圓針在股骨頸內位置好,各自撤出骨圓針遂擰入外固定架螺針。在股骨干近中段分別擰入2枚外固定螺針,針尖過對側皮質,單臂外固定支架裝置安裝固定。術后抗生素應用2 d,下肢穿“丁”字鞋,外展中立位,一周后CPM功能訓練,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6~8周拍片復查,根據骨折愈合情況可下地不負重行走。
經過隨訪發現骨折均愈合,隨訪期間3例死亡,原因是內科疾病,5例釘道感染,經過換藥局部處置愈合,螺釘松動3例,及時緊固后穩定。采用黃公怡療效評定標準,優48例,良5 例,差3 例,優良率95.2%[1]。
高齡老年人由于機體各個器官功能均有減退,股骨粗隆間骨折后,保守治療長期臥床后并發癥多,墜積性肺炎,褥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2年內死亡率較高。何況患者多合并有內科疾病。目前治療方法手術如DHS,Gamma釘,PFA,DCS,人工股骨頭置換等,但是如何選擇一種創傷小,操作簡單,患者能夠耐受,醫療安全的方法是值得臨床骨科醫生思考的問題。外固定架治療具有操作簡單,不破壞骨折周圍血運。股骨粗隆間血運豐富,骨折后極少發生不愈合,但由于該處骨折不穩定傾向較大,易造成內固定物失敗,導致髖內翻,頭頸后傾和下肢短縮等并發癥。[2]
應根據具體患者情況具體治療,高齡老人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效果滿意,值得首選。但注意護理釘道及固定架松動。
[1]黃公怡,王福權.鵝頭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分析.中華骨科雜志,1984,4:349.
[2]王亦聰.骨與關節損傷.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