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平,吳慶光,姚海燕
蛇床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的干燥成熟果實。性溫,味辛、苦,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等功效,常用于濕疹、濕瘡、陰部瘙癢、疥癬等證。從古至今,蛇床子均為治療各種皮膚疾病的常用藥物,臨床多煎湯熏洗或熬膏外涂。如《日華子本草》曰:“煎湯治大風身癢。”《藥性論》載:“主大風身癢,煎湯浴之差。”我們曾對蛇床子醇提物、水提物及揮發油止癢作用進行了初步篩選[1],并對其有效組分透皮吸收作用進行了研究(另文發表)。現將近年來蛇床子有效組分透皮吸收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目前從蛇床子中分離出多種不同結構類型的香豆素成分,均具有香豆素(coumann)的基本母核結構,它們分別是蛇床子素(osthole),佛手柑內酯(bergapten),花椒毒素(xenthotoxin),花椒毒酚(xanthotoxol),歐芹屬素乙(imperatorin),異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e),當歸素(archangelich),白芷素(angelicin),二氫山芹醇乙酸酯(O-acetylcolumbianetin),倫比亞苷元(columbianetin)以及suraptenol,columbianadin,isogosferol和demethylauraptenol。蔡金娜等[2]首次從從蛇床子中分得愛得爾庭(edultin),歐山芹素(orosdorle)以及新發現的成分2’-乙酰白芷素(2’-acetyl- angelicin)。日本學者從蛇床子中首次分離出二種新香豆素成分5-甲酰基花椒毒酚(5-fomrylxanthotmcol)、 2’-hydratedun及二種雙香豆素成分cnidi- monal、cnidimarin。
秦路平等[3]利用GC-MS法從蛇床子揮發油中分析出27個成分并鑒定了其中20個,分別是α-蒎烯(α-pinene),β-蒎烯,莰烯(camphene),α-松油烯,β-松油烯,月桂烯,檸檬烯(limonene),異龍腦,3,5-二甲基苯乙烯,醋酸龍腦酯(bomyl acetate),1,8-對位薄荷二烯-9-醇,氧化二戊烯,反丁香烯,反-β-子油烯,α-蓽澄茄油烯,α-香檸檬萜烯,β-沒藥烯,α-欖烯,其中含量較高的成分是α-蒎烯,莰烯,檸檬烯,醋酸龍腦酯等。王海波等[4]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首次發現蛇床子揮發油中含有二甲乙烯酮,順香芹等17個成分。邱琴等[5]采用GC-MS法,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的揮發油中,分析出58個組分,鑒定了其中50個成分,其中倍半萜烯類型組分相對含量占揮發油的85%以上,酯類組分占7%,萜醇類組分在2%以上。
苑振婷等[6]在蛇床子有效部位水醇凝膠中蛇床子素體,外經皮滲透的評價中加入Azone、薄荷醇和土荊芥油,分別使得蛇床子素的增滲倍數提高4.38、3.41、3.09倍,藥物的擴散系統分別提高1.10、2.18、6.30倍。研究結果說明,三種滲透促進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改變角質層的通透性,減小了藥物經皮膚滲透的阻力,提高了藥物在皮膚角質層的擴散系數。
吳修富等[7]采用了帶剝離、皮膚萃取法分別獲取了人皮膚角質層、去角質層皮膚樣本,蛇床子素貼劑經皮滲透后,蛇床子素在人皮膚角質層和去角質層皮膚中的分布,用HPLC法測定了樣本中的蛇床子素含量,結果蛇床子素在人皮膚角質層的滯留量遠大于去角質層皮膚的量,蛇床子素在角質層中的質量濃度較高,可以形成貯庫效應。
馬平勃[8]考察了水溶性氮酮對復方蛇床子噴霧劑中蛇床子素的促透情況。結果顯示,水溶性氮酮能增加蛇床子素的透皮吸收,在復方蛇床子噴霧劑對蛇床子素的最佳促透濃度為1.5%。
王勤等[9]考察了蛇床子素微乳對離體小鼠皮透皮速率的影響,并與蛇床子素凝膠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蛇床子素微乳經小鼠皮膚的穩態滲透為蛇床子飽和溶液的25.5倍,說明蛇床子微乳有很強的透皮能力, 有望成為蛇床子素的新型透皮給藥制劑。宋靜亞[10]研究了蛇床子素-羥丙基—環糊精包合(HP-CD)物的體外透皮吸收作用。結果顯示,在8%油酸作用下,經HP-CD包合后的蛇床子素經皮滲透效果明顯增強,增滲比增加近1倍。
王來友[11]采用人體離體皮膚及從完整皮膚中分離出的角質層,探討了不同濃度的花椒毒素乙醇溶液的滲透動力學特性。結果顯示,花椒毒素乙醇溶液單位面積透過完整皮膚及角質層速率隨濃度增加而增加,2.5mg mL-1以上濃度對其速率幾乎無影響。
艾春媚等[12]觀察了不同濃度蛇床子揮發油對雙氯芬酸鈉的促皮滲透作用。結果顯示,0.5%、1%、2%蛇床子揮發油對雙氯芬酸鈉都有良好的促透作用,且作用強于1%的月桂氮酮。
蔡氏[13]對蛇床子揮發油和氮酮對甲硝唑的促滲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蛇床子揮發油和氮酮單獨應用時,對甲硝唑經皮滲透均有顯著的促滲作用,增滲倍數分別為2.48和2.21,兩者合用時促滲作用顯著增強,單獨應用時,對甲硝唑的貯庫效應影響不明顯,但合用時貯庫效應效果顯著增加。
許衛銘等[14]對蛇床子揮發油、薄荷醇和冰片對甲硝唑促透作用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蛇床子揮發油、薄荷醇和冰片單獨應用時對甲硝唑經皮滲透均有促進作用。蛇床子揮發油與冰片或薄荷醇合用時,促滲效應比單用蛇床子揮發油時顯著增強。
艾春媚等[15]研究了蛇床子揮發油與油酸、氮酮合用對雙氯芬酸鈉的促透效果。結果顯示,1%蛇床子揮發油、5%油酸、1%蛇床子揮發油+5%油酸、1%氮酮對1%雙氯芬酸鈉都有良好的促透作用,1%蛇床子揮發油比1%氮酮促透作用強1.6倍。
[1] 劉 明平,吳依娜,韋品清,等.蛇床子止癢有效組分篩選及作用機制研究[J].中醫藥導報,2009,15(7):66.
[2] 蔡 金娜,王崢濤,徐國鈞,等.蛇床子中新的角型呋喃香豆素[J].藥學學報, 1996,31(4):267.
[3] 秦 路平,吳煥,蘇中武,等.蛇床子和興安蛇床果實揮發油的成分分析[J].中草藥,1992,23(6):330.
[4] 王 海波,葛發歡,李菁,等.超臨界CO2萃取蛇床子揮發性成分的研究[J].中藥材,1996,19(2):84.
[5] 邱 琴,崔兆杰,劉廷禮,等.蛇床子揮發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藥材,2002,25(8):561.
[6] 苑 振亭,陳大為,徐暉,等.滲透促進劑對蛇床子素透皮吸收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9):683.
[7] 吳 修富,高培平,苑振亭,等.蛇床子素在人皮膚角質層和去角質層皮膚中的分布測定[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1):49.
[8] 馬 平勃.復方蛇床子噴霧劑的體外透皮吸收實驗[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2,8(3):33.
[9] 王 勤,李華文,彭新生.蛇床子素微乳透皮吸收的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2010(4):286,291.
[10] 宋 靜亞.蛇床子素-羥丙基—環糊精包合的制備及鼻粘膜與透皮吸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7級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48-49.
[11] 王 來友,joelle Millet,黃芳芳,等.花椒毒素在人體皮膚及角質層中的滲透動力學探討[J].藥學學報,2006,41(9):878.
[12] 艾 春媚,王暉.蛇床子揮發油對雙氯酚酸鈉經皮滲透的影響[J].廣東藥學,2002,12(1):43.
[13] 蔡 偉明,王暉,李昕,等.蛇床子揮發油和氮酮促透作用的比較[J].中南藥學,2004,2(2):83.
[14] 許 衛銘,王暉,李昕,等.蛇床子揮發油、薄荷醇及冰片對甲硝唑促透作用的比較[J].中南藥學,2006,4(2):111.
[15] 艾 春媚,王暉.蛇床子揮發油與其它促透劑合用促透效果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1,1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