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麗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辨證食療
李果麗
目的探討過敏性鼻炎的食療方法。方法針對過敏性鼻炎患者不同臨床表現和處在本病的不同發生階段,進行中醫辯證來進行食療。結果通過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食療,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發病率和復發率都明顯降低。結論中醫辯證食療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機體對外環境的適應,宜于患者的自我康復和調整。
過敏性鼻炎;中醫;辨證;食療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臨床常見癥狀主要有噴嚏、鼻癢、流清涕和鼻塞等,呈陣發性發作[1]。其中噴嚏以清晨和睡醒最突出,鼻塞嚴重時常可見到張口呼吸。現代病因學調查認為其發病可能與患者體質、精神因素、內分泌紊亂以及季節氣候因素變化等有關系。本病多屬于祖國醫學中的“鼻噴”、“鼻嚏”、“鼻鼽”等范疇,其病位多在肺系以及脾腎[2],發作時多因風邪外犯[3]。目前臨床中對于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多采用西醫西藥的對癥治療為主,以抗過敏、脫敏為主,并輔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但是目前對于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中,由于其復發率非常高,無法單靠西醫藥控制癥狀,故有必要借助傳統中醫藥理論,進行辨證來實施食療論治,從根本上提高其治療率和減少復發率。
根據過敏性鼻炎中醫臨床證型特點,依據中醫辯證理論,可從虛實兩方面進行辯證食療以及平時必要的中藥脫敏食療。以下介紹一些不同證型的食療方,以供參考。
臨床中過敏性鼻炎患者多以虛證最為常見,可以發生于不同年齡段,但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居多。
1.1 肺氣虛本證型在過敏性鼻炎中發生率最高,患者除可見到噴嚏、鼻癢、流清涕和鼻塞等癥狀外,還常有少氣乏力,稍動作則氣喘吁吁,呼吸氣促,語聲低微,面色淡白,神疲體倦,自汗、畏風,體質差,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脈弱無力等表現。
治則:益肺固表
食療方1:玉屏風粳米粥黃芪12 g、防風6 g、白術6 g、淮山15 g、紅棗5枚,生姜3片、粳米50 g。先將黃芪、防風、白術、淮山洗凈后溫水浸泡30 min,然后與生姜、大棗、粳米同置鍋中,加入適量水,共煮至米爛粥成。每日晨起即可復用,本食療方對于素體虛弱,易患感冒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在不發作時期復用,可有效減少本病的發生率,亦可起到鞏固康復的效果。
食療方2:黃芪黃精粥:黃芪15 g、黃精10 g、紅棗5枚,同粳米100 g煮粥,不發作時可長期服用有效。
食療方3:黃芪大棗粥:黃芪30 g、紅棗10枚,粳米50 g。將黃芪與大棗一起放人鍋內,加水1000 ml,熬至500 ml,然后加入粳米同放人鍋內,再加水至1000 ml,武火燒開,文火慢燉成粥,加人姜糖攪勻即成晨起或晚餐服用。
1.2 脾氣虛本證除過敏性鼻炎的常見癥狀外,患者還常出現脘腹脹滿,食后為甚,口淡,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
過敏性鼻炎患者臨床發作時多表現為實證,因此食療中本處食療方僅以緩解癥狀為主,不宜久服。
2.1 風寒犯肺此類患者遇冷則發,患者常見噴嚏頻繁,鼻流清涕,鼻塞不通、咳嗽、咽痛、惡風寒、全身酸痛、舌淡苔白、脈浮緊等癥狀。
治則:祛風散寒
食療方1:生姜蔥白飲:生姜50 g,蔥白5段,芫荽根10段同加水至100 ml,然后武火快煎至50 ml,溫服。
食療方2:白芷粥:白芷15 g g,蔥白3根,生姜5片、糯米50 g。先將糯米洗后與白芷、生姜同煮,粥將熟時放入蔥白,稍煮即可食。
2.2 風熱蘊肺過敏性鼻炎遇熱則發,鼻流黃涕,頭昏且痛,口干舌燥,苔薄黃,脈弦數。
治則:清熱通竅
食療方1:葛根烏梅飲:新鮮葛根25 g,新鮮烏梅10 g,新鮮蘆根10 g,榨取汁100 ml,口服。
食療方2:黃芩豬肚粥粥:取黃芩15 g,石膏20 g、蘆根12 g、薄荷12 g、魚腥草6 g水煎取汁液500 ml;然后納豬肚50 g,適量生姜片、蔥白段、胡椒共燉至粥成,患者可根據發病情況來復用。
另外患者也可在平時服用一些中藥食療抗敏的方來減少發作次數,可采用烏梅抗敏粥:烏梅10枚、五味子20 g、黃芪6 g、防風3 g、白芷6 g、粳米50 g,大棗5枚、生姜3片。先將烏梅、五味子、黃芪、防風、大棗洗凈并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火煮30 min,慮渣取汁;然后將粳米納入藥汁中,加姜片煮至米爛,每日晨起頓服。本方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患者在平時可堅持服用,有助病情的緩解和療效的鞏固。(26):1.
[2]朱玉琴.過敏性鼻炎當責之肺脾腎.河南中醫,2000,11 (6):16.
[3]田美.過敏性鼻炎的食療.廣東科技,1998,2:27-28.
[1]杜子俊.過敏性鼻炎的食療.醫藥養生保健報,2006,6
412000株洲,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院耳鼻喉-頭頸外科
治則:健脾益氣
食療方1:白術豬肚粥:人參6 g、白術30 g、豬肚1只,粳米50 g、干姜3 g。將豬肚洗凈切成小片,與人參、白術、干姜、粳米同加水慢火燉,煮成粥,晨起服。
食療方2:人參黃芪茶:黃芪粉5 g、人參1 g、紅棗粉5 g沖服,可早晚各1次,長期服用有效。
1.3 腎氣虛本證型患者常可見到反復發作的噴嚏、鼻癢、流清涕和鼻塞等癥狀外,還常伴隨有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遺精早泄、夜尿多、舌質淡、苔白、脈弱等腎氣不足的表現。
治則:溫腎助元
食療方1:蛤蚧蓯蓉胡桃粥。取肉蓯蓉15 g,蛤蚧12 g,核桃25 g,粳米50 g,鹽適量,蔥白3段,生姜5片。將蛤蚧、肉蓯蓉、核桃、粳米加水同煎煮約60 min,待快熟時加入鹽、生姜、蔥白稍煮即可,晨起空腹時服,日1次。
食療方2:鱔魚豬腰湯:黃鱔250 g,豬腰100 g,將黃鱔洗凈,切段,豬腎洗凈去筋膜,加生姜和胡椒適量,同煲熟,調味即可,佐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