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迎先 張麗娟 王瑋琦
護士良好的操作方法減少預防接種中異常反應的發生率
焦迎先 張麗娟 王瑋琦
對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發生后的處理和調查控制原則及預防接種異常事故和反應的報告、處理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概述,是為避免和減少預防接種異常事故和反應的發生。旨在使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能夠得到及時妥善處理,應急能力提高避免影響,預防接種工作異常事故和反應的調查處理工作的開展對促進預防接種,按種工作的整體水平和質量提高預防。
操作方法;預防接種;減少;異常反應
良好的樹立服務態度,醫風醫德加強教育,對于醫護人員技術要精益求精,對于各種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方法、禁忌證要熟練掌握,及時搶救的能力應具備。要態度和藹,動作輕柔醫護人員,應盡量減少和消除接種對象的膽怯和緊張的情緒。為接種人群提供安靜、舒適的接種場所,接種場所要干凈整潔,通風保暖,寬敞明亮,保證疫苗有效、安全的接種。應根據人群易感水平、感染機會及傳染病疫情等安排選擇接種的對象。根據我國的情況,衛生部為兒童制定了免疫程序,也根據當地情況在各地,提出了要求對一些疫苗的接種對象。應按照當地的要求安排和國家的免疫程序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接種對象認真的選擇,兒童免疫的起始月齡掌握嚴格,不但會造成失敗免疫,而且會引起嚴重的接種反應對于提前接種或延遲接種,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給兒童的身心健康。
引起的異常反應的發生消除疫苗使用過程中,盡量的減少開啟儲存冰箱的次數應該,保證冰箱適宜的溫度。檢查外觀質量的疫苗在接種前,一律不能使用凡變色、霉變、過期、污染,無標簽或標簽不清,安瓿有裂紋,有搖不散的凝塊的疫苗。發生冰結后應廢棄不能凍結的疫苗,開啟安瓿后,冷藏蓋上無菌干棉簽未使用完的疫苗,超過半小時活疫苗,應廢棄超過1 h滅活疫苗,疫苗保證了效價。
按以下診斷標準進行原因分類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反應一般:主要有局部紅腫、硬結、發熱,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對機體只會造成-過性生理功能障礙的反應、在預防接種后發生的,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全身不適、乏力、倦怠等癥狀;疫苗質量的事故;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功能、器官損害預防接種后,在生產過程中疫苗由于質量不合格;反應異常: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功能、器官損害,在實施規范預防接種后或預防接種過程中合格的疫苗,各方均無相關過錯的不良反應藥品。
調查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事故,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和事故,建立報告制度,成立事故診斷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應處理小組。
4.1 調查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對免疫接種后發生的異常反應,均需及時了解接種人員在每次接種后反應情況,做好準備處理。應立即調查上報和處理一旦出現異常事故或反應。均需進行個案調查對每例嚴重的異常事故和反應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4.2 報告預防接種異常的反應在執行預防接種過程中發現異常接種反應時,及時處理應按照預防接種技術規范;向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接種的個人和單位。
4.3 控制措施預防接種異常的反應估計正確類型反應,發生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患者應及時救治。立即送當地醫院救治對可能危及生命或發生嚴重反應的患者。
消滅傳染性疾病乃至預防控翻的有效手段是預防接種,關于《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自從2007年出臺了,可以預防十五種傳染性疾病免疫規劃中的疫苗在現國家。除此之外可供自由選擇的還有計劃免疫和外疫苗。如流行性感冒、輪狀病、毒水痘。23價和7價肺炎疫苗、B型嗜血流感桿菌等。飛速發展醫學生物技術,不能百分之百安全對于任何一種疫苗。需有較強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醫務人員,把握好恰當接種的禁忌證,接種過程確保安全,醫療事故才能減少了發生,醫療避免糾紛,促進了醫患的和諧關系。
[1]呂沛.減少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與事故發生率的思考.醫學動物防制,2011,(27)2:129-131.
接種是人群免疫水平提高的主要手段,預防接種是有效措施的預防、控制傳染病,對于任何一種疫苗都不是絕對有效、安全的,各環節管理加強預防接種,預防接種差錯發生可以有效的控制,不必要疫苗反應同時防止發生。管理人手從加強預防接種環節,要求嚴格,降到最低發生率使預防接種反應。是人群免疫水平提高的主要手段,是有效措施的預防、控制傳染病是預防接種,都不是絕對有效、安全的對于任何一種疫苗,疫苗為了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及時處理和發現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對接種人群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實行追蹤和監測觀察。從2009年來,采取有效的防息措施,為盡量減少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下是體會。
130011吉林大學第四醫院/一汽總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