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洲
淺談基層醫院門診藥房的管理與完善
王昌洲
目的探索基層醫院門診藥房如何適應醫藥衛生新形勢。方法通過完善制度、建立流程、合理分工和“以人為本”取代“以藥為本”的理念的轉變等,觀察門診藥房的服務效果。結果患者滿意度從1年前的84%,提高到現在的98%以上。結論轉變服務理念、改善服務態度、改革服務流程和完善工作制度可以提高新形勢下基層醫院的競爭力。
基層醫院;門診藥房;以人為本;服務流程
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交通越來越便利。因此,患者向中心城市集中越來越明顯,基層醫院空閑越來越嚴重。基層醫院如何生存和發展呢?作為直接面對廣大患者的服務窗口-門診藥房應如何應對呢?本文以我院門診藥房改革為例,探討了基層醫院藥劑人員如何適應醫藥發展的改革方法。
我院是一家二級甲等醫院,門診藥房人員7名,承擔24 h門診處方的調劑、部分地區及夜間住院患者領藥單的調劑,并肩負著中藥處方的調劑以及社區藥房的輔助工作。目前門診處方每天在近300張,忙的時間段一個服務窗口每小時要調劑50張處方。怎樣滿足患者的需要,讓患者滿意,增加基層醫院的競爭力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
制度建設要考慮到必要性、可行性和實用性。我們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門診藥房工作制度、藥學人員職責、藥品質量管理制度、合理用藥工作制度、藥品養護管理制度、藥品發放管理制度、不合格藥品管理制度、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制度、藥品分裝拆零工作制度、處方點評制度、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重點藥物觀察制度、特殊藥品管理制度、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制度、麻醉/精神藥品安全保管工作制度、麻醉/精神藥品調劑人員工作制度(包括麻醉、精神藥品管理流程,麻醉/精神藥品資格考核合格證的人員負責實施)、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制度、高危藥品管理規范、效期藥品管理制度、藥劑人員在職教育培訓制度和工作質量督導檢查制度等。
制訂制度是完成工作的保障。但是,落實制度更為重要。我們的藥劑制度常規由科主任做定期檢查,院領導做不定期的抽查。每次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都做詳細記錄并在院內公開,檢查的結果與醫院獎懲制度掛鉤,做到獎懲分明。逐步地使制度成為了每個工作人員的行為規范,保障了醫院藥劑工作的質量,使患者滿意度從1年前的84%,提高到現在的98%以上。
以我院門診藥房7名工作人員為例,我們設置2個服務窗口,一個服務窗日常情況下盡量保證2人在崗,即調配與核對。另外,安排行政班2~3名(即行政一班、行政二班及行政三班),早班1名負責,夜班1名(各班人員的具體職責見下文)。建立好適合的工作流程,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工作疏漏。藥品調配都是從調配人員到核對人員。具體的流程是:打印藥品清單→審核→調配藥品→送至窗口=>→收方→審核處方→核對藥品→發藥、并交待用法用量等。
當班的所有人員按時上班,準時打掃衛生、藥品擺放定位、整潔;物品擺放有序不亂;領藥基本按每周二次領取,特殊情況例外;堅持按個人工號發藥;堅持處方雙簽字,調劑、發藥雙人核對,做到窗口(1號窗口)白天不離崗;重點藥品天天盤存,中藥處方人人調劑,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妊娠藥品及特殊管理藥品處方完整,登記,領藥單及收款憑證齊全。具體分工如下:
(1)夜班負責生活區、中藥房的整理與衛生;下班前交接班務必將病房領藥單復核一遍,以免漏點;
(2)行政1班:負責1號窗口的發藥(門診處方包括中草藥處方);
(3)行政2班:負責調劑1號窗口處方,協助2號窗口;
(4)行政3班:負責2號窗口發藥,負責領藥,病房取藥,協助1號窗口(有排隊現象時);
(5)早班填寫缺藥表,協助領藥。
樹立以“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每一位患者滿意。每位藥師都必須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實施個體化服務。比如,對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給予耐心地解釋,讓其了解藥物的種類、數量、儲存方法、服用方法、服藥注意事項等[2]。熱情、耐心和周全的服務會緩解或消除患者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從而提高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增加醫院在新形勢下的競爭力。除了繼續應用患者意見箱,1年前新設立了窗口科室監控錄像,全天候監視發藥過程及藥房人員儀表規范等工作行為,讓工作人員時刻牢記“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窗口服務的專業水平。
總之通過完善制度、轉變服務理念、改善服務態度、改革服務流程和服務監管等多項改革,我院門診藥房工作有了質的改進,患者的滿意度快速提升,提高了新形勢下基層醫院的競爭力。
[1]李玉萍,崔明花.提高門診藥房藥物咨詢服務質量.中國實用醫藥,2010,5(10):259-260.
[2]信彩琴,馬瑞.改善門診藥房服務質量的幾項措施.中國藥事,2009,23(5):450-452.
272100濟寧市中區人民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