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凱
〔德州市棉花協會,山東德州 253010〕
山東省德州市2012年植棉面積8.67萬hm2(130萬畝),比2011年減少18%左右。當地受7月下旬、8月上旬連續陰雨天氣影響,籽棉質量和產量大幅下降,多為四級和五級,籽棉的平均產量在3450 kg/hm2(460斤/畝)左右,比正常年份減少30 kg左右。9月新棉上市以來,棉價一直在7.80~8.20元/kg之間,平均售價在8.00元/kg左右。
棉花生產周期長、環節多,機械化作業率低,用工多且作業環境艱苦。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棉花生產用工成本逐年增加。據統計,2012年德州地區植棉成本上升,直接種植成本(不包括人工)達8070元/hm2(538元/畝),包括肥料4050元、機耕600元、種子750元、農藥1200元、耙地225元、機播225元、地膜345元、灌溉450元、拔棉柴225元。若是租地,平均租地費6750元/hm2(450元/畝)。若是植棉面積大,雇人拾棉花的拾花費平均為1.30元/kg,每公頃所需拾花費4500元左右。
若按籽棉產量3450 kg/hm2(460斤/畝)、平均售價8.00元/kg計算,每公頃的產值為27600元。若按農民種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計算,不包括人工費,扣除直接種植成本8070元/hm2(538元/畝),每公頃收益19530元。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計算,每公頃的成本已達19320元左右,則每公頃的收益僅有8280元。也就是說租種6700 hm2(10畝)棉花年收益5520元,租種1.33萬hm2(20畝)年純收益才一萬元出頭。
現在種糧食從種到收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用工大大減少,省下來的時間外出打工,月收入最低一兩千元,高的達到三四千元,遠比種棉花掙錢多、來錢快,導致現在的農民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不意愿種棉花。據調查,由于種棉收益不高,因此不少棉農表示2013年不種或少種棉花,預計2013年德州地區棉花面積將減少15%以上。
建議國家在穩定收儲政策的基礎上,出臺種棉補貼;出臺扶持棉花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在主產棉區建立優質棉基地縣。只有提高棉花種植比較效益,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才能激發棉農植棉熱情,穩定棉花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