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興亮
16年前,我第一次接觸互聯網,那時候,上網就是瀏覽,沒有別的功能,主要看的都是些高校的網站;13年前,我進入互聯網行業,開啟了這個終生為之工作的領域(目前看來是這樣)。
從13年前到之后的很多年,除了三個互聯網的冬天,大多數時候,互聯網都是一個制造財富神話的領域,都是一個創業的樂土。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沒有一個行業,能讓先進的技術知識發揮明顯的帶頭作用;沒有一個行業,能讓知識青年以及小的成本去撬動一個很大的夢想;沒有一個行業,市場化程度能夠如此之高,與歐美的差距能夠如此之短……
就在那個時候,吧唧,天下掉下個互聯網。
《詩經·魏風·碩鼠》中有這樣的詩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在之后的很多年,不斷的應證,互聯網就是很多的“樂土”、“樂國”、“樂郊”。
互聯網促成了無數財富神話:李彥宏、陳天橋、丁磊、張朝陽、馬云、馬化騰……當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一次次見諸于各大媒體,他們三十出頭的年齡、短短數年的創業史和數十億的身家所形成的反差讓人贊嘆、艷羨!
當搜狐CEO張朝陽在美國著急找投資的時候,當3721總裁周鴻在四通橋下寫連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掙錢的網絡實名的時候,當網易CEO丁磊在Sebyse寫程序的時候,當阿里巴巴CEO馬云在長安街預備遣散員工的時候,假如我們當時熟悉他們,一定不會想到他們能有今天的輝煌,甚至這種結果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然而,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神話在不斷的上演。于是,互聯網行業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驗證,這是一片創業的樂土。于是,一批批的知識青年前赴后繼。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再沒有一個行業,能夠像互聯網行業一樣,有這么高的創業比例。互聯網行業,成為前無古人的樂土。
今年7月,CNNIC在北京發布《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3.88億,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2007年,從喬布斯發布iPhone開始,全球真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今年7月,CNNIC報告顯示,手機網民超越PC網民。可以說,我們真正進入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這是一片創業的樂土。于是,每個人都自然而然的推想,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應該是又一片創業的樂土。
這兩年,大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千人規模的會議,小到咖啡廳里舉辦的小型會議,只要是移動互聯網的會議,一定是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人滿為患。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正成為創業者扎堆的樂土,許多新銳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在拼命做產品,希冀通過一款產品一炮而紅。
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的熱潮,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成為矚目焦點,吸引了無數創業者、巨頭前來掘金。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廣大消費者的生活也因此而在悄然變化,同時互聯網產業也在消費者更多的需求之中開始加速發展,更多的創業者被互聯網的浪潮推著前進。近年來,互聯網巨頭們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的投入,創新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是層出不窮,新的應用也精彩呈現。
這一幕,與傳統互聯網的早年極其相似。大量的投資,蜂擁的創業者,互聯網的2000年啊,仿佛昔日再來。
然而,移動互聯網真的就是創業的樂土嗎?和十幾年的前互聯網的真的就非常相似嗎?我們一條條的來刨析。
首先,起點不同了。
在傳統互聯網是創業樂土的時代,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創業者們在“仰望星空”。
那是一個跑馬圈地的時代,那是一個類似美國西部淘金的時代。你仰望星空,隨便指著一塊云彩,這是我的;你跑馬圈地,隨便指著一塊地,這是我的。于是,這塊叫做IM的云彩,這塊叫做IM的地,就是你的;這塊叫做搜索的云彩,這塊叫做搜索的地,就是你的。
要不,你指的時候,別人還混混噩噩;要不,你指的時候,旁邊有個人也在指。如果別人都混混噩噩噩,那么,恭喜你了。如果旁邊有個人也在指,沒關系,大家都是小P孩,都只有一匹馬,一把刀,拼吧!你一刀,我一刀,最后依舊挺立者獲勝。
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已沒有了十多年前傳統互聯網的發展機遇。百度CEO李彥宏說:“現在微博很火,但是微博是你的機會嗎?我覺得對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來說,微博不是你們的機會,微博是新浪的機會;現在SNS也很多,但是SNS是你的機會嗎?也不是你們的機會,它是騰訊的機會。”
十年前,大家你一刀我一刀,拼的是刀法;十年后,當你躍馬揚刀、吶喊沖殺的時候,突然發現,對手使的是槍,是炮,這仗怎么打?甚至,對方還有核武器呢。
這段時間,央視正在熱播一部電視劇,叫做《國家命運》,建國后,國家領導人對美國核武器威脅憂心忡忡。那種心情,就是移動互聯網行業創業者們的心情寫照。
其次,巨頭抄你后路怎么辦?
《計算機世界》曾經的封面文章“狗日的騰訊”名動一時。這個標題雖然不可取,但話糙理不糙。
去年我在移動社交領域創業,融資時,幾乎每一個投資人都會問:“如果騰訊也做個類似的,你怎么辦?”
怎么辦?涼拌。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強大如雷軍,即使米聊搞到千萬級別用戶,騰訊一出手,三下五去二,米聊歇菜,天下就是微信的了。2010年11月6日,雷軍的小米公司決定做米聊,深度模仿海外頗受歡迎的智能手機語音聊天應用kik。12月23日米聊發布;半年過去了,米聊用戶超過400萬。2011年1月騰訊迅速跟進,推出“微信”。時至今日,微信的用戶數已破兩億。雷軍起了大早,換了戲服,剛剛亮好相,準備開唱,卻被馬化騰搶先占了場子。
于是,所有的創業者都必須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騰訊做了,怎么辦?如果百度做了,怎么辦?如果阿里做了,怎么辦?
然而,令創業者們防不勝防的是,這些巨頭,已經不再局限于騰訊百度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已經不再局限于移動聯通電信這樣的通信巨頭……巨頭們,遍地都是。
各行各業,都來搶飯碗。今年7月,一款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航旅縱橫”應用上線,數據直接來源于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最新發布的航班動態,因為信息更加及時準確,還能提供機票真偽檢測、座位預先選、儲存所有出行記錄等功能,目前已迅速秒殺了很多類似的應用。
互聯網行業這么多年的培育,讓所有人都明白了這是金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春天,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們辛辛苦苦耕種;秋天,巨頭們輕輕松松的收獲。巨頭們奔走相告秋收的喜悅時,春天耕種的那些創業們卻在秋天品嘗苦澀的果實。
這就是很多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真實寫照。
第三,創業成本奇高。
有人會說,創業者們可以繞開巨頭,做哪些巨頭們不愿做或者不屑于去做的領域。
沒錯,這樣是沒有巨頭的威脅,但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火熱,相關人員的薪水高的嚇人。有個一年半載開發經驗的開發人員,薪水必須一萬起,有個兩三年經驗者,動輒兩三萬。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慢慢培養技術人員。一來這個行業發展太快,不容你慢慢培養。即使容你慢慢培養,巨頭們的一擲千金告訴你,你是留不住人的,你是在為巨頭培養人才的。
當然,創新乏力還是移動互聯網產業存在的問題。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道:“只有那些從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會跌入坑中。”對于現階段的移動互聯網產業,我用一個時髦詞來形容——“仰望星空,腳踏實地”。10年前,我們可以仰望星空,隨便指一片云彩,這是我的;10年后,我們只能腳踏實地,更多需要為傳統商業服務。創新的火種永不滅,但越來越難。
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不再是草根創業者們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