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比特網)
今年8月份,蘋果市值達到6230億美元,一舉打破微軟公司1999年創造的6205億美元的市值記錄,成為“有史以來最值錢的公司”。并在9月21日達到市值最高點,當時股價為705.07美元。
而今天,筆者寫下這段話時,蘋果股價為542.83美元,比9月份最高點時跌幅超過23%。上周,11月8日,蘋果股價報價為538.59美元,成為近5個月來蘋果股價的最低點。
Dan Crow是一位蘋果前員工,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蘋果工作,他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表示“我們已經錯過了巔峰時期的蘋果”,離開Steve Jobs之后,蘋果逐漸表現出即將衰落的信號。為什么我覺得蘋果已經過了巔峰時期?因為從一些跡象中我們就能看出來。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前陣子蘋果地圖事件,用蘋果地圖替代谷歌地圖體現出蘋果求變的心理,但同時也暴露出蘋果在地圖服務上經驗不足的缺點。一直以來,蘋果的成功是來自于向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這次突然為了提升企業利益(“地圖事件”就是與谷歌的利益之爭)給用戶帶來了很差的用戶體驗,我們可以認為這種事情會發生在微軟身上,但絕不應該在蘋果公司身上發生。

蘋果這是怎么了?蘋果還是當初的蘋果嗎?
Steve Jobs從不做錯誤的用人決定。Steve Jobs去世之后,蘋果出現了許多失誤,而這些失誤導致人事上的地震。其實Steve Jobs治下的蘋果遠遠稱不上是完美的,但現在有許多批評家和懷疑論者認為Steve Jobs的統治接近完美。雅虎金融頻道的一個小伙子告訴Henry Blodget(Business Insider CEO):“Steve Jobs從未做錯過任何事情。”
如果Tim Cook當初沒有雇傭John Browett的話,蘋果現在應該會發展的更好。除此之外,如果Cook能夠像Steve Jobs一樣,通過自己的威信讓其他高級副總裁能夠與Scott Forstall配合工作,對蘋果來說,也是很好的結果。但事實并非如此,Tim Cook雇傭了Browett,并且Forstall的同仁們也忍受不了他。所以,就發生了我們看到的事情:Tim Cook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問題,采取了行動。
蘋果公司在當地時間10月29日宣布公司高層發生重大人事調整,曾經領導iOS工作的高級副總裁Scott Forstall離開公司,一并離開公司的還有剛上任不足一年的零售業務主管John Browett。
最近的一些創業公司都很推崇谷歌的組織理念:開放的內部交流體系、扁平化的管理層次、盡可能多的自下而上的決策以及盡可能多的團隊協作。而蘋果是恰恰相反的,它是高度保密的,這點顯得偏執,高層做出決定,然后進行嚴格的執行。蘋果是建立在Steve Jobs的形象之下的,Steve Jobs掌握所有控制權,具體來說,他控制著蘋果的一切,他就是蘋果的神。
而Tim Cook,他在各方面都很難和Steve Jobs相比。作為Jobs的繼任者無疑是非常難的,公道的說,Cook上任后的蘋果雖然已經不是Jobs時代的蘋果,但它有著顯著的Cook風格,如追求實用、務實等等。
早在今年3月份,有人發現在新一代iOS系統展示時所采用的地圖并非源自谷歌地圖服務,隨后蘋果公司在6月份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公開承認將放棄谷歌地圖采用自身開發的地圖服務。有接近蘋果公司的消息人士指出,蘋果公司不再采用谷歌地圖的原因是雙方在語音逐項導航技術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
蘋果推出自己的地圖服務,哪怕是因為與谷歌的利益之爭迫使其推出自己的地圖服務,用戶都能夠理解。相信大多數蘋果用戶在蘋果宣布放棄谷歌地圖采用自身地圖服務這一消息時是充滿期待的,以往蘋果推出的每一個產品都令人耳目一新,都能給用戶帶來最優秀的用戶體驗。
但在今年9月份蘋果的新聞發布會上,廣大蘋果用戶如愿看到了蘋果自己開發的地圖服務,但隨之而來的不是驚喜,更多的是驚嚇:信息標注錯誤、地圖磁貼變形等問題逐步顯現。用戶體驗毫無蘋果風格可言。無論是普通用戶,媒體或者是業內專家,對蘋果的地圖服務都是批評態度。為此,蘋果CEO Tim Cook于9月29日在其官網發布道歉信,為蘋果地圖服務的糟糕用戶體驗向所有用戶致歉。
他在道歉信中表示:上周我們推出了新版地圖服務,這項服務讓我們的承諾打了折扣。對我們給用戶帶來的不便,我們感到非常抱歉,我們正在做能做的一切去讓我們的地圖服務更加優秀。在我們改進地圖的過程中,你們可以嘗試從應用商店中下載其他地圖應用作為替代品,比如Bing、MapQuest及Waze,或者通過在主屏幕上創建Web應用使用Google或Nokia的網頁地圖服務。
沒錯,您看到的是Cook在向用戶推薦其它競爭類產品。如果Steve Jobs在世的話,Tim Cook應該沒機會繼續領導蘋果公司繼續發展了。
Dan Crow表示:這是令人費解的,蘋果有一個成功的模式——也許是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但現在蘋果似乎在改變它。Steve Jobs時代,蘋果一直注重為用戶提供最好最完整的用戶體驗,而現在的蘋果似乎把自己的企業利益置于用戶體驗之上了。Steve Jobs時代的蘋果,絕對不會把不完美的產品展現給用戶,更不用說發送到用戶手中給用戶使用。
地圖服務是蘋果變化最明顯的標志,讓我們知道今日的蘋果與Steve Jobs時代的蘋果有所改變。但也有其它一些更微妙的跡象,比如產品創新能力降低,比如由行業領導者向追隨者轉變。
“創新”是Steve Jobs時代蘋果公司無處不在的一個詞語。沒有人認為設計會在蘋果公司消亡,那意味著蘋果公司的產品將不再美觀。沒有人會那么認為,甚至對蘋果很感興趣的評論家也不會這么想。但創新,很多人都比較容易把這單一的歸咎于Steve Jobs,而每當Tim Cook或者Phil Schiller登上發布會舞臺時,我們都希望能看到蘋果能夠推出同以往一樣的創新產品。
蘋果于今年10月14日上午10點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除了發布了此前媒體一直傳言的iPad mini之外,還發布了第四代iPad。
iPad 4發布之后,這讓很多iPad 3用戶怨聲載道,因為這時候iPad 3剛剛發布6個月。許多用戶感覺自己買到的只是過渡產品,蘋果對用戶不負責。除此之外,新發布的iPad 4并沒有給用戶帶來太多驚喜:配備了最新的8針Lightning接口、采用了1GHz雙核A6X處理器(相對于之前iPad3的A5X雙核提升了一倍的速率)、前置攝像頭從30萬像素提升至120萬像素。iPad 4只是對iPad 3簡單的升級,毫無創新可言。
Crow說,在Steve Jobs治下的蘋果絕對不會在假期之前倉促做類似將iPad性能提升兩倍(包括CPU性格及圖形處理性能)的事情。
除了iPad 4之外,同時發布的iPad mini版、MacBook Pro、新一代Mac及Mac mini。但這些產品在創新上仍然沒有亮點值得稱道,其中iPad mini更像是mini版的iPad 2。
并且,iPad mini的發布也讓蘋果有些自掉身價。此前蘋果的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其他廠商偷師的對象,是行業領航者的姿態。但iPad mini的推出,讓人覺得,蘋果開始成為追隨者。在蘋果之前,Google與Amazon都推出了自己的7英寸平板電腦,蘋果這個時候推出iPad mini,更多的是讓人感覺它在追隨Google及Amazon的腳步去與他們爭奪市場份額。
再看看Crow說的:從三年前推出iPad之后,蘋果似乎還沒有推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新產品,現在所有的工作只是對目前所有產品進行完善及提升。
似乎,年復一年的改進提升正在成為了蘋果成功的模式。
失去Steve Jobs對于蘋果來說是毀滅性的——整個蘋果公司就是圍繞他創建的,Steve Jobs離開之后,Tim Cook正在努力樹立自己的管理風格,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蘋果就像是一個等級分明的組織在突然失去了領導,現在的他們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高層人事震動、地圖服務用戶體驗飽受詬病、無創新產品推出……我們姑且把這些都當做是蘋果遭遇的一個陣痛期,或許正如上文我所講到的:“Tim Cook,他在各方面都很難和Steve Jobs相比。作為Jobs的繼任者無疑是非常難的,公道的說,Cook上任后的蘋果雖然已經不是Jobs時代的蘋果,但它有著顯著的Cook風格,如追求實用、務實等等。”
我們或許是懷念Steve Jobs時代蘋果那種像朝氣蓬勃年輕人一樣犀利的味道,也一定會享受Tim Cook時代成熟蘋果醇厚香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