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廣宇
(吉林教育出版社,長春 130021)
新媒體實質上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知識的不斷豐富,新媒體也將不斷的吸納新的內容和整合蛻變。新媒體作為一種媒體形態和傳播載體實質上是一種將時間和空間消解于無形且表現出極強的交互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新媒體的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如電子書、手機報刊、網絡出版物、手機網站、AP電視、數字電視、網絡廣播以及博客和播客等。準確一點來說,新媒體是以信息科學為主導兼顧數字技術,以大眾傳播理論為依據,融合文化與藝術,將信息傳播技術應用到文藝、娛樂、商業、管理等領域的科學與文化高度融合的綜合交叉學科。
新媒體一出現,就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大眾的格外青睞向傳統出版業發起了挑戰,以銳不可擋的氣勢搶占著傳統出版業的地盤,并不斷開疆擴土。新媒體的發展速度驚人,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新媒體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接近了報紙、圖書雜志、廣播、電視等用數十年、上百年才擁有的受眾群,并且還在不斷擴大。
新媒體是一個平臺,它是為自由思想運動者提供的。因為其具有共享和深入交流等屬性,博得了越來越多的喜愛。在這些受眾者中,特別是年輕一代,已經到了離不開的程度,像手機控、微博控、貼吧控等。媒體用戶將有限的時間進行重新分配,把注意力、興趣逐漸向新媒體轉移。這樣在新媒體出現后,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出版業的發展。
新媒體具有的時效性的特點,這是傳統出版業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近年微博的出現,世界各地剛剛發生的事件,幾秒鐘后就會上傳到微博上,近而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簡直是以前媒體所無法想象的。比如胡錦濤同志剛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講話時,我們便著手策劃一本關于這方面的選題,找作者、約稿、排版等完成后,上網一查,發現類似東西非常之多,而且圖文并茂、聲像具備、形式多樣生動形象,比傳統圖書更具多樣性和視覺沖擊力。因而想運作迎合市場的圖書,相對于新媒體來講,具有相當滯后性,要想出好書,還得從內容上下足功夫,也就是所說的“內容為王”,以內容占領市場。
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給傳統出版業帶來如此巨大的沖擊。據調查世界最大的圖書公司亞馬遜的電子圖書銷量已超過傳統紙制圖書的銷量。特別是近來“電子書包”的出現,更是掀起了一場教育教學的革命。(電子書包僅有16開書本大小,厚約1 cm,重量只有0.8 kg左右,根據內存大小可以存儲學生學習的全部內容。)過去學生通過紙和筆所能完成的一切教學過程,通過這個電子書包全能完成,它將徹底結束學生紙和筆的使用,是未來世界各國發展趨勢和必然。
新媒體的發展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還算不上迅速、強大,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傳統出版業的已經迎來挑戰,走向困境;甚至有人認為傳統出版業最終一定會被新媒體取代,還有有人語言,以后要想再看紙制圖書,只有到博物館了。圖書雜志是否還會存在?正是傳統出版業所擔心的問題。但傳統出版業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許多人還是特別追尋那種紙墨飄香的感覺,其權威性、影響力是新媒體在現有階段無法取代的。且新媒體對傳統出版業的替代一般情況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通常不是全面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這樣的發展最理想的狀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出版業在做到跟隨時代大潮,與時俱進的同時,還應發揚自己的優點,保持強大的競爭力,走獨特的發展之路,從而建立與新媒體共存共贏的局面。面對新媒體的進入,傳統出版業經歷了初期的恐慌之后,現在已經能夠正確看待自身和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并取長補短學習新媒體的優點。傳統出版業應該放下自己老大的架子,摒棄以往那種居高臨下的傳播模式,進而可以真正的走進受眾,積極引導并使受眾由被動傳播變為主動參與,努力讓自己的傳播方式人性化的同時,又具有互動性。現在大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網站,傳統出版業必須學習新技術并進行融合發展,主動引入新媒體,比如網絡、電子報、手機報等,特別是電子書,進而發展到全面參與文化經營,包括網絡媒體、移動媒體(手機報紙)、文化出版,電子書包等。
傳統出版業自身獨特的優勢,是新媒體所不具有的。具體來說,傳統出版業的內容和編輯水準是新媒體所達不到的。傳統出版業只要以權威分析、精辟言論見長,就能在內容上取勝。強身健體是于傳統出版業最需要重視的,打造內容為王的核心競爭力,以照讀者需要為出發點,為讀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內容,真正的把讀者受眾當做“上帝”,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互動傳播。傳統出版業能夠在強化、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把最核心的內容以及時、快捷的方式提供給受眾,令其獲得重要的價值。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這個可以算是傳統出版業贏得受眾的因素。傳統出版業的生存空間在哪里,未來在何方?我認為除了需要強化內容優勢的同時,還要發揮自身權威性的特長。忽視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是危險的,因為新媒體的挑戰而喪失發展圖書出版的信心更是十分不理智的。重視新媒體,吸收新技術,兼容并蓄,走適合自己的路,這才是明智之舉。如果雙方充分挖掘各自的優勢,充分利用好對方優勢取其精華,無論傳統出版業還是新媒體,都會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出版業更要爭取主動、抓住機會,充分發揮品牌和資源優勢,提升在新技術新傳播領域的競爭實力,達到新舊媒體互相融合促進,共存共贏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