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 丹
(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云南昆明,650034)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在經濟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隨著數字化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也迅速的發展,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的高速傳播和自由享有已經成為一種趨現狀。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國現在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于1990年制定,1991年6月1日執行)已經暴露出了它不能適應這種現狀的一些問題。因為,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著作權所保護的各類作品創作、傳播和復制的方式也逐漸的趨于數字化。雖然,各類作品的創作、傳播和復制逐漸趨于數字化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但是數字環境下侵權盜版行為的方式、規模和手段等也變得更加隱秘,擴大了對社會的危害力。
一個國家的著作權法主要是闡述著作權人、傳播者和公眾三者之間的關系,并起到一個調整的作用。一切的文化作品都是源自于作者的創作,這些作品都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藝術想象和藝術加工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而創作者對其作品就擁有所有權。因此,傳播者在將作者的作品進行復制發行時一定要取得創作者的許可,并向創作者支付一定的報酬。但是,面對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創作者的所有權在其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危害。因為,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著作權所保護的各類作品的創作、傳播和復制也已經逐漸的趨于數字化,雖然這樣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但是侵權盜版方式和手段等也逐漸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越發的隱秘,擴大了對社會的危害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也已經出現了弊端。現有的著作權法在面對數字化時代的過程中,沒有針對數字化時代提出適應其發展的方式,比如知識共享等。因此,我們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對著作權的保護也應該從這方面著手。
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侵權盜版行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使其對社會的危害力更大。那么,數字化時代侵權盜版行為有那些變化呢?下面我們就將針對其發生的一些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
2.1 更加難以發現侵權主體 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使得侵權盜版行為中原本需要在專業設備上進行的復制印刷、出版等過程變得更加簡單,只需要在計算機上進行即可。而且人們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也不再需要特定的介質,只要通過網絡訪問即可。由此可見,數字化時代不僅為大眾帶來了方便,同時也讓侵權盜版變得更加容易,使得侵權的主題更難發現。
2.2 侵權盜版行為更容易得逞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數字存儲技術將傳統的載體出版物以數字代碼的形式存儲起來,然后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復制即可進行傳播。然而,因為操作簡單、高校,盜版侵權行為也就變得更加容易。而且隨著數字化存儲設備的高速發展,現在很多的東西只需要一個U盤或是移動硬盤等即可存儲。這些都為侵權盜版行為帶來了便利,使其更容易得逞。
2.3 侵權方式發生變化 數字化環境下侵權行為所致的損害后果相對于傳統環境下侵權行為帶來的后果受到范圍的局限性而言,因為數字化環境的無地域性,使得行為人、行為對象或是行為相對人都能夠擺脫地域的限制,通過網絡達到其目的。另外,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行為人利用數字技術就可以對他人作品進行合成和改進,然后拼湊成為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見,數字化時代下侵權方式也越發的多樣化。
為了適應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保護著作權的要求,人們提出了知識共享組織這一理念。知識共享組織是以知識共享為理念,并遵從現有的法律框架,向公眾提供免費的一系列“保留部分權力”的許可協議,為創作者的創造性成果提供更加有效的保護與使用方式。
3.1 知識共享組織 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播速度與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公眾獲取信息也變得越來越容易。因此,有很多的新作品都是基于他人的成果創作的。面對這一現象,若是原作品創作者稱“保留所有權”,那么使用他人作品的創作者將會觸犯法律,而且對于優秀的作品而言,“保留所有權”就不能使其作品得到最廣泛的傳播和利用。因此,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作品的廣泛傳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為了讓作品實現更大的價值,就提出了知識共享這一概念。知識共享組織是在遵從現有法律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向公眾提供免費的一系列可行的許可證協議,從而為創造性成果提供一種更為靈活、有效的保護和使用方法。知識共享組織是在傳統的著作權保護法“保留所有權利”和公共領域“無任何保留權利”之間開辟的一條獨特的道路,提出了“保留部分權利”這一概念。知識共享組織最大的目標就是實現創作共享和使用共享。這樣,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其作品對公眾的開放程度,使得公眾在共享作品以及利用原作品進行再創作也變得比較容易。
3.2 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知識共享協議許可是由知識共享組織發布的一系列向公眾免費提供的作品的使用許可聲明。知識共享組織發布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主要是為了讓創作者在發表其作品的時候根據其個人意愿選擇作品的授權使用范圍。那么,他人在使用其作品的時候,只要使用者按照授權人所允許的許可協議進行正常范圍的使用,那么使用者能夠在不違反著作權法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創作素材,也能夠讓原作者的作品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最大程度的利用。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為知識共享組織提供了保障,因為創作者在發表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選擇許可協議中的條款,使得作品發表更加的自主化,保障了創作者在發表作品的過程中的自愿性,為知識的共享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侵權和盜版行為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對社會的危害也逐漸增大。而現有的著作權法已經不能適應數字化時代背景下著作權的保護了,因此,為了在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保護著作權,我們提出了知識共享這一概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這一理念在保護著作權這一領域一定能夠得到廣泛的發展與應用。
[1]王濤. 論數字化時代下著作權制度對技術措施的保護. 知識經濟,2009(05):22-23.
[2]呂文舉. 著作權刑事保護如何面對數字化浪潮. 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 2009 年會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論文集. 2009:293~298.
[3]王晶,鐘紫紅. 著作權新理念下創造性作品的保護與共享——知識共享組織及其許可協議.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02):243-247.
[4]王化鵬. 談數字化時代的著作權保護. 出版發行研究,2001(09):05-09.
[5]朱理. 數字化時代著作權保護的協調——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2001/29 號著作權指令評介.電子知識產權,2002(0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