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呂寶勤
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告訴我們,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中一定要注意可持續性,實現可持續性出創新外,還應注意資源消耗的較低,資源的循環利用,資源的有效管理。高校是高層次人才和高新科技匯集的地方,也是資金消耗和資源消耗的重要單位,如何實現“綠色”、“節約”、“可持續”的高校資源管理是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高校的“管家”——后勤系統應該強化自身建設,努力實現“綠色節約型”管理。
1.高校資源消耗的現狀。高校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國家對高校一直采取著經濟上、物資上、政策上和資金上的傾斜策略。高校具有人員密集、高新科技密集、高層次人才密集的特點,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高校對能源的需求大,對資金的占用多,對資源的依附性強的資源消耗特性。在黨和國家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的引領下,高校應該改變以前的“高占用”和“高消耗”的特點努力實現“綠色節約型”發展。
2.高校后勤管理的特點。高校后勤管理非常重要,首先,高校后勤部門是高校的“管家”,每個財政年度的預算,后勤經費支出方面占據高校財政支出比重非常大。其次,高校后勤部門管理著學校各項設備、設施和資產,有水、電、氣等系統性資源,有土地、房屋、車輛、設施設備等固定資產。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客觀反映高校管理水平并且影響高校的自身發展,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廣大師生合理利益的保證,關系到資源利用的有效程度,關系到高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系到高校可持續的發展。
3.高校后勤管理的目標。首先,為廣大師生服務,配合教育教學各部門順利完成好高校的教育目標和建設目標。其次,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實現高校對各種物資、資金、設施設備和資源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再次,發揮好“第二課堂”的作用,通過強化后勤管理,為高校學生提供一個勤儉、節約的意識教育環境。最后,體現“綠色節約型”高校建設的思想,在制度、物資保障和后勤服務上具體體現“可持續”、“綠色”和“節約”理念。
1.建設“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是實現可持續觀在高校的具體體現。黨和國家在構建“科學發展”和“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中一直強調發展的可持續性。建設“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提倡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和開源節流等理念是高校后勤的基本工作職能,這對于我國目前并不發達的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高校一項基本的社會責任。
2.提倡“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是實現后勤部門參與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高校的教育職能無處不在,高校后勤是學生的“第二課堂”, 后勤部門應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增強環保、節儉和循環利用意識,養成節約的習慣和思維,在自身的領域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3.做好“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是完成好本部門職能的保證。高校后勤是高校重要的服務部門和基礎部門,后勤部門工作具有工作難度大、覆蓋面廣和不可或缺等特點,充分做好統籌規劃,精細管理和日常工作是后勤部門職能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1.加強“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化建設。由主管領導帶領建立“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完善“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機制,健全“綠色節約型”后勤管理的組織,這是建立“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保證,規劃好后勤管理工作、配置好后勤的資源、協調好后勤管理的環境,加強對“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監督、評估和考核,制訂導向政策和激勵措施的執行。
2.加強“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學性。首先,提倡數字化化管理,利用高校科技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地加快后勤管理的科學化和數字化,制定科學合理的指標,方便進行各項考核。其次,推進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實現高校后勤企業化管理將能源、資金、物資等資源性的消耗納入成本,實現全成本核算。最后,倡導適合“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的核算和審計。對后勤部門經費使用實行全程跟蹤并定期做出效益評價,明確濟責任,實現對工作、物資和人員的全面管理。
3.加強“綠色節約型”高校后勤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將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理念融入高校的校園文化,高校后勤實體應主動聯系校團委、學生會、學工部,利用校網、電臺、校報、宣傳欄等媒介,將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級政府的要求,以及各地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校園的做法和經驗向師生員工進行廣泛宣傳。積極開展主題活動,如發出倡議書、開展爭做節約標兵、節約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建設節約型校園的氛圍,增強“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意識,使廣大師生員工時時處處感悟到節約的重要性和責任感,并將節約意識轉變為個人自覺的行動,推動節約為榮的良好風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