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趙洪艷
當代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養
文丨趙洪艷
在信息交流和社會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當代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具備籌能力與策劃素養、審美能力與美學素養、采編能力與知識素養、剪輯能力與技術素養、認知能力與新聞素養等,才能夠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要求,并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新聞編輯; 能力; 素養
在信息交流和社會文化高速發展,越來越多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今天,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也隨之變化,而在受眾心理需求持續提升的基礎上,電視媒介也從量變上升到了質變的階段。在時代的召喚下,電視新聞也從預測式轉變為直播式,這就使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發生了變革,從傳統的排列組合型轉變為了相對復雜的創作型時代。作為新聞每個環節控制者的編輯也從傳統的編排節目、改題、審稿等,向系統地、全方位的運用現代化各項操作工具進行新聞采編進行全新的轉變。
電視新聞是一種以當代電子技術作為主要采編手段,并結合文字、聲音、圖像等各種符號信息,對正在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事物進行報道的系統工程。而電視新聞編輯則要對其中的信息進行審查、篩選和整理加工。電視新聞和廣播、報紙新聞相比,具有更為豐富和全面的傳播信息,這不單單局限于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聲音和圖像的元素,并且編輯工具和傳播手段也具備顯著的特性。因此,電視新聞編輯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就和其他領域的新聞編輯有許多差異,那么,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能力和素養,既是加快電視新聞編輯行業發展穩步提高發展的需要,更是當今信息傳媒時代的要求。
當代電視新聞的各種節目已逐步實現品牌化經營與管理,新穎獨特的模式就成為了吸引觀眾眼球的主要手段,當然,這整個過程都需要新聞編輯的主要參與。因為以往的電視新聞大部分是記者作為主導,從選題,到采訪,再到寫作,最后進行編輯,這都是由記者負責完成,新聞編輯僅僅只是把記者的作品和思想串聯成為一個完整的節目,這樣就很難讓新聞節目有鮮明生活的品牌特色,由于記者的自行選題,其采制方式也具有差異性,而新聞編輯也只是單純的拼湊,這樣節目很難能具備整體風格。當代新聞節目里面通過編輯聞組織策劃的各種主題報道已經越來越多,對于某話題、某方面、某階段、某地方進行采訪,并制作有分量、影響和深度的電視新聞,這也表明大家注意到了此問題。
當代電視新聞編輯就不單單要做好節目編排、圖像編輯和文字修改等相關工作,更要注重任務的統籌與策劃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協調記者與編輯的關系,由編輯按照記者的選題,對其進行策劃,經過相關領導審核定題后,再由記者繼續執行。這樣就能夠一定程度消除個人因素對于電視新聞欄目的弊端,在有效的控制新聞節目質量的同時,還能夠強化整體編輯效力,改善記者不能理解編輯的相關采編要求,以及編輯不清楚記者采訪真實動機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對新聞節目播出前進行了統籌的指揮和安排,這就可以保證新聞欄目的準確播出,并且可以引導新聞節目播出,各項節目次序與位置的調整,少數節目內容的更改、變動或重排。
電視新聞的文字語言以及畫面語言是其美的體現,因此較好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就可以讓電視新聞更加的豐富多彩。現代觀眾隨著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對于電視新聞的需求不僅僅只是獲取信息,還要實現美的享受過程,從精神上、思想上引起共鳴。新聞作品雖然不是藝術品,但它和文學作品與另外的藝術形式同樣具備美的規律,其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現場感受和聲畫結合,這也決定了它比廣播和報刊新聞更加具有美學的特征、更具有吸引觀眾的優勢。出色的電視新聞作品理應是圖像、文字、字幕、同期聲、解說等各項要素的有機結合,而新聞編輯就要從多種多樣的畫面中篩選出最具表現力和沖擊力的出色畫面,并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數據做成新穎直觀的圖表,把中英字幕和整個新聞的字體、大小、色調完善搭配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其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來決定,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地去展示美、發現美與創造美。
采編能力乃電視新聞編輯的專業本領,而知識素養則是提高其采編能力的有力保障。在這個科技化、信息化、知識化的社會大背景中,多學科的相互包容、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就要求人們對于知識快速有效的吸收,因此新聞采編人員也需要強化知識的結構與素養。新聞是運用最為廣泛地、直接地反映出文化、經濟、科技等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基本發展狀況,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就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強化自身在文學、科技、法律、經濟等每一個方面的知識素養,這樣才能提高和完善實際報道過程中處理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修改原稿中的所存在的知識性錯誤或是偽科學,那么將新聞報道出去之后必會貽害無窮,這就要求新聞編輯除了具備良好的政治敏銳性外,還應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以能夠及時的發現錯誤并解決問題。
新聞節目的剪輯工作主要包括多條新聞剪輯組合、單條新聞剪輯成片、切換導播這三部分,這些工作均由新聞編輯來完成,因此熟練專業的編輯技術,不光可以做好新聞包裝,還能夠為新聞剪輯爭取更多的時間,從而保證新聞報道能及時、有效的播出,保證新聞的時效性。當代科學技術為電視新聞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聞跟蹤”、“現場直播”作為新的新聞形式出現,這就使新聞的大眾化與時效性的特性尤為凸顯,電視上的新聞發生事件都是編輯的直接參與溝通,這些均可借助電子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新聞的各項傳播效果。與此同時,這也對當代新聞編輯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新聞編輯緊跟時代的步伐,掌握更新最全的資訊,另一方面要求新聞編輯在增加文字寫作能力的同時,更要了解和熟悉現代科學技術與各項傳播方法,并掌握科技化、現代化的多種傳媒手段。
新聞素養是當代電視新聞編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質,是他們準確、快速地辨別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事件的能力。一名出色的新聞編輯不單單懂得什么是新聞,更要明白怎么樣策劃、報道新聞,并對其效果進行有效預測。這就決定了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一方面要加強政治品質素養,提高政治敏銳性,見微知著,作為優秀的社會價值引導者,引導觀眾堅持正確的社會方向,抵制錯誤的糟粕的思想侵襲,另一方面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修養,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要在大量的稿件里面篩選出價值高的、準確的、真實的、有引導性的新聞來。要想使認知能力和新聞素養得到提高,新聞編輯還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奉獻感和使命感,要通過不斷積淀知識與思想,強化對現實生活精于發現與勇于探索的能力。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各行各業都要時刻處于不斷的完善和提高過程中,只有不斷的自我提升,才不會在社會發展中被淘汰,同樣,作為輿論引導的重要支柱之一的電視新聞行業,新聞編輯只有具備上述的能力和素養后,才能夠培養出深刻的洞察力,獨特的編輯思路,出色的敏感性;才能編輯制作出有思想、有文化、有層次、有深度的新聞節目,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1]孫運民. 新時期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新聞愛好者,2010(6):64-66.
[2]崔艷. 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廣電傳媒,2011(10):50-51.
[3]戴路. 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各種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10(4).
(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宣傳文化中心,山東濰坊 26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