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欽
(永川區新聞社,重慶 永川402160)
早在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時作了重要講話,強調:“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更好地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進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實措施,取得新的成效。”胡錦濤同志的上述要求,為進入21世紀后的各級黨報編輯同志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綜合起來,編輯需要具備以下五種能力。
我黨的黨報,一直都堅持著“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方針和辦報路線。這是中國共產黨黨報工作的光榮傳統,也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新聞工作中的運用。要做到“全黨辦報,群眾辦報”,就要求各級黨委要加強對黨報宣傳工作的領導,組織并發動全體黨員、廣大群眾支持并參與到新聞工作中來。各級黨報社,應有通聯部門和群眾工作部門。編輯人員,應有會約稿的功夫。
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約稿,是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黨報自身生存的需要。
黨報編輯工作人員約稿,主要是約請選定作者撰寫特定內容的稿件。在約稿時,應向選定的作者說明組稿意圖和寫作上的要求以及文稿字數等。必要時,編輯工作人員還可以和選定的作者一起研究稿件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步驟、方法等。
黨報編輯工作人員向社會作者和通訊員約稿的方式,主要有:電話約稿、面談約稿、召開座談會約稿、發征稿啟事約稿等等。
而今天,個別黨報的個別編輯,已經丟掉了我黨“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方針和路線。個別黨報的個別編輯,他既不向記者約稿,更不會向社會作者和通訊員約稿。他編出的版面,基本上是長而空的“大稿”,讀者極少。
因此,在已進入21世紀的今天,各級黨報編輯工作人員,應該和必須有會約稿的功夫,不能關起門來辦報。
新聞稿件每天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涌入到報社編輯部來。大部分黨報編輯部接收到的新華社、通訊員、記者、讀者、社會作者,以及干部、群眾的稿件,每天都超出每張報紙字數容量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內容多、涉及面廣,觀點和審視標準等各不相同,寫法、運筆、題材不同。有的稿件質量高,配合了每個時期黨和國家、地方黨委和政府等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有的則沒有。有的稿件文字水平和政策水平高,有的則低,等等。
對于這些文字信函來稿或電子郵箱稿件,編輯的責任,就是要對來稿作出正確選擇,準確判斷來稿的真、偽,是有價值的新聞或是“陳年爛菜”等等。選擇新聞稿件的主要標準,在我看來有黨性原則和新聞價值兩個標準。
選擇新聞稿件,必須講政治,必須有黨性原則,必須按胡錦濤同志的要求去選稿?!耙喂虡淞⒄我庾R、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把堅持正確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更加自覺主動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
另外,就是要按照新聞標準選稿。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利還是不利,這是判斷新聞的政治標準。只有政治標準、黨性原則,還不能選出好新聞。因為,政治標準、黨性原則不僅是對新聞工作有這個要求,對人們的一切言論和行動也有這個要求。
一篇有價值的新聞除了必須有政治標準、堅持黨性原則等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及時;真實;具有新聞價值;簡練;生動等。
新聞稿件選出以后,還有一個經過編輯修改、潤飾的過程,即改稿。編輯工作人員,應有高文字水平的改稿功夫。
修改稿件,是編輯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一。改稿,是選擇出新聞稿件后的后續工作。選擇稿件,是從稿件的大處著眼的。選擇的稿件,只是入了圍,并不能一字不動上黨報版面,還要作修改。即使是新華社、或有名記者等的稿件,也要按照嚴格的、高水平的文字要求,對稿件進行修改。有個別黨報的編輯,只要是新華社稿件、名記者稿件、上級來文、或上級審過的稿件,一字不改,鬧出的笑話不是沒有。這是不敬業、不負責任的表現。
黨報編輯人員,應該有這樣一種思維,手上的稿件,對于通訊員、記者、社會作者等來說是成品,但對于編輯部和編輯工作人員來說,還只是半成品,等等。
修改稿件主要有如下要點:突出主題,校正差錯,修飾文字。要注意核實事實的真實性,觀點的正確性和要素的完整性。與此同時,還應該尊重通訊員、記者以及社會作者、錄入照排和校對人員的勞動。
編輯人員的改寫稿件功夫,主要體現在對稿件作較大的改動和重寫上。改寫稿件,一般都要變動稿件的原結構,或選取原稿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問題重做文章。編輯人員如果必須對稿件進行改寫,應十分慎重,應對原稿進行充分的研究、斟酌后,再提筆改寫。當然,如果編輯工作人員工作十分繁忙,沒有改寫時間的話,也可與通訊員、社會作者說出自己的思路和建議,請他們自己改寫。
需要改寫的稿件,主要有如下兩種情況:
一是將長而空的長文章進行壓縮、壓短,取其確有新聞價值部分發表,增大版面的容稿量和信息量。
二是對剛進報社的年輕記者、剛跨入通訊員隊伍的通訊員和社會作者有新聞價值但需做“大手術”的稿件,進行改寫。
編輯工作人員的選稿、編稿,應該說,也算是把出版質量關的一個關口之一。但在這里,我要專門談的是編輯人員從另一個方面守好門、把好關的問題。
因此,黨報編輯工作人員,應有守好門的把關功夫。這個關,既包括政治關,同時也包括審核事實、校正差錯等各個關口。
斟酌推敲法應該也是黨報編輯人員的一種把關方法。即:黨報編輯要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研究和分析稿件中的有關提法是否妥當,提出的問題是否時宜,時機是否恰當,是否涉嫌泄露黨、國家、地方的機密,等等。
編輯人員的把關,還有校正差錯等工作。校正差錯,就是使稿件中的事實、引文、數字、人名、單位名、地名、時間、職務、年齡、性別、民族以及語言文字,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語法、修辭、邏輯以及標點符號等,都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