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守水
(南陽電視臺,河南 南陽 473000)
有很多人把標題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而這雙眼睛在電視新聞作品中,對于觀眾的視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經過字斟句酌,貼切蘊藉的好標題常常可以強化主題、評價事件、詮釋內涵、激發共鳴,其蘊含的比喻、象征、暗示、呼喚等意境是觀眾在接受信息的同時,獲得新聞審美愉悅的重要源泉,這是畫面和聲音這些傳播要素所無法代替的。
電視新聞作品往往只有一個標題,一般是以伴隨著圖像聲音方式出現的,而鮮活優美規范的畫面,甜美而充滿磁性的聲音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觀眾往往會目不暇接,聲音充溢著耳朵,進而連接大腦思維,很快就會沉浸在畫面和聲音營造的情境中去,這時,很容易忽略處在屏幕下方的標題了。所以電視新聞標題要以生動形象的文字,準確表達新聞的要旨,力求簡明,出神入化,讓人過目不忘,才能凸顯它作為一部作品的重要要素,熔鑄在一個整體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把電視新聞作品的標題做得準確、鮮明、生動呢?
電視新聞標題首先要突出新聞價值。要優先考慮新聞的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要最能說明主題的典型事實,即新聞標題就是作品的主題。
“官帽子的分量”,這則電視新聞消息的標題是上世紀90年代南陽電視臺制作的,說的是基層領導如何從自身做起勤政為民的,事實本身的新聞價值不必細說,單說這個標題,既體現新聞價值,又鮮明、生動、新穎。
重要性是指新聞事實對群眾利益、社會生活、國內國際發展形勢有重要影響。制作這樣的新聞時,在標題中就應首先體現出來。
例如,2011年南陽市突降特大暴雪,對市民出行、供水供電及對各種城市設施都造成了很大影響和破壞,然而對農業生產卻非常有利。特大暴雪是市民當時面對的重大事件,于是南陽電視臺制作的一期特別節目《南陽突降特大暴雪,是利?是弊?各陳說》。特大暴雪有利有弊,記者采用進行時的方法,動態地報道雪中呈現出來的各種現象,通過采訪不同的人,陳說了利害關系。手段新穎,形勢創新,而報道過程都是標題所規定的范圍內,標題是采訪前制作好的,體現了特大暴雪的重要性。
電視新聞作品標題也要講究語言凝練、精當、表現力強。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對唐朝詩人賈島作詩刻求準確、傳神的真實寫照,而“推敲”的典故更是體現了賈島對文字的把握和斟酌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力求達意準確、生動、感人,如臨其境。你想在月光下,四周萬籟俱寂,一老僧來到一座古剎門前,想進去———這一意境,如此傳神,賈島隨口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詩句,是推?是敲?當然,后來經過高人的指點,用了更巧妙地“敲”字,才有了傳世千年的詩句“僧敲月下門”。
古人作詩惜字如金,反映了古人做學問做事的態度和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為今人留下了千古詩篇。今天,我們制作電視新聞作品的標題,就要有惜字如金、孜孜以求的精神,才能使電視新聞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達到傳遞信息、激勵社會進步的作用。
2011年夏季,我們南陽電視臺《宛都播報》策劃了救助貧困大學生系列活動,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兩集的標題“讓笑容像花兒一樣綻放”、“風雨之后陽光閃耀”,這兩篇分別說的是兩個貧困學子在困難面前的淡定和超越。標題制作得非常生動、新穎、形象,看后令人感受到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定意志。
要想把標題制作得更生動形象,可以經常運用修辭手法,把標題的詞句修飾得生動些、優美些、感人些,給可視性強的好新聞包裝上可說性強的好標題。
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制假售假,干擾了正常市場經濟秩序,給人民身心造成極大危害,特別是表現在食品方面的弄虛作假,更讓人們談吃色變。2011年秋季,南陽市水果市場上連續出現了帶有蛆蟲的蜜桔,一時間,市場上的蜜桔無人問津,依法經營的本地蜜桔種植大戶在蜜桔銷售上也陷入困境。為了給這些人一個說法,讓他們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技術監察部門為合格蜜桔標上了質量監督卡,讓市民放心地買,放心地吃。于是記者根據這條新聞制作了這樣的標題“質量監督卡給本地蜜桔上戶口”,采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以桔擬人,說來親切,充滿關懷。
當然,修辭方法有多少種,像比喻、對偶、排比、設問等等都可以用來制作標題,如果能運用得恰如其分,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動、鮮明、準確、引人入勝。
另外,電視新聞標題在句式上也要講究,要根據報道的內容選擇適當的句式形成標題。常見的陳述式“蔬菜冬儲鼓了農民腰包”,提問式“你在他鄉還好嗎”,抒情式“弘揚撲火精神 保衛綠色森林”,贊揚式“危難之中顯身手”,揭露式“非法煉鋼 小樹遭殃”。
總之,鮮活的標題承載著豐厚的表意信息,是點染、開掘、深化新聞文本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標題的重要性,進而制作好電視新聞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