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 麗
隨著改革開放成果的不斷顯現,我國城市電視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新聞事業已邁入黃金成熟期。目前,各城市電視臺已把新聞立臺視為加快城市電視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在央視新聞和省級臺新聞節目的雙重擠壓下,城市新聞節目受到了空前挑戰。因此,城市新聞節目只有立足本地,追求特色,在改革中不斷探索新思路、新定位和新特征,才能戰勝挑戰,實現健康、快速、長久的發展。
城市臺新聞傳播應該把焦點投向大眾,關注老百姓的生活困難、快樂憂愁,關愛弱者,更多地傾聽老百姓的呼聲以及命運和奮斗歷程,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節目真正做到眼睛下移,從“領導新聞”轉到“平民新聞”,從“機關新聞”轉到“社區新聞”,如醫療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找準切入點,用百姓的眼光去報道國家和地方出臺的各項重大舉措。同樣貼近百姓的事情既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既可以是熱點,也可以是冰點;普通人的英雄行徑或是百姓生活,都有一份貼近性,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接近,是一種人情味、一種親和力、一種平等意義上的人文關懷。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體現的是媒介與受眾之間的對等的交流,是朋友的身份,而不是發號施令者。比如,外國駐華新聞機構,除了報道我國政治經濟重大事件外,就是大量報道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寓“人情味”于新聞報道中,既可以淡化“宣傳味”,又能引起廣泛的共鳴。
只要轉換新聞視角,從老百姓最關注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即便是一些主題重大、政策性強、內涵厚重的時政報道,也可以舉重若輕,寫得引人入勝。比如,新華社2003年11月9日播發的《新一輪改革將給百姓帶來什么?》一稿從百姓視角切入,解釋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圍繞“個人創業天地更闊”、“個人財產和投資消費將受到更好保護”、“就業門路更廣”、“織就社會保障安全網”等群眾關注的四個熱點問題展開,一下子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以百姓的喜好和接近度來解讀重大政策,用貼近性的魅力來吸引受眾。
“平民化”視角定位是基于以下兩點原則:1、新聞節目的“平民化”視角定位就是為了更好地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真正做到為大眾服務,成為黨和政府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相互理解、溝通的橋梁和紐帶;2、新聞的“平民化”視角定位是站在宏觀的、人文的角度來關注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低級庸俗的趣味。
題材上要關注民生。關注一些帶普遍性的社會現象,關注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特別關注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問題,不僅僅從某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問題。經濟報道要注重最新信息、分析形勢、預測趨勢,提供服務和指導。如為報道有關“五一”和“國慶”兩個旅游黃金周的新聞,溫州電視臺就在晚間新聞欄目中開辟了專欄,每天報道和預測全市各旅游景點的接待情況,受到群眾的好評。
表現方法上要做到貼近現實、力求生動、深入淺出。可報可不報的內容就不報,必須報的內容要盡力縮減。目前很多時政新聞,如政策報道顯得很生硬,象“傳聲筒”,改進勢在必行。此外,新聞報道內容的“情節化”也有利于新聞平民化目標的實現。記者如果善于設置懸念,展開情節,用事實本身的力量去打動觀眾,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播報形式無外乎“說”與“播”。當然,這應由欄目的定位決定,不能一味地趕時髦或簡單化處理。另外,城市臺必須實現新聞節目的直播,這樣有助于新聞時效的提高。說新聞有較大親和力和感染力,主持人可通過設懸念、鋪墊等多種方法吸引觀眾,比如在一事一報的客觀報道中,說新聞摻進了主持人的立場、觀點和適當的新聞背景,這就達到了深化主題的效果。
另外,應注重播報形式的創新。比如湖南電視新聞節目中,有一檔倡導“民生視角、本色表達”的新聞欄目——“都市一時間”,其節目策劃中的互動新聞成了節目的新看點。在一個小時的節目流程中,前半個小時主要是記者采集到的新聞,而后半個小時則多是觀眾提供的新聞線索。
就整個新聞欄目的編排、策劃而言,城市臺要善于把握頭條新聞體現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善于運用新聞提要吸引觀眾、善于進行組合搭配形成氛圍和氣勢、善于把握觀眾心理提高節目的傳播效果。“倒金字塔”從新聞寫作中被引入到新聞欄目的編排中已有多年,簡單而實用,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如今,已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一檔新聞欄目應該保持在不斷地呈現波峰波谷的運行狀態,維持和提升觀眾的收視興趣。在一條新聞之前盡可能設置懸念,不同內容的新聞和新聞之間應盡量尋找關聯信息,流暢地串接,保持欄目的整體性。一個定位明確的新聞欄目,在題材選擇上應有明確的價值取向,雖然在一定的時期內可能有側重點,但長期來看,指向性應非常明確。社會新聞因取材于社會的各個方面,如不合理編輯,則會給人以支離破碎的感覺。
在節目制作上要體現出“特色鮮明的新聞編排,富有創意的節目制作”。新聞節目要講求編排節奏,單條新聞也有同樣的要求,應以快為主,慢為輔,有序地增加信息含量。一條新聞若是觀眾感興趣的,幾分鐘都不覺得長,如果不感興趣,一分鐘都覺得長。目前,能否策劃新聞仍然爭執不下,各抒己見,各行其道,且不去說策劃新聞事件,但對于那些可預見性的新聞,還是必須去策劃報道,不僅可以合理利用新聞資源,又可防止事后擺拍情況的出現。
新聞熱線是媒體獲取新聞線索,了解受眾需要,服務傳播對象的重要渠道,更是媒體爭奪觀眾的重要陣地,也是實現新聞平民化的首要環節,記者僅靠自己去發現線索是絕對不夠的。新聞熱線中所反映的多數是普通觀眾身邊的人和事,或是他們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不少線索帶有個性,但卻是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因此更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新聞熱線是城市臺獲得獨家新聞的重要來源。對待新聞熱線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良好的引導。并非所有的熱線電話都能成為新聞線索。(1)電視新聞報道的容量有限;(2)宣傳導向的需要;(3)有的觀眾對新聞缺乏必要的認識。一些觀眾遇到困難可能會求助自己最信賴的媒體,如果媒體不宜介入,應該盡力給予解釋,提供指導,幫助觀眾通過正當途徑解決問題,這樣才不至于失去信任。因此,做好城市電視臺的新聞,要朝著民生新聞的方向進行改革,依循“本色”、“本土”、“本位”的具體要求。民生新聞的實踐者善于大膽地用以平民的視角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投注深厚的民生關懷,注重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真正地做到了“貼近百姓”、“貼近實際”、“貼近現實”。民生新聞要順應中國國情,符合傳播規律。
新聞的一大功能就是開展輿論監督,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及時開展反饋報道,對樹立城市臺在群眾心中的地位有著極大的作用。各城市電視臺把新聞立臺視為加快城市電視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新聞立臺已成為各城市臺的共識。各地方臺要力爭將新聞節目作為辦好電視事業的重中之重,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
[1] 沈世緯. 轉換視角 貼近群眾.新聞戰線,2004(10).
[2] 王衛紅,張彤. 新聞報道中的“平民化”視覺. 青年記者,2006(14).
[3] 蔡騏,張弛. 從“都市-時間”看電視新聞節目的新起點. 今傳媒,2007(2).
(浙江省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浙江溫州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