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丨周雯萍 趙文輝
論人民網的黨媒特性
——與新浪網對比
文丨周雯萍 趙文輝
中國媒介的黨媒特性由來已久,不論是報刊還是電視。如今,在網絡時代,出現了以人民網、新浪網為代表的網站,前者仍然在黨的領導和管理下肩負著宣傳的任務,而后者以商業網站、自負盈虧的形式存在。筆者將人民網和新浪網做一個對比,找出二者差異,進一步分析人民網的黨媒特性及其原因、問題。
人民網; 新浪網; 黨媒特性
在美國乃至英國、德國新聞史上,報刊的發展歷程大致都經歷了政黨報刊、大眾報刊等時期,中國也不例外。而今,在當今中國政治經濟環境的大背景以及網絡科技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有些新媒體媒介也同樣具有了黨媒的性質,比如人民網,與國內新浪網等商業門戶網站相比,從一開始建站就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筆者將兩個網站進行對比,分析包括人民網在內的所有具有黨媒性質的新媒體特點及原因。
人民網,是《人民日報》建設的以新聞為主的網上信息交互平臺,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新聞網站,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人民網時指出:“人民網創辦10多年來,大力宣傳黨的主張,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熱情服務廣大網民,發揮了獨特作用[1]。”
新浪網,是一家服務于中國及全球華人社群的領先在線媒體及增值資訊服務提供商。擁有多家地區性網站,以服務大中華地區與海外華人為己任,通過旗下五大業務主線為用戶提供網絡服務[2]。
網頁的版面設計類似于報紙的“版面語言”,人民網的網頁版面設計中規中矩,比較正統,網站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或新聞,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宣傳介紹(并且這一版塊及其鏈接是長期存在的),甚至下半部分也沒有明顯的娛樂花邊新聞,有的也是科、教、文、衛等相關的信息。而新浪網的網頁設計更活潑自由一些,時事新聞只占很小的部分,剩下的大多版面是與娛樂有關的新聞,比如娛樂圈緋聞、體育、健康、購物等消息。
人民網和新浪網在具體選取文章上側重點不同,以“神九升天”為例,人民網與新浪網都在第一時間,將這一報道提到了新聞導航的頂端位置。并且都設立了專題來報道這一新聞事件的詳細情況。但不同的是,新浪網的文章大多比較短,而且圖片的數量比較多,深度分析的內容比較少,而人民網則更注重挖掘深度的東西,有專家講解、評論等,注重理性的思考,能夠潛移默化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人民網設立了強國論壇、強國社區等互動社區,新浪網則設立了新浪論壇。人民網的論壇頭圖內容仍多以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等方面的內容為主題,欲與網民形成互動、進行溝通。而新浪論壇的內容依然比較混雜,政治、經濟的內容少,搞笑娛樂的多。社會地位高的人可能更傾向去強國論壇,而普通老百姓一般會去新浪論壇,并且普通網民參與的論壇一般人數比較多、比較活躍。
人民網作為《人民日報》旗下的新聞宣傳網站,也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事業單位性質,擔負著引導輿論、指導工作的職能,其宣傳作用很明顯[3],在針對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件上,多選擇以有利于社會和政府的角度出發來報道新聞、發表評論,以保障社會安定作為最重要的報道方針,尤其在負面新聞的選擇報道上比較謹慎,甚至有時為了“顧全大局”而選擇不報道或少報道負面。而新浪網則是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的商業網站,是商業性質,完全自負盈虧,需要靠網頁點擊量的多少和網站聲譽來吸引廣告商投放廣告。
由于二者資金來源不同,導致網站實力不同,雙方運作新聞的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最明顯的差距是人民網有除了中文版本之外的蒙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彝文、壯文和英文、日文、法文等14種語言版本,而新浪網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另外人民網有自己的記者隊伍,可以自行采寫新聞、發布新聞,而新浪網則沒有采訪權,所需的時事新聞必須從報紙或者人民網、新華網等有新聞采訪權的網站上轉載。
人民網建設和生存的資金不需要靠廣告費來維持,而新浪網則恰好相反,廣告費是維持網站生存的重要渠道,因而在新聞的選取上,更注重尋找能吸引網民眼球的信息,甚至有時候故意制造有噱頭的標題、圖片或新聞內容來提升點擊量和知名度,有了點擊量、知名度,廣告商自然就會找上門來。也正因如此,在人民網上很少有廣告位,而新浪網的網頁上卻有諸多的廣告位,其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比如橫幅廣告、彈出窗口廣告、對聯廣告等。當然,從這一點上講,網站資金來源決定了網站內容。
在中國新聞史上,自19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出現政論文章,王韜開啟了中國新聞界“文人論政”的先鋒,梁啟超更是把新聞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和“耳目喉舌”。一直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陸定一同志在1943年《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了在以后幾十年中對中國新聞事業影響深遠的新聞定義:“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個定義巧妙地把“新聞”與“宣傳”等同起來,媒介成為共產黨宣傳的工具和武器。不得不承認,在抗戰以及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革命實踐中,這種宣傳作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所以領導人看到了這種力量的強大,以至這種控制媒介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的多數發達國家的媒體都是私有的,并且很多都是媒介集團化、產業化發展,新聞被當做商品在市場上進行競爭,因而為了在商業競爭中取勝,就得在選擇新聞時更注重具有新聞價值和市場價值的事實,同時注重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而在中國則做不到這一點,中國政府對于外來資金進入國內媒介有嚴格的控制,這種不開放的政策導致媒介根本無法實現產業化、集團化發展。而不得不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從事宣傳任務。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馬克思的真知灼見,而對于同樣屬于“上層建筑”的新聞業來講,我們只能說經濟的發展水平亦是新聞業發達程度的根源,要讓新聞傳播業真正擺脫黨派的控制,物質經濟基礎的堅固是前提條件。
在中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大背景下,社會處于轉型期,作為中國共產黨執政下的黨的媒體,固然需要完成其歷史使命,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媒介本身必須實現從宣傳向傳播的轉變。同時,隨著當今世界日趨格局多元化,世界各國家之間的對話和溝通也更加迫切。實現中西媒體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營造和諧的國際傳播環境也將成為大勢所趨。
[1]摘自百度百科,人民網: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32.htm.
[2]百度百科. 新浪:http://baike.baidu.com/view/7664.htm.
[3]丁易. 從汶川地震看中美主流報紙新聞報道差異—以《人民日報》與《紐約時報》為例. 新聞世界,2010(5).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蘭州 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