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衛理
聲色廣播
——常州電臺音樂頻率塑造個性化主持人的嘗試
文丨張衛理
在辦“看得見”廣播過程中,常州電臺音樂頻率深切地感受到,廣播不僅要聲美,更要色靚。用新的視角和手段來提升當代廣播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把主持人個性塑造放在第一位。
音樂頻率; 個性化主持人, 廣播
追求受眾的注意力是現代傳媒的最明顯的特征,缺乏視覺感的傳統廣播否能在受眾中有長久影響力,很大程度依賴于節目主持人個性魅力,為了能牢牢抓住受眾耳朵和眼睛,在辦“看得見”廣播過程中,常州電臺音樂頻率深切地感受到,廣播不僅要聲美,更要色靚。用新的視角和手段來提升當代廣播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把主持人個性塑造放在第一位。
廣播人曾一度強調廣播應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講究廣播主持人的神秘感,但是勿容置疑的是:報刊圖片、電視、網絡等媒體可視性的表達方式更為多樣和豐富,與其相比,廣播只有聲音這唯一的表達形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不是優勢而是正是廣播的“軟肋”?,F代市場經濟是注意力經濟,廣播人已經意識到過多強調聲音的美和所謂的“距離產生美”,固守在直播室里,將使廣播的吸引力減退,甚至遭到冷落。于是,主持人紛紛走出直播室、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志、戶外廣告的跨媒體宣傳積極表現自己,廣播自身也通過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和現場直播等方式,彌補了有聲無形的媒體先天不足。近年來,常州電臺音樂頻率不滿足于簡單錄播直播的節目制作方式,而是要想方設法走到聽眾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基層去,通過各種活動與聽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使聽眾成為廣播節目的主體,通過參與節目,充分認識廣播,體會廣播,感知廣播。有著開放心態的音樂頻率更是借各類文藝活動把主持人推向前臺。去年,常州音樂頻率率先把臺歌制作成MV,主持人動感活潑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聽眾朋友們不但能聞其聲,而且能通過影相觀其人,甚至品頭論足一番,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除此之外,音樂頻率主辦的活動通常有電視和網站協助推廣,主持人成了電視,網絡的座上賓,報紙記者也會來音樂頻率“觸一下電”,廣播主持人成為倍受眾關注的公眾人物和本土明星。
當今,許多音樂頻率推崇的類型化廣播,類型化電臺講究全天的節目風格統一,不過分追求節目風格,主持人的個性也被淡化到了相當的程度,類型化電臺的主持人回歸到了DJ打碟者。根據常州本地音樂聽眾的規模和收聽習慣,音樂臺頻率通過長期實踐認為:純粹的類型化廣播在地方臺并不可行,因為受收聽人群總量限制以及音樂資源的本土性不強的特點,地方臺音樂頻率走類型化形式,收聽率可能會短時間上揚,但從長期來看收聽的忠實度不高,收聽率也不穩定。而相反,一些打上主持人標記的、有獨特個性的節目長時間受到聽眾的喜愛。這些節目顯著特征就是內容本土性強,貼近性強,更主要的是主持人個性突出。貼近性一方面是指節目內容的貼近性,另一方面就是主持人語言狀態的親切感的體現,而這份親切感來自于主持人與聽眾的感情交流“零距離”和聽眾對主持人的熟悉程度。為了主持人與聽眾交流更順暢,除了熱線和短信平臺溝通方式,音樂頻率在新浪微博推出全新應用—“微電臺”,愛聽935常州電臺音樂頻率成為江蘇省第一家微電臺。微電臺突破了以往廣播收聽的地域及終端限制,也改變了用戶被動收聽廣播的習慣,微博用戶可在收聽微電臺的同時,與主持人和聽友、網友進行微博互動。相較于其它網絡電臺而已,“微電臺”具有覆蓋面廣、用戶多元化、互動性強、收聽便捷等獨特優勢,聽眾可以直接點擊主持人微博,同時主持人在平臺上可以看到正在通過微電臺收聽的聽眾,這一平臺使音樂頻率主持人與聽眾交流更為直接、及時和無障礙。與此同時,音樂頻率力求頻率包裝上的獨特性,比如,在呼號前加入情感符號“愛聽”,在無線電行業進行了“愛聽935”的商標注冊;按季節推出宣傳語,將季節與頻率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節目主持人的組合上獨辟蹊徑,比如,男男組合、最嗨DJ、零下93.5度組合等雙人搭檔節目擦出火花;節目名稱的設計同樣追求個性化,《悠悠甩吧》《音樂愛拉風》《哈哈樂翻天》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戶外活動是主持人個性集中展示的另一平臺。今年三月,音樂頻率成立了自己的樂隊—“院街935樂隊”,“街院935樂隊”是華東地區第一支由媒體人組成的樂隊,音樂頻率利用自身平臺并聯合多家媒體實現自我包裝和推廣,鼓勵音樂原創并聯合常州近十個本土樂隊精彩呈現,給常州城市增添了一道的躍動的風景。樂隊的作用是不僅僅是娛樂,而是通過主持人的示范作用,來鼓勵更多的人,為夢想去打拼。中秋節前,音樂頻率推出了“DJ為你做月餅”中秋節特別活動,音樂頻率五位女主播來到月餅制作工坊,身著面點師的工作服,在師傅們的指導下親手制做了2011只FM93.5月餅。從和面、配餡、包餡、裝模再到烘焙,每一道工序都親自參與,聽眾通過微博能看到主持人親手制作的月餅的全過程。這些打上音樂頻率鮮明烙印的活動,或倡導傳統文化的傳承,或傳遞健康環保理念,或推廣新的生活方式,不僅樹立了主持人良好的公眾形象,而且還確立了音樂頻率崇尚真、善、美的態度。
大型的戶外活動及現場直播,對于廣播來說是一柄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反之,則會帶來想象不到的負面效應,而其中主持人效應是最關鍵的因素。在長期的實踐中,音樂頻率認識到:廣播節目需要培育,主持人個性化的風格更需要長期培育塑造,要創造條件讓還沒“紅”起來的主持人“串紅”、讓明星主持人名聲更響,主持人明星效應淋漓盡致的發揮,就可使現場活動更具人氣,并為電臺帶來大量穩定的聽眾。為了讓主持人在節目之外中有更精彩的表現,首先必須讓聽眾對自己的偶像產生很強的期待感,過多露面會使神秘感和期待感降低,也就是說要廣播主持人必須有“蟄伏期”,“蟄伏期”是主持人自我學習充電,積蓄力量的時候。而每逢這個時期音樂頻率便會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主持人進行拉丁舞、流行唱法、樂器等方面的培訓。培訓給主持人面對聽眾時更多自信,給聽眾帶來意外驚喜和新鮮刺激。值得注意的是,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神秘感對聽眾依然有吸引力是不可否認的,因此,主持人出場方式在設計上“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失為一種策略,也就是說廣播主持人的出場應思考路徑選擇。一般來說,廣播主持人有成為跨媒體主持人的,有成為某個行業專家一舉成名的,音樂頻率采取的方式卻是整合團隊的力量,在角色扮演上進行開拓性的嘗試。2009年音樂頻率推出了DJ版話劇《上書房》,去年演出爆笑音樂劇《院街外傳》,兩劇一共演出近40場,主持人均著古裝出場;今年組建樂隊之后,將主持人包裝成樂手出場;而在做月餅的活動中主持人又變身俏廚娘......這些活動有兩個共同點:一是找準了受眾的興趣點之后,依靠團隊整體合作,其結果不是“紅”某一個人,而是“紅”了一個團隊,“紅”了整個頻率。二是巧妙地隱藏了主持人生活或工作的常態,主持人無需本色面對聽眾,需要突出的是扮演的角色,附加了人物故事和全新概念的出場,無疑是對廣播主持人的職業神秘感的有效保護。
在追尋與眾不同中展示廣播的優雅與生動,在主持人個性培育中制造清新與歡暢,才是聲色俱佳的新時代廣播應有的格調。
(常州廣播電視臺,江蘇常州21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