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巖巖
論當前社會少兒節目的困境及對策
文丨張巖巖
對于小朋友們來說,少兒節目使他們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符合其年齡特點的一種電視節目。少兒節目擔負著引領下一代,指導祖國未來的責任和義務。當前,我國的少兒節目遇到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在錯綜復雜的交叉路口似乎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為青少年的成長路途把舵。本文擬從當前少兒節目遇到的困境出發,探討這種困境出現的原因,以及我們電視工作者的應對措施,力爭還少兒節目一片純凈無瑕的天空,用積極健康的媒體節目帶著孩子們翱翔在更廣闊的視聽天空。
少兒節目; 困境; 對策
作為一名少兒電視工作者,我們責任是通過媒體的展現,為祖國的花朵帶來陽光和雨露。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兒最多的國家。按道理,少兒節目的普及率應該很高才對。但是現在,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看少兒節目的少年兒童越來越少了。為什么少兒節目的收視率會停滯不前?為什么孩子們都不愛看自己年齡段的節目?為什么少兒節目會偏離最初的軌道?這些困擾值得每一位少兒電視工作者反思。
少兒節目為青少年的學習生活開辟新的渠道,構成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使青少年開拓眼界,提高素質,陶冶情操、同時也愉悅身心。少兒節目本來應該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是青少年愉悅身心的精神加油站??墒?,孩子們對這些“加油站”似乎不感興趣,收視率下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還記得中央電視臺剛剛開辦少兒頻道時,少兒節目似一股洪流不可遏止地涌進孩子們的生活,成為孩子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少兒節目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湮沒,更多的少兒節目都在竭盡全力比拼收視率卻收效甚微。
據統計,在電視節目中,少兒節目的收視率經常排名靠后。相對于娛樂、情感、紀實等欄目,少兒節目的受眾最少,收視率也最小。我們都知道,收視率的提高是一個綜合因素的反映,究其原因,還是精品少,質量不高。如何打造一支優質的少兒節目制作團隊,是我們每一位少兒電視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我們都知道,少兒頻道的開播是為中國的少兒受眾精心準備的宴席。雖然在當前,少年兒童的節目選擇面比以往擴大了不少。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們的少兒電視節目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很多時候,都顯得很幼稚。
作為一個少兒電視工作者,我們開播少兒頻道的初衷,是為孩子們營造一個真善美的純凈世界,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把充滿童趣的節目變成裝瘋賣傻的“弱智節目”。時下,有許多少兒節目形式簡單膚淺,令人眼花繚亂卻華而不實。有些主持人還刻意“裝嫩”,這些主持人自己的素質不高,卻偏偏要故作姿態,穿小孩的衣服,模仿小孩的語氣,幾乎是一個放大版的幼稚兒童。其實,作為少兒節目的主持人,應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教會孩子知識,引領者孩子成長。并不是去做作地賣弄自己的年輕或者天真,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那些簡單、幼稚又不合時代要求的的節目會削弱節目本身的品質及水平,不可能與孩子們形成共鳴,孩子們當然就不愛看,也就更不具備富有魅力的傳播效果了。
與“幼稚”相對立的就是“成熟”,而少兒節目恰恰就走了這兩個極端。說到這里,不得不談的是電視選秀節目。如今,電視選秀節目幾乎遍地開花,觀眾對選秀節目的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重。于是,在收視率的高壓下,將孩子作為收視賣點就自然成為電視主辦單位的“救命稻草”。國內的兒童選秀多是成人選秀節目的延伸,不僅照搬“選”“才藝展示”“觀眾投票”等模式,面向的收視對象也以成年觀眾群體為主。在這種背景下,“被成人化”似乎成為兒童選秀節目的必然命運。只要打開電視,總能看見稚氣未脫的孩子表演模仿成年人。我們經??吹剑谝恍斑x秀”節目中,那些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穿上高跟鞋,燙著大波浪,身著露背裝、泳裝、披著紗巾,在舞臺上扭屁股扭腰,還不時向觀眾拋著媚眼,故作姿態地模仿著成人的動作,甚至還不乏含有挑逗意味的動作,讓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其實,孩子懂什么呢?不都是成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流行一意孤行設定的嗎?就在這些成人的扼殺下,孩子們原本的天真、快樂卻被活生生的抹殺了,對“美”“丑”的認識也被歪曲了。
作為電視工作者,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少年兒童能夠親身參與節目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開拓節目的影響力。
我們要融入到孩子中間,聽聽來自最純凈心底的心聲。實際上,孩子們參與互動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這些環節和形式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大人不應過多地干涉,要讓他們盡可能多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融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其實,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美好的,一旦給他們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他們可能會還我們有一個奇跡。我們要把舞臺還給孩子,把自由還給孩子,把熒屏還給孩子,讓他們當家作主,完成自己的想象和創意。作為電視工作者,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該加以梳理和引導,這樣,孩子們一定能創作出他們這個年齡段喜歡的節目。盡管這些節目在我們看來很稚嫩,但卻是孩子們自己心靈的呼喚,一定能得到他們同齡人的共鳴。
新的媒體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電視工作不再高深莫測,也不再蒙著神秘的面紗,電視人應該走到觀眾之間,與觀眾積極互動,讓觀眾了解我們的工作,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互動互利,積極參與。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正處于對一切都感到新鮮的年齡,我們要抓住這一成長過程的機會,與孩子們建立一種長久的,雙贏的,合作的關系。這才是打造精品少兒節目的關鍵。因為,我們可以肯定,未來優秀的電視人,一定就在這些孩子們中間。
我們可以嘗試著建立一個“品牌社群”,通過情感的交流,拓展孩子們對優秀少兒節目的情感投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傳統少兒節目品牌形象和傳播理念都要面臨著升級換代,升級到既要承擔價值信譽度,更要承擔品質保障性。實現優化重組,拒絕重復,拒絕低俗,打造精品的少兒節目,這是少兒節目的發展方向所在。對于我們電視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節目,更是一種信譽,一種責任,是電視工作者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為孩子們樹立道德標準,提升文化素質的歷史使命。
電視節目傳輸給孩子的營養源泉,就是來自于人性中的真善美。對于以上提到的少兒節目中的“成人化”“三俗化”“功利化”傾向,一個有良知的電視工作者要絕對抵制。作為監管部門,要采用一些激勵機制,鼓勵優秀兒童作品的創作源泉,多創作出一些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節目,還少兒一個真正的“童真”樂園。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實施嚴格的監管,并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少兒節目的純凈無瑕。
作為一名少兒電視工作者,我們要用兒童的眼光和視角來看待他們的世界,用帶有童趣的視角、語言去反映孩子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這是每一個少兒電視工作者的畢生追求,也是孩子們成長的必然需要。相信只要每一個人都用愛和良知去工作,少兒節目的春天一定會來到。
[1]余培俠. 我國少兒電視發展現狀和趨勢[J]. 電視研究,2005(2).
[2]尼爾·波茲曼. 童年的消逝[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2004.
[3]葉紅. 社教類少兒節目主持人的特點及發展前景[J]. 聲屏世界,2011(12).
(浙江省嘉興市廣播電視集團,浙江嘉興 3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