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艷梅
探討農村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文丨劉艷梅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配套的公共文化體系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廣播電視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在農村建設中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筆者就農村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分析及討論。
農村; 廣播影視; 公共服務體系; 建設
在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中,不僅需要重視經濟發展,還需要重視文化事業發展,讓文化事業能夠在新農村建設里發揮出其應有作用,可以說,廣播電視是現代農村最有效及最現實的傳播途徑,很多農民能夠通過廣播電視進行農業技術學習,市場信息了解及文化生活的豐富,并及時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及路線,因此,加強農村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
公共服務所指的是運用了公共資源及公權進行社會生產的過程,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公民和相關組織,依照其內容及形式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經濟性、基礎性及社會性的公共服務,還包括公共安全服務。公共文化服務所指的是以保障及實現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作為目的,并向公民進行公共文化服務及產品提供的系統及制度總稱。他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務的資源、設施及服務內容,還有人才、資金、技術及政策法規保障機制等,而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就是公共文化服務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具有著公共文化服務共性,也有著自身規律及特點。農村影視的公共服務所指的是能夠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所需的公共服務及物品,主要是以加強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作為目標,把傳輸覆蓋網絡作為基礎設施,并以廣播電視的頻率作為載體,且以新聞報道、政策信息、影視娛樂及文化體育等作為內容,同時對內容服務、技術服務、社會服務、平臺服務及政治服務等多重的功能進行了綜合,可以說,農村廣播電視的公共服務是個復雜且系統的工程。
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有效保證了廣大農民看到及聽到廣播電視,這也是農村廣播電視的公共服務目標,對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體現了公正公平原則,可在農村廣播電視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反差,現在城市已經具有了比較健全的廣播影視網絡,通常城市用戶能夠看到40多套電視節目,可在廣大農村中,很多地方既能夠看到大約8套廣播電視節目,并且信號還不是很穩定,盡管近些年在實行村村通及西新工程,解決了很多農村的廣播電視聽看難問題,可一些偏遠地區,仍然有很多農村無法聽看廣播電視,特別是現代一些大城市已開始進行數字化的整體轉化,這樣城市觀眾就能夠享受更個性及豐富的廣播與電視節目了,這使得城鄉間的廣播電視具有較大差距。
在廣播電視發展中,其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運行機制,運行機制比較完善的話,能夠有效發揮出廣播電視的各項功能,我國原有四級辦的廣播電視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可也帶來了有系無統、條塊分割及管理分散等負面作用,現代很多鄉鎮形成了五級管理的廣播電視,這使得四級管理負面影響擴大,很多鄉鎮的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體系不能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網絡及統一技術標準,各鄉鎮各自為政,層次不齊,不能夠有效滿足農民聽看廣播電視基本的需要。
廣播電視是個生產內容復雜的構成,其數量龐大,類型多樣,并承擔著產業經營、社會公益及輿論宣傳等多種功能,現在城鄉居民通過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享受中發現,很多廣播電視節目大多圍繞著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精英文化、市民文化、先鋒文化及時尚文化在展開,進行三農反映的節目是很少的,廣播電視對三農關注的邊緣化、弱化及無視化,與農村實際是不相符的,這讓農村在信息數量及質量的獲得上比城市居民要落后得多,這樣農村的廣播電視服務作用就難以發揮,農民在廣播電視上也就不能及時獲得所關注的信息了。
在農村廣播電視建設中,其資金來源主要以公共財政作為支撐的,可公共財政是有限的,僅依靠它公共服務的質量及可持續性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因此,應該加強資金投入多樣性,把公共財政作為投資主渠道運用多形式財稅的優惠政策及多融資工具,來加強社會組織及企業對農村的廣播電視贊助、捐助及及基金的投資,在農村廣播影視的建設中,采用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及政府買服務思路,來帶動農村公共服務機制的轉換。因農村觀眾為弱勢群體,其廣播影視節目的經費投入及產出并不成正比,這就使得很多節目不愿意進行多投入,致使節目質量不高,數量也較少,和農村廣大觀眾形成明顯反差,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得到公共財政的有力支持,加強對三農節目的扶持,從人員及資金上來保證節目的三農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的主導,政府可通過制定有關政策來鼓勵非政府公共組織加入到公共服務里來,從而形成政府及社會共同實施的公共服務局面。
在農村廣播影視中,其運行機制也是很重要的,應該在農村的公共服務體系里,建立較為完善的兩級垂直管理,其一是農村廣播影視的省、地及縣垂直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其二是農村廣播影視的縣鄉村的垂直管理公共服務體系,而省級的廣電部是最為關鍵的,能夠對三農傳播問題及資金進行解決,縣級的廣電部是基礎及平臺,能夠對公共服務體系全面落實進行負責。
在農村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體系里,技術支撐系統的有力支持是很重要的,在建設中,應該加強衛星、有線及無線等技術及網絡發展,目前,還有約2億戶農村家庭主要靠地面無線信號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最多只能收看6套模擬電視節目,節目套數少,畫面質量差,城鄉差別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決定利用直播衛星開展農村公共服務,實施面向幾億農民新的文化惠民工程。今年4月,在有線電視未通達的農村開始推動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試點工作,用戶可以免費收聽收看到40多套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節目,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用戶購買一套直播衛星接收設備,就可以享受接收衛星電視節目、衛星廣播節目、本地電視節目、應急廣播、接打電話、瀏覽綜合信息六項服務。隨著我國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廣播影視上的技術設備成本在降低,而技術含量卻不斷提高,這促進了農村的廣播影視建設向著網絡化、數字化及雙向化發展。農村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體系離不開立法保障,國家應該盡快出臺有關的法律法規,像有關廣播影視的《政府采購法》,從法律法規及制度建設等方面能夠給農村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給予有力保障,從而更為有效促進農村廣播影視的良好發展。
評估系統建立,能夠讓農村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及時了解農民受眾的需求實際,并提高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滿意水平,盡管這種評估系統在我國還未建立起來,農村廣播影視中的評估系統更沒有落實,可已受到業界及理論界的重視及關注,在評估系統中主要包含程序指標、經濟指標及公眾滿意指標三方面內容,加強農村廣播影視的評估系統建立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對農村公共服務人員應該進行落實,尤其是廣播影視的工作人員及維護人員,應該定期給予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及技術能力,從而保證農村廣播電視的長期通及時時通。
在農村廣播影視的公共服務建設中,應該結合各地區農村實際情況,先進行規劃再試點,并分步實施及穩步推進,以找出適合當地農村廣播電視的建設方法及工作重點,從而有效促進農村廣播電視的合理快速發展。
[1]高智,郭亞芹. 關于農村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5).
[2]高海建. 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 新聞愛好者,2009(9).
(云南省元陽縣廣播電視局,云南元陽 6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