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丨趙文輝 周雯萍
論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事件的影響
——以“青島植樹”風波為例
文丨趙文輝 周雯萍
隨著網絡的廣泛普及和快速發展,網絡輿論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效果亦是一把“雙刃劍”,不容小覷。網絡所具有的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匿名性、交互性、快捷性、內容的豐富性等等成為當今網民發布共享信息的重要媒介。筆者探討網絡輿論在“青島植樹”風波中對政府公共事件的影響。
網絡輿論; 政府公共事件; 影響
網絡所具有的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匿名性、交互性、快捷性、內容的豐富性等等成為當今網民發布共享信息的重要媒介。在重大事件發生之后,網民在第一時間得到信息后迅速做出反應,在網絡上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網絡輿論,對政府公共事件顯出巨大的影響力,因此,如何應對這些來自網絡的輿論壓力,積極探討出有效引導監督網絡輿論的良性機制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從2012年4月開始,關于“青島植樹”的各種傳聞作為政府公共事件就開始在網上大幅度傳播,關于這樣一個花費巨資、市政工程方案引來了諸多爭議,社會輿論反響強烈。隨著該事件被爭相報道、轉載,不僅引爆了網絡輿論,繼而演變成一次持續發酵的“網絡輿論事件”。
2012年2月27日,青島市人民政府下發文件確定集中開展大規模的植樹增綠活動。3月初,青島植樹增綠行動開始,青島本地論壇相繼出現不滿聲音,網友就相關問題發帖質疑。3月29日,青島本地有著30多年歷史的匯泉廣場北草坪被鏟除,“毀草種樹”的傳聞在市民間流傳。質疑聲浪迅速升溫。4月4日,青島網友將匯泉廣場草皮被挖的圖片上傳至網上,直指匯泉廣場草皮被挖后將被種植上樹木。該信息在網上迅速被各大論壇及微博轉發。4月11日,青島市民潘uu發表長微博,詳細記錄自己實地調查植樹成本,致電政府部門尋求答復的全過程,提出一系列質疑。后來新浪微博知名草根網友“作業本”介入事件,青島植樹危機迅速進入爆發期。從4月16日開始到4月18日,微博的轉發量和話題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4月18日以后,青島市政府開始通過官方微博、工作座談會、市長親自出面澄清事實等形式向網民表態。市長的這次表態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認可。一名一直持批評意見的當地網友表示,“公正地說,這種表達克制而務實,看得出和解的努力。”之后,隨著植樹季節過去,風波才逐漸平息下來。
網絡所具有的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匿名性、交互性、快捷性、內容的豐富性等等成為當今網民發布共享信息的重要媒介。網絡的開放、自由和互動性使們隱去了自己的真實地位和身份,網民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可以對任何人、任何機關部門就一些社會事件提出質疑和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關于“微博”揭示事實真相有一個比喻:“如果一個事件擁有多個目擊者,大家同時借助微博發布信息,不同看法會形成補充。當所有知情人的觀點匯聚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互相補充、糾錯的關系,實現真相的再現。因此,微博不是制造謠言的地方,而是粉碎謠言的地方。”在“青島植樹”事件中,首先是事件的民間傳播,從一開始的民意表達(網友討論),到意見領袖介入(作業本的公開信),再到核心人物從草根中突起(潘uu、小眼昏花、老桑69等),最終變成全民關注的熱點事件。在這其中,以圖片、視頻等手段表達的意見獲得更廣的傳播,并助推了該事件的發展進程,到最后事件已經在網上瘋傳而嚴重影響青島市政府形象時,使得青島市政府不得不正視網絡上的言論并進行認真對待和處理。
通過網絡電子郵件、留言版、BBS、微博等各種網絡形態的并存與互動,普通民眾能更方便快捷地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中來,網絡已成為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途徑。群眾的主體意識日益崛起,主體地位日漸形成[1]。在植樹風波中,正是網絡的力量使得民眾的意見很快傳到地方政府那里,隨后經過大量網民的不懈努力和意見表達,青島市政府了解到了民眾的意愿,迫于輿論壓力才開始出面澄清事實、解決問題,最后給青島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網絡對事物批評和反對的聲音更尖銳,通過這些聲音的匯集,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從而使其輿論監督功能得到了較大程度地發揮。由于網絡信息的爆炸性傳播,青島市政府根本沒有料想到事情會發展這么迅猛,事后,青島市園林局辦公室主任孫華將微博的傳播比喻為原子彈裂變,“爆發性太強了”。楊槑對此則連說“沒想到”,“這是典型的誤解,但我們應對不及時,沒想到換草坪能鬧出這么大的風波來,我們犯了官僚主義,當時認為新草皮種上去以后大家就知道了,風波也就完了,這樣的事情以前沒有遇到過,也說明我們的政治敏銳性不夠。”由此,有了這樣的經驗,地方政府一定會吸取教訓,提前建立應對公共事件系統及預案。
在此次“青島植樹”事件中,網絡輿論表現出非凡的監督力量,但同時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由于,網絡輿論監督往往是自發的,在該事件中,自4月11日到4月18日這一個周的時間內,網絡上以及民間的關于植樹的各種言論都傳得沸沸揚揚了,這中間肯定不乏有很多偏激的言論導致一些極端的行為,而政府一直處于一個失聲的狀態,直到網絡上以及民間的各種言論都傳得沸沸揚揚了,政府才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因此,政府必須要搶占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處理問題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做法等告知廣大網民,從而使謠言等不良消息的傳播空間遁形無蹤,這可有效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化解他們心中的疑惑和矛盾,從而以最快的速度把網絡輿論和公眾情緒引導到健康理性軌道上來[2]。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曾說過:“媒介即訊息”即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3]。而今網絡的飛速發展無疑也證實了這一點。因為,依托于網絡之上的網絡輿論已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并深深地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在引導網絡輿論時,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肯定輿論中的合理因素,又過濾其虛假成分,從而營造一個自由、健康、和諧、向上的網絡輿論環境。
[1] 劉謙. 從“天價香煙”事件看網絡輿論監督. 華章,2009(7).
[2] 成劍英. 網絡輿論監督:特點、難點與對策. 求實,2010(4).
[3] D.J.切特羅姆. 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10.19483/j.cnki.11-4653/n.2012.14.086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蘭州 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