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米素文 趙建輝
聯通分組傳輸網建設思路
文丨米素文 趙建輝
聯通多業務綜合承載趨勢明顯,為適應業務IP化和網絡IP化的發展趨勢,分組傳輸網技術已經成為城域傳輸網的主要發展方向。根據聯通業務發展要求,做了傳輸網的建設思路和建設方案。
傳輸網; 承載; 數據業務; IP/MPLS; MPLS-TP
聯通固網寬帶業務、移動通信、大客戶專線是當前最重要的三大業務和增長熱點。末來兩年接入層10G、匯聚層100G平臺逐漸成為主流需求,無線業務發展需要承載網保證更低時延、更低丟包率;業務種類日漸豐富,對網絡質量差異化的要求日趨增強。此外,IPTV業務、NGN業務和其它高價值增值業務也將在未來幾年內不斷發展,聯通多業務綜合承載趨勢明顯,為適應業務IP化和網絡IP化的發展趨勢,分組傳輸網面向連接,有著可與傳統傳輸網媲美的OAM和生存能力; 能夠采用通用的控制平面,保證與現有的傳輸網絡互聯互通;完全的業務擴展能力,支持不同技術信號的傳送(分組/信元/時分),符合網絡轉型的趨勢;分組傳輸網技術已經成為城域傳輸網的主要發展方向。
由固定、寬帶業務流量、移動業務以語音為主導的時代已經變為過去,現在移動數據業務流量增速加快,網絡總流量迅速增加(互聯網驅動,骨干網年增長率約30%)變為了主導;未來移動互聯網、IPTV等業務快速發展,網絡總流量出現飛躍發展。大中城市各種專線業務迅速發展,不斷提高空口數據業務的傳輸能力,如何降低動回傳傳輸成本成為一項目前最關鍵問題的之一;中國聯通開通HSPA+,單站帶寬將逐步達到28M,局部MSTP網絡存在較大壓力面向未來,網絡建設面臨技術選擇問題。
網絡層次清晰化:形成清晰的網絡功能層次,目標網絡核心匯聚層設備應同時支持傳統IP/MPLS和MPLS-TP雙棧協議,實現動態三層網絡和各種業務的高效承載和傳送;邊緣接入層應根據所承載的業務特點,靈活選擇三層或二層設備。實現經濟、可靠的高帶寬業務接入和傳送。網絡結構扁平化:整合各種業務,統一采用IP/MPLS技術構建“分組傳輸網”核心匯聚層,承載電信級業務(目前,分組技術一般包括PTN、IP RAN,其中PTN主要采用基于傳送的MPLS-TP協議,IP RAN則采用傳統的IP/MPLS協議。
在原有MSTP環網結構上新增分組設備,優先建設核心匯聚層,邊緣接入層建設應結合新增移動基站的接入需求、逐步建設完善。邊緣接入層方案一:單獨組織接入環路,上聯核心匯聚層,可滿足快速發展需求,適用于接入環網上新增站點較多或新增帶寬需求較大的地方;要求接入站點配套資源(如機房、電源、光纖等)充足;邊緣接入層方案二:部分接入層受資源配套限制原因仍采用MSTP,上聯至分組核心匯聚層,最終按照集團要求形成完善的全面覆蓋。適用于業務量少及配套資源短期內無法滿足的場景,后續要業務割接。隨著接入層光纜、機房等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業務的逐步開展,完善分組傳輸網絡接入層的覆蓋,形成一張廣覆蓋的分組傳輸網絡,原MSTP承載的3G 以太業務全部割接至分組傳輸網;MSTP網絡定位為TDM業務以及高要求的大客戶專線承載網絡,發揮現網資源價值。 隨后LTE引入,按照核心網設備分布,搭建上層區域調度環路;熱點區域覆蓋LTE,X2接口的引入需要三層功能,分組傳輸網L3部署在核心層,匯聚層可選。
分組傳輸網必須是可靠性高、可管可控、帶寬可規劃的網絡;必須具備分組能力、支持未來演進的網絡!具有豐富的OAM開銷、電信級可靠性、面向連接的、傳輸帶寬統計復用、L3功能支持同步。“雙棧”設備是分組網絡的最佳選擇,“雙棧”= 統一硬件平臺+支持兩種協議標準(IP/MPLS和MPLS-TP)滿足業界技術發展趨勢和高起點。
(1)MPLS-TP網絡可以不用輕載,可支持網絡容量90%以上的重載,降低建網成本。具有有效的OAM工具,支持SD檢測,通過LM/DM工具對業務的時延、抖動、丟包率進行測量;可實現50ms的保護倒換,MPLS-TP實現在任意網絡位置診斷出故障,保證業務的50ms保護倒換能力。(2)IP/MPLS適合建立動態的網絡,IP/MPLS網絡采用動態的路由協議和信令,實現路由調度的三層功能;IP/MPLS也適合IPTV、互聯網等業務的承載。IP/MPLS和MPLS-TP共用轉發平面,兩者都是采用分組交換,并基于標簽交換來進行業務連接的建立,其數據轉發平面是完全一致的。一個軟件版本支持兩種轉發表項建立方式,對IP/MPLS,通過設備上分布式的信令、協議計算后對轉發平面表項進行設置;對MPLS-TP,通過網管平面,采用集中式的網管來對轉發平面表項進行設置。
對于3G移動回傳業務,仍為靜態的點到點業務,啟用L3VPN實現動態基站歸屬調整的功能需求僅在核心層。邊緣接入層和匯聚層以采用以太網專線(E-Line)、核心層L3VPN的方式,提供3G移動回傳的FE業務。從運維便利性考慮,L3 VPN集團客戶專線應該與FE基站承載方式保持一致。統一業務的隧道承載方式,比較適用端到端的MPLSTP靜態隧道。
(1)M業務:分組傳輸網絡端到端配置PW偽線,并配置主備LSP或PW 1:1保護,通過MPLS-TP OAM端到端檢測加快切換時間,實現50ms保護倒換。(2)FE/GE業務:接入匯聚層采用以太網與線(E-Line,基于MPLS-TP隧道)、核心層開啟L3VPN,核心節點為L2/L3橋接點。(3)保護機制:建立MPLS-TP靜態管道,網絡側保護主要包括1+1/1:1端到端Tunnel保護、1:1端到端PW冗余保護等;在L3VPN技術場景下,網絡保護采用VPN FRR保護;基于MPLSTP OAM檢測實現50ms電信級保護倒換。
(1)模型一(全PTN方案):核心層、匯聚層、邊緣層均采用PTN設備。PTN設備采用L2靜態隧道,全網PTN成本低,便于統一運維,但是不支持L3業務,在大規模業務調度時就非常的復雜,不適應用于大規模建網。(2)模型二(全IP/MPLS方案):核心層、匯聚層、邊緣層均采用IP/MPLS設備。對L3業務支持好,但是網管、OAM、時間同步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3)模型三(IP/MPLS+PTN方案):核心層、匯聚層采用IP/MPLS設備、邊緣層采用PTN設備。對L2、L3業務有很好的支持,但是設備兩種形態,需要跨專業維護。
本文主要對傳輸網準入思路做了一個介紹,本地傳輸網的建設可實現基于光層的保護和基于業務的端到端保護,為數據業務和基站回傳業務提供彈性管道,保障帶寬平滑升級,滿足末來多業務綜合承載并實現按需承載,故障快速定位,集中監控網絡質量一目了然。做到保持流量優化,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高聯通自身實力和競爭力
(河北省通信建設公司,河北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