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謝彤亮
(辛集廣播電視臺,河北辛集 052360)
近些年來,數字信息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廣播電視這一主要傳統大眾媒體也在努力實現從原來傳播方式向數字化的歷史轉變。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廣大廣播電視工作者的開拓創新,目前我國的有線電視數字化已經實現了長足的發展,不僅有效解決了廣播電視接收環節原本存在的各種“瓶頸”,而且通過將廣播電視轉變為多媒體信息終端,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廣播電視網絡化發展的空間。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各地有線電視以及網絡廣播都在朝著整體轉換的方向發展,一些新興的網絡化廣播電視媒體形式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車載移動廣播電視、網絡廣播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等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廣播電視傳播媒介。雖然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廣播電視網絡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與其他層級的廣播電視網絡化發展情況相比較,縣級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普遍存在著水平較低、發展步伐較慢、技術人員匱乏、重視不夠等問題。因此,要實現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如何最為有效地推動縣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發展步伐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科技創新的一個最為主要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對先進技術的有效運用來實現對問題的解決,以此來促進人類社會的更好更快發展。廣播電視網絡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突破廣播電視現有狀況的種種限制與約束,通過圍繞廣播電視的制作、播出、存儲以及再利用等各個環節來實現廣播電視的數字化。在制作環節,主要是通過對廣播電視的各種設備進行數字化、系統化的操作來實現各種網絡之間的相互聯系,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廣播電視設備的運行效率,進而大大地降低節目制作成本;在播出環節,通過硬盤播出以及網絡化播出的方式來為廣播電視的廣大受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各類節目,并且對節目進行各種格式的有效處理。換句話說,廣播電視的數字化的播出方式能夠為廣大的觀眾提供更多樣、更新穎的電視節目;在存儲環節,要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內容進行存儲管理,通過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內容進行數字化、網絡化的存儲管理,并且實現廣播電視節目信息化、數字化的編目管理,以此來實現廣播電視多種資源的有效共享。通過對廣播電視進行數字化的存儲管理,可以對信息的安全實現更有利的保護以及實現廣播電視數字資源的共享;在再利用環節,要通過對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合成、分發以及交換來使其產生新的利用價值,最大限度地激活原有的節目資源,實現廣播電視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再利用可以凸顯出網絡化、信息化建設的優勢所在,通過各類節目的有效整合與彼此交換,使其新的利用價值不斷顯現出來。制作、播出、存儲、再利用四個環節不僅是我們做好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的出發點,更是今后實現其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前景的最終落腳點。通過實現以上四個環節的網絡化、信息化以及數字化,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與播出的一體化,推動節目存儲朝著數字化方向的發展,最終形成廣播電視節目綜合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操作的人性化。
推進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要努力建立數字化信息技術體系。首先,要根據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出、存儲、再利用等各個環節的實際需求,按照節目信息化、數字化的規律來對以上環節進行系統設計與規劃;其次,要進一步推進廣播電視臺內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的進程,堅決摒棄以往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出等環節孤島式的系統結構,通過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連通來努力實現節目數字化制作—播出體系。再次,要改變廣播電視各系統間傳統的信號傳輸模式。廣播電視節目制播的數字化與網絡化是以流文件傳輸取代基帶傳輸,通過各子網之間的相互聯系實現全臺網的整體系統,并且制定出標準化的技術體系,同時在建立節目數字化技術體系還要對各類節目傳輸、存儲以及各系統之間的接口格式設定統一的規范,最大限度實現節目制播各系統的模塊化與接口標準的一致性,其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制播異構系統之間的開放與暢通;最后,廣播電視網絡化的建設還要加快資源管理系統的數字化網絡化開發。廣播電視要盡快實現制作與存儲的同步化和數字化,這樣不僅可以加快信息資源的整合速度,形成高效數字管理系統,更重要的是數字化信息技術體系的建構可以在保證資源共享的同時實現對信息資源版權的保護。同時,廣播電視臺內部和各臺之間也可以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換系統,互通有無,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逐漸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廣播電視節目向多樣性和靈活性方向發展。
廣播電視的網絡化為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生產關系的變化與調整。因此,電視臺要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必須認真協調市場、制作、采編、后期等各部門的工作,完善數字化可能涉及的各個流程的管理。同時,我們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電視臺、電臺都有自己的問題和特點,實現網絡化不是要“一刀切”,而是要各個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合理安排各個崗位的人員和及時調整機構的設置。這些改變都要求每個電視臺之間,電視臺內部各節目之間要經常溝通交流,實地調查研究,找準突破口,從而適應網絡化的市場需求,提升電視臺的整體實力。
要實現廣播電視網絡化的目標,必須加強管理。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協調活動,是實現領導力,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廣播電視的網絡化必定帶來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管理者要掌握最新的管理思想,熟悉電視臺和各個節目的運作流程,這樣才能加強對每個節目的管理,提高節目質量。同時,實現網絡化后的信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網絡化雖然為管理者提供了高效開放的平臺,但是也會帶來系統安全監管的漏洞。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管理,建立配套的安全保障體系,防止數據丟失和網絡黑客的侵入。因此,廣播電視的網絡化不僅需要各部門的協調合作,溝通交流,更需要管理者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數字化、信息化給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帶來了一場極為深刻的變革。實現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的順利推進,不僅要努力提升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出、存儲以及再利用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技術,而且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我們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別是針對現在縣級廣播電臺的具體實際,依據自身的財力以及技術能力來進行廣播電視的網絡化建設。相信通過各個方面長期的不懈努力,一定能使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的前景愈加光明。
[1]徐國斌. 淺析廣播電視網絡化建設及發展展望[J]. 科技信息,2012(1).
[2]崔振東,孫橙. 廣播電視的網絡化生存——淺析廣播電視網站的建設[J].中國有線電視,2002(24).
[3]陳文廣. 廣播電視業務全流程網絡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 廣播電視信息(下半月刊),2007(4).
[4]黃輝澤. 對建設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電視臺的幾點思考[J]. 廣播與電視技術,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