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呂峻峰 石洪麗
電視新聞節目,就是利用電視這種傳播媒介將近期發生群眾想要知道也有權知道但是還未知道的事實進行的報道。電視新聞編輯所要進行的工作就是將最近的新聞要素進行整合,協調記者進行采訪,然后將記者所采回來的內容按照規章制度進行一定的刪減和處理,通過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展示給廣大受眾。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電視新聞編輯當中。特別是非線性編輯器的運用是新聞編輯的編輯手法更加趨于多樣化。與此同時,也給了編輯更多修改的可能,使前期的拍攝不足的狀況得以有效的修正,在連接不緊密的鏡頭切換時,可以增加有效的過渡方式。一般來說,電視新聞節目主要以短消息為主,其在制作的過程當中一般花費的時間較少,這就要求作為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必須要有扎實的新聞功底,可以在第一時間提煉出所要表述的東西,其次,還要求新聞編輯反應要絕對迅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用最簡練的語言和最恰當的編排方式,給觀眾展示他們最想要指導的新聞事實。
具體來說,作為一個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如果想要使自己所編輯的新聞節目足夠多樣化,就需要做到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作為一個電視節目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要對非線性編輯軟件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我國目前大多數電視臺采用的是大洋和EDUIS兩種非線性編輯軟件,其在編輯的過程當中,對于操作者的素質要求相對來說較高。所以,如果作為電視新聞編輯想要實現多樣化,那就必須要能夠熟練使用非線性編輯軟件。第二,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手段的多樣化,強調的是電視新聞節目編輯必須要有良好的新聞功底,對于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理解透徹,對于節目當中的刪減做到合理安排。第三,作為一個電視新聞節目編輯還需要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多樣化的編輯手段就是在編輯們進行編輯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創新所得出的有效的吸引觀眾的主要方式。
在電視新聞節目的創作過程當中,其主要是以記者所采拍回來的稿件為主要基礎。通過對所有稿件的統一整理,形成一檔新聞節目。在整理、剪輯和編排的過程當中就需要編輯能夠熟練的運行音像語言,這其中主要是包括同期聲的使用、畫外音的配合,背景音樂的添加等等。使受眾可以加深對于某一條新聞的印象,充分的表達出編輯的價值取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于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過程當中,這給編輯在進行編輯發揮的過程提供了更大程度上的可能。我們在某一程度上評價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是一個藝術家。他們通過軟件對新聞稿件進行一定的剪輯、編排處理,使整個新聞事實表現的更加充分。具體來說,當代的電視新聞節目編輯,通過采用電視劇拍攝過程當中的特技手法,對于新聞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使之整個電視新聞節目更加的藝術化,使得客觀的新聞凸顯出其電視化。這種藝術化的表現手法,主要是采取在具體的新聞節目當中運用特技、動畫等等元素,使他們在電視新聞節目當中進行一個充分的融合,使整個新聞更加具備感染力。一般來說,很多編輯認為在節目當中運用特技會影響到新聞的整體真實性,其實不然,只要充分的處理好特技的使用角度,不但不會影響新聞的真實性,還會是整個新聞更加的真實。例如,在汶川特大地震的報道過程當中,很多的電視臺都采取了利用三維動畫而形成的圖像,對于現場發生的災害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模擬,通過這樣的模擬就使受眾們充分的感受到了地震的慘烈,使廣大的人民群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了地震給災區帶來的巨大危害。還有就是,由于近年來災害頻繁,所以在很多的新聞節目上都會出現教授受眾在渠道微機情況下的緊急逃生知識,這些都是需要采用三維立體動畫進行一定的設計的,通過這樣的設計之后,就能夠使受眾得到充分的了解,使他們在心底產生一個深刻的印象。
就我國目前的基本新聞節目的基本表現形式上來看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套路,有一種千篇一律的感覺,這就會使觀眾產生懈怠的情緒,無法有效的滿足觀眾對于新聞節目的要求,從而失去受眾的信賴。這在市、縣的新聞節目當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一般來說,目前我國市、縣的新聞節目,在前十分鐘左右主要是領導所參加的活動或是舉行的會議,這與普通群眾之間的關聯相對較小,無法引發觀眾的興趣。所以,這就需要在編排上做一定的文章,電視新聞節目編輯必須要充分了解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所在,然后將其在新聞的編排上進行充分的體現,以便于更好的激發群眾觀看新聞的積極性。例如,在整體新聞節目的編排上轉變其風格模式,可以將民生新聞和領導活動新聞進行混搭編排,或者長新聞和短消息進行混合編排,這樣有張有弛,可以充分的保障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也可以使編輯的意圖,通過節目編排的方式更加清楚的體現,通過民生新聞和領導活動的新聞進行對比,更好的體現出其褒貶的韻味。
圖片對于電視新聞節目表述的沖擊力要遠遠的強于文字的表述,圖片的合理運用就會使電視新聞節目具備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當代為了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試點電視新聞節目表現手段的多樣化,就必須要加大對于圖片的使用。具體來講,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人員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畫面編輯水平,提高所運用的畫面和新聞之間的契合度。這大多是體現在外源稿件的運用上,例如在央視國際頻道進行有關的國際報道當中,因為并未派記者去進行實地采訪,就需要借助國外的圖像和資料,來完成具體的新聞編輯。現在我國的大多數電視臺對于借助圖片來表現的手法并不精通,這嚴重的影響了電視節目表現手法的多樣化。筆者認為,在地方臺的新聞節目制作過程當中,應當加強對于圖片的使用,例如在進行當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新聞當中,就可以將近年來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通過數據組合形成一個柱狀圖,放在整個新聞當中,這樣就可以使受眾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編輯的意圖也更容易體現。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手段上還不夠多樣化,這受到很多的條件的制約,其中包括電視新聞節目制作設備的老化,電視節目編輯人員的技術上存在欠缺,新聞功底不夠扎實以及缺乏創新思維,這都嚴重的影響了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手段的多樣化。所以,在當今廣大人民群眾對電視節目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就應該通過藝術手法、加大圖片使用以及轉變編排手法等多種方式徹底實現電視新聞節目表現手法多樣化。
[1]李敏. 淺析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哪些素質[J]. 致富時代(下半月),2011(4).
[2]劉巍. 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主要素質及能力[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6).
[3]謝鳳玲. 電視新聞編輯藝術芻議[J]. 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7).
[4]溫艷霞. 從受眾選擇視角考察電視新聞編輯[J]. 才智,2012(28).
[5]李艷馥. 基于觀眾需求視角下關于電視新聞編輯的革新策略[J]. 現代商業,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