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甘季平,屠東兵
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審美價值主要是與美學相關的信息的審美分析,傳播的信息大都是新穎的、實時的、能夠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信息,這些信息經過一定的傳播介質,并結合畫面和聲音動態形成立體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對新聞傳播中審美價值的研究主要是以人和現實之間的審美關系為依據,探討二者之間的相關聯性,審美價值在新聞傳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新聞傳播表達美。美是指感覺感官之類的關系情感的概念,而新聞的美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定的感知、情感和態度,是一種直觀的感受。在新聞傳播中加入美感因素,才能給人以美的感受,進而對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形成積極的影響,最終達到實現美的價值的目的。這是因為人的審美意識活動使實現美的價值的最主要的方式。所以要想新聞傳播更有影響力,就應該捕捉到受眾對于美的需求,然后把這種美體現出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就是審美的價值取向。
其實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美學體現在很多方面,在結合國內目前主流媒體新聞傳播過程所表達出美學的基礎上,可以看到新聞傳播的審美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時代的發展推動了新聞傳播的發展以及審美價值的發展,并且人們對新聞傳播中的美的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隨著人們對新聞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單純的文字堆砌或者是事實的羅列,已經無法吸引人們的眼球,而對新穎鮮活的新聞資訊有很強的要求。由于新聞的內容都是以實際生活為基礎的,決定了新聞傳播中美存在的必然性。隨著新聞傳播的發展,人們對審美的訴求越來越高,進而人們開始研究新聞傳播中的美學價值。所以真實是受眾對新聞傳播審美的最好訴求。
隨著技術的進步,新聞傳播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引起了人們對新聞傳播中美學價值的思考和研究。社會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刺激了新聞傳播中美學的研究。可見,立足于觀眾的審美角度,對新聞傳播的形式和內容的研究是現代新聞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主觀愿望。所以目前的新聞傳播更多的從大眾的審美角度出發,努力的讓新聞傳播散發出人們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更多的讓大眾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完成新聞很好的傳播和表達。
在整個人類文明的大環境中,不同社會和階層的人民在欣賞新聞中的美感時,會持不同的態度和情感。這是因為人們有著各自的思想、意識和情感。因此人們對新聞的審美感受不相同也就不足為怪了。比如科技、體育、旅游、醫療等這些沒有明顯階級性的領域。人們或許只是情感的暫時流露,有些人對這些新聞感興趣,有些人對那些新聞感興趣。不同的人決定了不同的新聞價值,因為他們付諸的感情是不相同的。即便如此,最終新聞傳播帶給人們的都是內心最真實的情感交流。
新聞傳播的最終目的是以社會實際生活中的實例為依據,以新聞傳播的形式傳遞給受眾,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進而總結得失,形成對社會和人生的積極的思考,提高人們的認知能力,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新聞是真實的,它可以把很多隱藏在社會深處的東西挖掘出來展示在大眾面前,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是對社會環境最公正最直接的表達。而大眾通過自己的審美價值取向發現這些新聞中的看點,積極的可以影響社會,而消極會讓人們形成對社會的真實的認識,比如對環境惡化災害的頻發使得洪水、風沙、地震、干旱等災害性新聞報道,人們通過對事實的了解,思考自己的行為,及時的反省,認識到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提高保護環境的認識,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在不同的新聞傳播中,人們感受到不同的信息,真切的了解社會的現實,開闊視野的同時,對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思考,進而改進做法。
新聞從采集到寫稿、編排再到最后的傳播各個環節都融入了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深入解讀,同時也將新聞傳播者的思想和審美融入其中。所以任何一件新聞作品都是被賦予了一定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林林總總的新聞讓我們眼花繚亂,受眾根據自己的不同愛好從中汲取著自己喜歡的新聞。有些新聞會讓觀眾眼前一亮,有些新聞會讓觀眾有一樣的感慨,甚至有些新聞會讓我們覺得氣氛。但是新聞審美的價值取向正在逐漸引導受眾正確的認識社會和看待問題。即使有些新聞傳播的內容是消極的,但對人們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例如環境污染、賣淫嫖娼、腐敗等社會問題的不斷曝光,會揭示社會的陰暗面。但是這些也從另一個側面警醒人們,引起受眾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促進社會問題的最終解決,同時也會教育更多的人。
新聞傳播面臨的是受眾,目的也是對受眾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每個受眾的心理是不同的。受眾接受信息后,又把信息反饋給新聞傳達者,新聞工作者會根據這些反饋的信息來分析受眾的審美心理。新聞欄目的開創是以受眾的審美需求為依據的,只有節目符合受眾的審美需求,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因此,新聞傳播的工作者要將注意力放在受眾的審美心理上,只有以受眾審美心理為基礎,才能讓新聞傳播達到預期的效果。
定位是指消費者對產品所持的獨特心理。要想新聞傳播媒體找到適合發展的定位,需要從細節入手。例如在節目的開始和結尾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使受眾在這一輕松的環境中得到相應的信息。總之,新聞傳播者要以人文關懷的表達方法,向人們展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心平氣和的態度講述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惑。
新聞傳播的審美價值取向不僅僅只是受眾所有的心理感覺,更多的是來自于新聞工作者對受眾心理的解讀。新聞傳播的最終歸宿是受眾。新聞工作者要做到直達受眾,這就是對新聞工作者的考驗。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審美價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中,要想提高新聞傳播的競爭力,需要從提高新聞的審美價值,這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聞傳播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新聞傳播方式的不斷發展,為新聞傳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力量,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這就需要在對新聞進行深度挖掘時,要注重新聞的審美價值,進而提高傳播的效果,增強競爭力。
[1]鄒聲文. 新聞傳播主體多樣化及其影響初探[D].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2]余瑞冬. 新聞傳播中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角色及素質能力剖析[D]. 廣西大學,2011.
[3]趙玉蘭. 對我國法制新聞的傳播學思考[D]. 暨南大學,2001.
[4]李冬安. 文化滲透在新聞傳播領域的表現及對策[D]. 華中師范大學,2001.
[5]靳青. 網絡時代中的新聞傳播變革[D]. 廈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