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婁旭明
(汴梁晚報,河南 開封 475002)
2011年12月1日之前,河南省開封市街頭非法營運的電動三輪車泛濫成災,造成大量交通事故,成為開封市民深惡痛絕的一大頑癥。經過3個多月的依法集中整治,曾經橫沖直闖的非法營運電動三輪車不見了,街道寬了,秩序好了,游人樂了。在2012年5月召開的表彰大會上,開封市主要領導這樣評價《汴梁晚報》“整治非法營運三輪車”這組報道:“為開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及時準確引導輿論,打了一場主動仗、漂亮仗。”
據調查,整治前,開封市市區共有三輪車38664輛,其中客運7623輛,貨運1087輛,經營自用3094輛,家庭自用25874輛。在這30000余輛三輪車中,涉及非法營運的有8000余輛。2010年,開封市因三輪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高達2090起。2011年前9個月,開封市區約40%的交通事故由三輪車引發,旅游投訴中有30%以上針對三輪車。事故發生后,多數三輪車經營者因無證無照無保險,自身又無力承擔賠償責任,常常引發更大問題。
整治非法營運三輪車刻不容緩,開封市委、市政府下定了決心。《汴梁晚報》準確領會精神后,于2011年8月派出一個采訪小組,前往河南南陽和湖北武漢,全面采訪這兩座城市整治非法營運三輪車的先進經驗。經過8天的實地采訪,《汴梁晚報》記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了長達40000多字的調查報告,詳細介紹了南陽、武漢整治非法營運三輪車的做法,以內參的形式上報給開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領導最終決策提供了價值極高的參考。
2011年11月初,開封市委、市政府決定從12月1日起依法整治非法營運三輪車。為了配合這項中心工作,《汴梁晚報》從11月17日起,連續推出7期《聚焦三輪車亂象》特刊,7個主題分別是:三輪之惑——放眼望,滿街三輪;三輪之嘆——無規矩,亂了秩序;三輪之憂——多部門,為三輪愁;三輪之痛——釀事故,滴血教訓;三輪之治——齊監管,共同整治;三輪之議——愛開封,人人有責;三輪之思——多措施,提供保障。
通過記者目擊,還原現場,再現車站、景區、大街小巷三輪車的亂象。多層次采訪市民,報道社會各界對三輪車的議論反映。邀請公安、交通、城管、旅游等職能部門負責人談三輪車問題的解決之道。采訪交警部門,披露近年來由三輪車引發的惡性事故。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請他們談對三輪車問題的看法。采訪專家學者,傾聽他們對三輪車整治的意見、建議。
通過集中報道,迅速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識,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眾望所歸。一個城市要有相應的城市形象,遍地存在的三輪車的臟亂差現象已經嚴重降低了開封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開封的三輪車一直是互聯網上熱議的話題。三輪車亂象給許多外地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給開封市民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三輪車爭道行駛經常造成交通擁堵。三輪車車主交通守法意識淡薄,屢屢釀成交通事故,大多數車主賠償能力不足,引發了新的社會矛盾。三輪車亂停亂放影響了市容市貌,欺客宰客現象常有發生,嚴重影響了開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汴梁晚報》還聯合開封網推出“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網絡調查”,有94%的網民支持依法整治規范三輪車。這說明整治規范三輪車是廣大群眾的心聲,是開封人民的熱切期盼。
2011年11月25日,開封市召開了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工作動員大會,就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工作進行動員和全面部署。會議指出,開展好三輪車交通違法和非法營運的集中整治工作,是機遇之需、民生之求、發展之要、政府之責。制定了《關于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依法取締、有償收繳、綜合幫扶、有情操作”的原則,通過實行集中收繳補償、依法取締非法客運三輪車、組建人力客運三輪車旅游觀光租賃公司、落實社會保障和就業創業政策、打擊非法生產銷售拼裝改裝機動三輪車行為、加強對各類三輪車的規范管理等6項措施,對市區客運三輪車進行依法整治。
從次日起,《汴梁晚報》就推出《依法整治,和諧推進》特刊,全文刊發《關于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封市人民政府關于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的通告》、《致廣大三輪車主的公開信》,專訪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道功,請他詳細解讀政策。《汴梁晚報》還開通了主題熱線,先后邀請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委、交通、殘聯等部門的負責人到報社,接聽讀者電話,解答問題,講解政策。
《依法整治,和諧推進》特刊內容詳實,通俗易懂,為推動整治三輪車工作的快速順利開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許多三輪車車主都是拿著《汴梁晚報》去上繳三輪車的。
隨著整治工作的開展,《汴梁晚報》逐漸把報道重點放在典型引導上。記者深入各區的三輪車上繳評估點,采訪三輪車車主、評估工作人員,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每日刊發評估、收繳的動態消息,報道主動上繳三輪車的典型,先后推出了《評估第一天主動上繳車輛》、《不能讓俺的一輛三輪車影響開封形象》、《我一定要第一個上繳三輪車》等10多篇典型報道,其中,車主盧慶麗說:“這是市政府為開封做的好事,我得積極響應。早繳車,還能拿到政府給的獎勵,政府又承諾給我找工作,這于情于理都是好事。”
上繳了三輪車,三輪車車主的生活何以為繼?《汴梁晚報》在解讀好市政府制定的對具有市區常住戶口、不再從事客運活動的三輪車車主的一系列社會保障和就業創業政策的同時,對三輪車車主的就業典型進行報道。霍紅賓上繳三輪車的當天,參加了政府舉辦的專場招聘會,現場就找到了工作。在北關街華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大門口,霍紅賓坐在溫暖的門衛室內值班,他不無感慨地說:“有了這份工作,我后半輩子就有了保障。跟開客運三輪車相比,還是上班劃算啊!”
正如網友評價,三輪車這一困擾開封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終于解決了,開封終結了泛濫多年、無人敢管、混亂無序的三輪車亂象。開封市民感嘆:“整治三輪車,《汴梁晚報》立了一大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