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香
(江蘇省邗江中學)
墻外開花墻內香
——淺談校外教育
◆張士香
(江蘇省邗江中學)
真正的校外教育應該是陶冶情操,學習課外知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文學、美術的興趣。鍛煉學生的體魄,鍛煉學生領導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課外教育的精髓所在。
校外教育 興趣 能力
現代社會的功利和浮躁,讓我們的教育也只有一個標準:考試成績。應試教育的成績成為我們教育的風向標。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出于安全的考慮,家長和學校也不放心孩子參加各種校外活動。學生缺乏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教育變成了溫室培養花木的過程。應試教育讓學生們天天忙著在課本范圍內轉圈圈,基本上沒時間或者不愿意擠出時間去參加各種校外活動。從而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身體素質普遍低下,社會適應能力差。很多孩子出現厭學,逃學等叛逆行為。讓家長和學校都頭疼不已。很多教育專家也在不斷地探討以其他的方式來完善學校教學,校外教育研究應運而生。作為應試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校外教育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也越來越得到有識之士的認可。
其實,校外教育自古就被列為教育范疇??鬃咏淌趯W生以《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為教材,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教授內容。射箭和駕車這些光靠理論知識肯定是沒法完成的,是需要動手實踐的的。此外,他還經常帶領弟子春游采風,“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帶領弟子周游列國(類似如今學生夏令營活動)。讓學生們有廣博的社會實踐活動。最終他的三千弟子,歷史上有名的72人。這個成材率是很高的。這是現代任何一個學校都達不到的成才比例。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都是從校外活動中激發的。歷史上很多人都是通過校外教育成為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比如,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喜歡大自然,他能盯著野外的小動物一看一天,正是這種對動植物的熱愛讓他寫出了《昆蟲記》這部巨作。李白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的名山大川,才能寫出那么浪漫飄逸的詩歌;比爾蓋茨從小對電腦感興趣,那個時代個人電腦還沒開始普及,很多學校都沒有電腦課,他的電腦水平基本上都是從校外學習獲得的,這也讓他為隨后的微軟帝國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校外活動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自覺主動的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中去,從而為今后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很多學校也認識到校外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辦好校外教育?這卻是個難題。談到校外教育,很多人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校外教育就是上各種琴棋書畫類的興趣班。其實這是對校外教育的曲解。真正的校外教育應該是陶冶情操,學習課外知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文學、美術的興趣。鍛煉學生的體魄,鍛煉學生領導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課外教育的精髓所在。比如,很多學校組織了戲曲興趣小組,航模興趣小組,武術興趣小組,校園文學社等等,這完全是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通過老師積極主動的引導組織起來的。通過興趣,大家相互認識,互相學習和幫助,共同競技和比賽變成好朋友。這里面融入了集體生活。而校外興趣班培訓,其實也是一種應試教育,聽課的時候三三兩兩,課結束后各奔東西。很難有這種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集體氛圍。時間長了,還容易導致學生完全失去了原來僅存的一點興趣。浪費了精力和時間。
第二個誤區是:校外教育就是玩,目前很多校外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把校外活動變成了旅游。讓很多家長和孩子不但背負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耽誤了正常的學習時間。這是對校外教育的曲解,真正的校外教育應該是寓教于樂。因此每個校外活動都應該精心策劃和組織,要有深刻的目的性,融教學、課外知識、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為一體,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F在很多校外活動之所以變成很單一式的旅游,在于活動缺乏精心的策劃,完全按照旅游公司制定的線路來安排。比如,參觀飛機博物館:很多活動的計劃就是早上幾點到哪集合?幾點到幾點干什么,幾點到幾點吃飯,幾點到幾點在去哪個地方參觀,等等。既沒有事先對學生交代學習任務,也沒有發揮學生的組織能力,更沒有總結,檢測這次活動的學習效果。學生完全是被動地跟隨團隊走馬觀花,變成了徹底的放松度假。而一次好的校外活動應該是這樣的:如很多學校都組織了文學社,學生需要走出校園采風。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舉這次采風活動的發起人和總負責人。讓選出來的學生制定采風地點、路線、采風內容、采風儀式?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重點觀察哪些景區,了解哪些歷史故事和典故?回來以后要寫什么體裁的作文?組織紀律如何執行等等,然后老師再幫著完善整個活動方案。老師作為監護人和導游,指導學生完成這些工作。采風后,老師再組織學生作文競賽,給出指導意見,頒發獎品,等等。這樣一個完整的校外活動,才會讓學生在游玩中得到鍛煉,才會對學生的成長有積極意義。
當前,校外教育之所以開展的力度不夠,既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原因。很多家長的觀念還停留在學而優則仕,以及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舊的思維模式當中。他們始終認為,校外教育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其實,現在社會分工復雜,知識日新月異,學生將來遇到的問題遠不是書本上這點簡單的知識能應付了的。孩子的未來取決與孩子的學習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動手能力,興趣天賦等等。央視曾經做過一個《高考狀元30年》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高考狀元走上社會后遠不如那些成績排名在15~20名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習成績不是太優秀的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強。而學校方除了要考慮教學方面的安排以外,更主要是學生的安全問題,此外缺乏專業的策劃人員和場地,也是制約校外教育蓬勃發展的因素?,F在所有的風景點和活動地點都實行了商業化。面向學生全免費公益的基本上沒有。因此,活動經費也成了限制校外教育的一個難題。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起每年上千甚至上萬塊錢的活動。強制實施很容易引起各種各樣的非議。萬一出了事情,學校更是脫不了干系。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很多學校對這些活動即不積極鼓勵,也不熱心參與。
我們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但什么是素質教育?長久以來都沒有個明確的定義。我認為,素質教育應該包括廣泛的知識,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以及通過學校課堂里的知識和校外學到的知識而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光靠課本里的死記硬背是沒法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的。還需要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更好地深化、彌補和完善課本知識的內容。這也就是我我們平常所說的墻外開花墻內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