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蕾
(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從歷史演變看中國古代服飾的變遷
◆吳 蕾
(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古代服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服飾的演變是一部穿在身上的歷史,服飾潮流的變遷背后是每個朝代社會風貌的反映。每個朝代服飾各有特色,同時又有共同的內涵,彰顯了中國傳統文明的永恒魅力。
歷史演變 古代服飾 變遷 內涵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又是人類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外,還代表著一定時期的文化。它的產生和演變,與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地理、歷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都有密切關系,相互間有著一定影響。本文以時間為序來展示中國服飾文化潮流的變遷及背后所反映的各個時代文明的演進。
周朝作為最強盛的奴隸制王朝,為了鞏固統治,制定了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安定天下。表現在服飾上,如不同場合要穿戴不同的服飾,有祭禮服、朝會服、從戎服、吊喪服、婚禮服。這些服飾嚴格區分了天子與官僚、貴族與平民的等級差別,形成了一整套的冠冕制度模式,影響了自商周以來三千年封建社會的服飾文化。從此,服飾開始標識每個人的社會角色,以便“分貴賤,別等威”。
戰國時期七國崛起,各自獨立。在服飾上也各顯其地方風格與文化風采,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呈現出一派絢麗多彩的景象。如春申君的3千食客中的上客皆著珠履;平原君后宮百數,婢妾均披綺披紗;衛王宮的衛士穿黑色戎衣;魯國的儒者服長衣、褒袖方履,等等。秦漢時期隨著國家統一的實現,服裝風格也逐漸趨于一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與朝服制度,形成了正式完備的冠服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內部分崩離析。正是由于戰爭,北方民族的游牧文化、西域文化與漢族文化碰撞、融合,使得中國服飾文化進入到一個追求時髦、胡漢交融、奇裝異服盛行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漢服中的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融合了胡服的特點。同時,受先進的漢文化和風氣的影響,北朝各族紛紛推行漢化運動,仰慕漢族衣冠服飾,形成了“群臣皆服漢魏衣”的狀況。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是我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造就了獨特的開放浪漫風格的唐朝服飾。尤其是唐代的婦女服飾,是歷代中的佼佼者。唐代的女裝顏色鮮艷,造型雍容華貴,裝扮配飾富麗堂皇。如在衫、裙之外還有披在肩上的長圍巾“帔”。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長衫外面。這種裝扮使唐朝女裝形成袒胸、裸臂、披紗、大袖、長裙等極為開放的風格。
宋朝統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學,把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作為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根據加以倡導,其目的在于去掉人們的任何反抗意識。這種理學觀念影響到人們的著裝,使宋朝的服裝一改唐朝服飾曠達華貴,恢弘大氣的特點,服裝造型封閉,拘謹保守。顏色嚴肅淡雅,色調趨于單一。另外,兩宋時期,邊患不斷,統治者的軟弱無能,官僚隊伍和軍隊的壯大,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為此統治者三令五申,要求服飾簡約淡泊,力戒奢侈鋪張,從而形成了以后質樸淡雅為宗的一代審美標準。
作為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這時期的服飾既體現了游牧民族的特色又有融合的色彩。服飾大多用毛織品并且制作較為簡單、實用,易于馬上作戰射獵。黨項族婦女多著翻領胡服;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圓領齊膝外衣,足下著長筒靴。元服則吸收宋服形式,官服款式較特殊為窄袖、盤領、縫掖,獨具特色。
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大明帝國后,對服飾也有統一的要求。先是禁胡服,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對民間的男裝也有規定,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
清朝作為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轉型的前夜,在服裝史上也是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服是中國古服與近代服的交接點,它的存在是以后發展到近代男士的馬褂長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清代還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到了后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
中國古代服飾潮流演變中真實地反映了歷朝歷代政治經濟生活和風貌。雖然各有特色,但是又有共同內涵。
中國傳統服飾中包含著“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早在上古時代,就產生了“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故上衣玄,下裳黃”。乾即天,坤即地。天未明時,天空是黑色(稱“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為黃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黃色。人們穿著上玄衣下黃裳,拜祖先、祭天地,以此表達對天地、祖先的崇拜,從而實現天下大治。
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受這種等級制度“禮”的影響,服裝除能敝體之外,還被當作分貴賤,別等級的工具。《禮記》中對衣著等級作為了明文規定:“天子龍袞,諸候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中國歷代服飾》記載:秦漢巾幘色,“庶民為黑、車夫為紅,喪服為白,轎夫為黃,廚人為綠,官奴、農人為青。”
中國古代服飾還體現了大一統觀念。幾乎每個統一的王朝都對服飾有統一規定。秦始皇在服裝的顏色上做了統一規定——以黑為最上。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須剃發為蒙古族裝束。此外,明朝流行的一統六合帽和平定四方巾也都帶有大一統的色彩。
中國古代的服飾在相當長的歷史里,不斷吸收其他外來文化和異族的服飾文化元素,造就了內涵豐富,風格獨特、永遠流行的中國服裝文化。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如今中國服飾在不斷地融入國際潮流,成為中華文明的又一個符號,煥發出越來越瑰麗的光彩。
[1]沈從文.中國服飾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繆良云.中國衣經.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3]啟良.中國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0.
[4]陳茂同.中國歷代衣冠服飾制.新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