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梅
(河北省盧龍縣盧龍鎮中學)
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沈立梅
(河北省盧龍縣盧龍鎮中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系統的化學知識,還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認識方法。在我國,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拓展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當今中學素質教育的中心。
化學實驗 創新精神 素質教育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系統的化學知識,還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認識方法。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教授評價化學實驗的一句名言:“化學實驗是實施全面的科學思維和素質教育的最好場所”。在我國,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拓展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當今中學素質教育的中心。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只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驗的創新與探究,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事物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依據,又能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和班主任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班級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于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建議,對班級采取開放式的管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班級任命干部應引進競爭機制,競選擔任:讓學生寫出競選綱領,提出搞好工作的計劃和設想,鼓勵有創新意識的計劃;進行競聘演講,讓能者居之,并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計劃變成現實,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領略創新的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應、鎂條燃燒、噴泉實驗、爆炸實驗、鋁熱反應、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能起到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對于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即先做實驗后作結論,改一語道破為由表及里、層層深入、逐步推導,結論從實驗中得出,再應用到實驗中去。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探求狀態,通過實驗尋求答案。例如,在學習鹽類水解規律時,先讓學生自己測定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Na2CO3、CH3COONa、Na3PO4溶液的pH值,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通過比較其對應酸的酸性強弱,學生自己歸納鹽的“越弱越水解”的規律。
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思維品質。例如,學習乙烯性質時,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實驗來說明加成反應。為此,可以向學生提問:既然實驗是乙烯與溴水的反應,為什么方程式中只寫乙烯與溴的加成?乙烯與溴水的反應和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產物?我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補充了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的反應實驗,又引導他們從加成反應的過程去討論,自己得出答案,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了教材結論的局限性。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能夠逐步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創新精神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可見,提出一個問題,對教材上的某部分知識或教師講授的某些內容,尤其是對作業及習題中有些條件、問題的設置或解題方法大膽質疑、發問,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
廢除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自然、民主、平等學習環境。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問、大膽質疑、猜想,暢所欲言。這就要求教師要謙虛,對于學生的發問和大膽質疑,要加以肯定,及時表揚,讓學生經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體驗。
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即使有時是不恰當的甚至是荒唐的或錯誤的,也不能批評和任意抹煞。要善于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在肯定其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認識上不合理的原因,再由其本人換一個角度去思考,讓學生自悟自明。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創新、質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品質。
在鼓勵學生發問、質疑和創新的過程中要注意教育的平等性,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后進生的創造潛能同樣深厚,關鍵是你怎樣去開采、挖掘。教師不能只關注優等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忽視對中、下學生的培養,要善于發現其優點、特長及創新的潛能。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多表揚,不諷刺挖苦,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鼓勵他們樹立我能學好化學的信心,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品質和創新精神。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總之,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各方面入手,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地去進行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