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運標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巖灘鎮二中)
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
◆唐運標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巖灘鎮二中)
語文是一門開放型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的思路不能封閉和限制,不應該被教學模式的條條框框限制住,構建一個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對語文的興趣和學習的有效性。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理應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將新課標的精神落實到實處,培養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不能僅靠教授教材知識。語文屬于語言類學科的范疇,兼具人文性,因此建設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應該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社會性。
初中語文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查方法還是語文試卷考試,而語文學習并不是單純為了考試。但是在應試教育的要求下,沒有一位老師會繞開語文考試而去教授語文,語文應試和語文能力之間的關系需要老師協調好。如今初中語文課堂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完全的摒棄,將語文基礎知識傳遞給學生,布置背誦作業和書寫作業記憶基礎知識,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般流程。即使一些老師在課堂上有新點子,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進入良好的語文學習狀態,但是不會持久,一次兩次地進行“花樣教學”,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沒有顯著作用。因此,如何建設一個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離不開語文老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水平的提高。
首先應該以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為基本原則,拋棄固定僵化的模式,變革傳統中單一、枯燥的教學課堂。課堂時間的分配上,語文老師要將講課的時間和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分配好。一堂課中,老師不能喋喋不休,也不能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很明顯,喋喋不休的老師不是一位能夠掌握好分寸的好老師,如果任由學生自由活動一節課,也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強;所以可以分配一部分時間由老師講解基本語文知識,另一部分時間由學生討論、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創造性地學習語文。
語文學科本身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語文教學素材的獲取是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就是語文素材的發源地,僅依靠課本教材無法使語文課堂開放有活力,須向教材以外延伸。比如,在我國舉行奧運會時,學生們內心升騰起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一定想表達內心的激動和喜悅,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奧運會的話題,讓學生進行一個討論活動,表達情感,可以聯系近幾年我國取得的成就和我國人民在大事件面前的團結和眾志成城,表達愛國情感和人們的勇敢和成就;也可以借助作文的形式,讓學生的思考和感想表達出來,畢竟語文課堂是需要情感因素進行調節的。當初中語文課堂和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時,學生感動到一種親近感,打破了課本的局限,學生的語文視野拓寬,學習語文的思路也被打開了,學生感受到了語文課堂開放和具有活力的內涵。實際上,這只是教學方法的其中之一,其他的,諸如閱讀教學法、分組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都可以在語文教學上實踐,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語文教學的情形,將多樣化的方法進行重組,研究出一種適用于自己所教學生群體情況的好方法,學生會感到語文的無限魅力,沖破了教材的枷鎖,學生會用最佳的狀態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語文老師除了肩負著學習方法的改造方面,還需要關注語文教學的新動態,了解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并加以提煉和運用,在開放式課堂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文化素養也是初中語文的一項重要職能,初中語文中,有大量的文人墨客的千古文章,老師可以利用教材進行擴充,讓學生了解這些文人的生平事跡和其他作品,在人格魅力和作品中受到文化素養的熏陶,比如李白、蘇軾,他們不僅有優秀作品,人生閱歷也十分豐富。現在,網絡教育日益發達,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在線和專家學者交流語文教學,探討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構建,使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有所進步,更好的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
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開放性和活力,意味著不能用固定的知識框架給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及想象力和聯想戴上沉重的枷鎖,而應該以開放式問題的探究為主。語文是注重人文性的學科,因此可以設定一個具有人文色彩的專題進行小組討論,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語文版的教材中,選取了一篇課文叫做《我有一個夢想》,是美國黑人解放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即為黑人的各方面待遇發出了平等的呼喚。這時,可以讓學生列舉并討論:為人類的生命和自由權利做出貢獻的名人事跡;還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的夢想是什么,為了夢想應該怎樣做。這樣,課本教材的局限被打破了,學生們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描畫著自己的夢想藍圖;對名人事例的思考,學生能夠感受到人格的魅力;由于老師并沒有規定討論哪一個名人,也沒有規定應該從什么角度開始討論,從而使課堂變得開放;學生在熱鬧的討論氛圍中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思維,并將自己特有的觀點當堂展示,學生樂在其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討論結束后,老師要進行適當總結,對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進一步思考,使開放性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精神延續到以后的教學中。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堂的構建以綜合性為導向,同樣這是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所必須的。比如,可以在課程目標完成后,拿出一節課組織綜合性語文活動,其中,辯論賽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辯論由老師選題,就根據語文學習的內容拓展開來。又如,學習了陶淵明的詩詞文章后,對他安于田園、不爭名利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識,老師就可以設定一個題目“現代社會是否還需要陶淵明的精神”。學生分為正反雙方展開激烈的辯論,學生們的思維在碰撞中交鋒,課堂氛圍是非常活躍的,而且辯論中學生依據辯題會發表各種觀點,思維不受拘束,能夠激活語文學習的思維,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在辯論場上自由發揮,一個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課堂由此呈現。這樣的語文課堂已經打破了教材的框架束縛,而且學生會積極地參與進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拓展、活躍思維的機會,教學和學習都充滿了活力。
本文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構建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旨在使語文課堂開放而又充滿活力。希望本文能夠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打開教學思路,讓并結合多年以來積累的語文教學經驗,并及時關注語文教學的新理論,將新的方法策略落實到實踐中去,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素質得到真正的提升。
[1]王汝臻.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8).
[2]李江都.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鄉土資源的利用研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0,(4).
[3]王桂仙.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方式研究——以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為個案[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9,(5).
[4]周娣芳.淺談中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性與學生的全面發展[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
[5]呂躍娟.基于中學生語文語感培養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