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艷
(北戴河新區團林實驗學校)
綜合實踐課如何更好地應用探究式學習方法
◆薛麗艷
(北戴河新區團林實驗學校)
學生探究遵循的規律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從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和會用知識,再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探究式學習的操作過程中,我們要用大家的思維啟迪大家的思維,真正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體悟靈性光輝的圣潔,精神世界的豐富,探究經歷的難忘。
綜合實踐活動 探究式學習 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它被視為新課程中的熱點、亮點、難點,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是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培養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綜合實踐課程學習方法很多,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實踐活動性學習、網絡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我認為,其中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核心的學習方式,是各種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是綜合實踐活動區別于其他課程的顯著特點。如何在綜合實踐這門課程中更好地應用探究式學習呢?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嘗試探究學習時,教師應該選取適合學生探究的內容,緊扣知識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吸引到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展開聯想,主動對教學內容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并由此大膽地在嘗試中去驗證自己的觀點,形成強烈的求知欲和“自我賞識”的意識。在綜合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猜測——嘗試、驗證——得出結論——正確評價,可以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在嘗試中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體驗學習的方法,是學生在學習中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合作學習課,在每一學年初都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這種分組方法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另外,在進行每個課題研究時,可讓各小組討論較感興趣、極想探究的問題,然后由小組長與組員共同進行小組分工。探究式、開放合作式教學強調學習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間的互助。教師構造環境,創造一個整合的空間,安排一個使學生相互作用、激發創新的情境,就問題提供引導和幫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學生來主動地學習知識、轉變知識和擴散知識;師生間的溝通是雙向的;師生間的互動是經常的。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應充分發揚民主性。只有充分發揚民主性,學生才敢于想、敢于說、敢于做、敢于質疑、敢于辯駁、敢于創新。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應大力提倡學生開展創造性的活動,可能某個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就是思維的閃光點,就是創新的萌芽。這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贊揚,并適度點撥,從而實現學生創新的完成。
學生運用已有的能力獨立自主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要求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實踐,充分體現出學生活動的主體和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提供了廣闊而又全新的天地。比如,在《走進涂改液》這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所搜集的關于涂改液的資料,然后一起討論涂改液的知識、危害,觀看錄象片段,激發起他們探究的欲望,再讓他們自由提出自己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問題,篩選整理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去探究,最后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在操作,而我只是在他們充分思考有了想法之后對其進行指導,在實施的過程中引導其思考,幫助其解決困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創造性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
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思考,在實踐中應用實踐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能獨立地、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方法進行活動,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活動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大膽暢想。讓學生沿著自己的活動思路創造性地學習和發展,并不斷充實知識,發展能力。比如,在《走進家鄉的海產品》這一課中,我將研究的內容進行拓展,進一步擴展到家鄉的周邊環境,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形成自己的認識并表達出來。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大膽實踐,形成知識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觀點。在最后的匯報中,我組織學生在附近集市上進行了海洋知識宣傳,同學們在準備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了分析梳理,在宣傳時運用了所學知識,并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既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利用了知識服務社會。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受到知識、能力以及方方面面的限制,探究的范圍、深度很難把握,教師要探究如何從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出發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探究學生怎樣“學”。在這個前提下,教師要創造條件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探究什么?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富有理智挑戰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因為學生可能探究的問題很多,探究的方式方法也很靈活,只要教師給學生探究的權利和機會,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究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學生可對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進行探究;可在新舊知識的連結點上探究;有時在學生質疑向難處探究;有時在解決實踐問題上探究;還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異、求變上探究。總之,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會引發探究,對問題的思維方式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并不像科學家探究那樣要發明創造些什么,學生的探究是在教師的激勵、啟發和誘導之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究他們暫時還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學生探究遵循的規律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從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和會用知識,再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探究式學習的操作過程中,我們要用大家的思維啟迪大家的思維,真正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體悟靈性光輝的圣潔,精神世界的豐富,探究經歷的難忘。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方位開放的課程,探究式學習方式會讓孩子們接觸很多,也收獲很多。這往往讓以前不聞窗外事的學生感到新奇很自滿,因此關注學生在總結階段的嘗試體驗,引導學生對實踐過程進行深層次的反思,發現問題,形成新的活動主題,積累經驗,反思不足,為以后的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思維從問題開始,反思從質疑開始。從這一角度看,反思也是探究式學習的收獲。可見,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往往孕育著新的問題,只有不斷地體會收獲,不斷反思,學生研究才會不斷深入。一個活動的結束,有時就意味著另一個活動的開始。綜合實踐中生成的問題,有時往往比預設的問題更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引發他們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