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梅 張樂江 劉玉萍
(青州市王墳鎮傳泰希望小學)
讓作業的批改觸動學生的心靈
◆劉振梅 張樂江 劉玉萍
(青州市王墳鎮傳泰希望小學)
作業 批改 學生
作業是教學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老師只重視作業的布置,忽視了作業的批改藝術。其實,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備課與評定是起點和終點。作業在現在的新課標教學中居于五個環節之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講究作業的批改藝術,不但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更能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自覺性、積極性,從而達到作業的真正目的。
我不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都喜歡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點,可以縮短作業反饋評價的時間;第二點,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點,學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具體做法如下:(1)對于家庭作業,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會時間,讓每一個學生把做好的作業翻開,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讀,教師巡回批改。(2)對于課堂作業,則在課內最后10至15分鐘,讓學生做作業,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后交與組長檢查、收齊。實踐證明,在教室里批改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我們可以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一邊筆批,一邊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語評。例如:對作業做得又好又快的學生,老師可以說:“你很認真!”“你真快!”也或是一個簡單的“好!”也勝過那個無言的“☆”;“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點,字寫得更好點,就太棒了!”“嘿,不錯,有進步!”“教師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試問:有什么書面評語能勝過老師面對面的親切語言親切的愛撫?!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后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選學習認真的學生為組長。在教師提出批改要求后,組長負責取組內一人的作業為“示范作業”大家逐題研究,集體批改,然后進行自批和互查。同時,另選幾名數學“尖尖者”組成信息小組,其主要任務是:(1)匯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2)收集作業中做題的典型范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成為批改作業的主體,而討論中所出現的問題和一些新穎的解法都要及時反映給教師,教師做三度批判與點撥者。從而將批改變為自主參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以前數學作業的批改一般采用“全收全改”的方法,這樣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這樣要花費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很難做到精批細改,不少教師只是打“√”或打“×”而已,這樣學生只知道題的對錯,而對錯題的原因很難弄明白,為了克服上述不足,可采用“全收半改”法。
具體做法是:按學生的座位次序,以列為單位編成A組與B組,即同桌分為A號和B號,每次批改非A即B,輪流進行,然后,由同桌參照自己的作業進行批改,并給予評價。
總之,批改作業是教育教學的常規工作,又是新課程改革的細枝末節,更是觸及學生心靈的靈動之筆,以小孔成像的原理,從這一具體而又實際的“做”開始,來理解新理念,實施新理念,發展新理念,從而更好地幫助我們走向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