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俏俏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北第二小學)
探索如何將趣味教學融入小學數學課堂
◆林俏俏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北第二小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更新,數學教學改革要求也更嚴格。改革要求學生思維靈活,拓展開發,從單一的、古板的教學模式轉變成思維的拓展。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講解,為了幫助小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學習成績,數學教學要融入趣味教學。
小學數學 學生 趣味教學
在教學改革中,數學的教學改革要求嚴格,改革要求學生思維靈活,拓展開發,從單一的、古板的教學模式轉變成思維的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講解的時候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更要精益求精。由于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所以導致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不是很高,那么就要求教師有更優秀的教學方法。筆者根據多年數學教學經驗來論述一下關于小學數學教學。
偉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這就是說,無論教師有多么好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如果學生們沒有了興趣,都是無稽之談。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們真正地融入到學習當中的就是興趣。要讓小學生們對數學知識感興趣,就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用一些信息技術,如一些幻燈片或者網絡來講解新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數學題:哥哥有4個蘋果,姐姐有3個蘋果,弟弟有8個蘋果,哥哥給弟弟1個后,弟弟吃了3個,這時誰的蘋果多?這樣的題型,我用一些動畫片的形式再加上動物的對話來給大家講解。這樣的題型給出,就要比一些教師死板地講解要好得很多。這樣學生們就會對數學知識有一種好奇心而變得愿意學習。
有了興趣的培養,學生們會對數學課很熱愛。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和初步理解,要進一步講解。這一階段,是學生們學習的重點。通過啟發式教學模式的第一階段,學生基本上都能進入有意義學習的心理過程,所以對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師們也不能疏忽。教師應當承接學習興趣給學生呈現的與教學重點相關聯的內容,通過精要、生動的講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導學生逐步接近知識結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以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例如,在學習新的知識,用故事引導:一天,唐僧想考考三個徒弟的數學水平,于是他把徒弟們叫到面前,說:“徒兒們,現在我在地上寫3個數,你們誰能準確讀出來,我就把真經傳給他。唐僧首先寫出:23456。豬八戒迫不及待地說:“這個讀二三四五六!”唐僧搖了搖頭,說:“八戒,多位數的讀法是有規律的。每個數字從右到左依次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和萬位。只要從左到右把每個數字讀出來,并在后面加上萬、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個數字不要讀‘個’。所以,23456讀作二萬三千四百五十六。”教師可以根據第一階段的故事引導。從過度到啟發提問的過程來精講。有了前面的知識,可以進行下面的引申:130576怎么讀?120034呢?等等。這樣,新的知識就會被學生學會。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堂提問可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加師生的情感交流,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提問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是有效地改進教學的基本手段。“教學的調控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并且巧妙地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例如,舉一反三式的提問:即根據已經學習的內容,圍繞這個知識點來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等,用不同角度讓學生開拓思路,理解思考問題的本質,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一道舉一反三的小學數學題:
(1)甲乙兩人同時從東西兩鎮相向出發,甲每小時行6千米,乙每小時行5.2千米,兩人在距兩鎮中點1.2千米處相遇,東西兩鎮相距多少千米?答案:甲每小時比乙多行6-5.2=0.8千米
相遇時共多走1.2×2=2.4千米
相遇用的時間=2.4/0.8=3小時,那么兩地距離=(6+5.2)×3=33.6千米。教師幫助小學生們進行分析講解后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針對這樣的題型,教師們在對其加以擴展。根據這一題可以引申出題型(2)、(3),讓學生們自己思考題型:
(2)甲、乙兩船同時從東西兩港的碼頭對開,6小時相遇,甲、乙兩船每小時行的路程比是2︰3,兩船相遇后,乙船繼續往前開,還要幾小時才能到達東港的碼頭?
(3)快、慢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相遇后繼續前進,在兩車相距210千米時,快車行了全程的3/4,慢車行了全程的3/5,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舉一反三的教學模式非常實用于小學教學,它不但能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也能促進知識的加深。
“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學習、掌握知識變得很輕松,毫無困難。恰恰相反,當學生遇到困難并獨立地克服這些困難的時候,他的智力才會得到發展。必須給學生挑選出這樣的智力任務,使他使足力氣,集中注意,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認識未知的東西,使他取得成績。同時認識到:不付出勞動就體驗不到克服困難的歡樂。”對于小學生,他們的獨立完成能力很薄弱,教師教給學生知識,數學教師教會學生如何理解數學,如何解決數學題,師生共同完成數學題,缺乏了學生獨立完成能力,如何才能有效地加深學生獨立完成能力,我認為:首先,可以進行班級小組活動,進行小組競賽、辯論賽;其次,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思考這節課要講的內容;再次,一節課后讓學生自己反思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學生能否獨立地敘述出來。最后,在課后作業上,可以留一些動手的數學題。例如,比比看:我在課余時間設計了幾個小娛樂的作業題,讓學生們選擇地幫助媽媽設計餅干,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學生們說出了很多關于幫助媽媽設計餅干的圖形,都是根據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來設計的。如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餅干。看來,學生們有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也有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小學生,數學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優秀的教師是教學中最美的奇葩,是引導學生創造優秀成績的萬事通。良好的教學策略,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橋梁,是學生未來的指明燈,更是通向人生成功的必經之路。
[1]唐恩茹.論在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掘[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4).
[2]王占穩.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J].科學大眾,2007,(02).
[3]李翠梅,任荔.《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研究》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