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旭霞
(新疆輪臺縣中學)
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魯旭霞
(新疆輪臺縣中學)
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化靜為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簡化難點,展現過程,強化認知;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的使用技能四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 問題情境 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教學已廣泛進入課堂,現代教育技術將教學信息通過多彩的圖象、聲音、圖表、文字等方式直觀、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知識信息來源更為豐富、容量更大、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材第一章第四節《從不同的角度看圖形》,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云霧繚繞的廬山,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態,同時打出兩行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并配以抑揚頓挫的朗誦,非常容易地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引入了新課。在教《豐富的圖形世界》時,從網上和一些教學光盤搜尋到許多精彩、漂亮的圖案讓學生欣賞:有卡通、建筑、商標、道路、風景名勝;有體育器材、球類、服裝、家庭用品;還有七巧板、幾何體、優美的數學曲線等,琳瑯滿目,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學習《生活中軸對稱》時,利用網絡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又利用蝴蝶飛舞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將一只蝴蝶框定放大成為平面圖形;利用《幾何畫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觀地表現三線合一的現象,讓學生從感官上區別具體概念,加深記憶;運用《幾何畫板》指導學生自制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積變形課件,引導他們由此推導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使抽象概念形象化,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將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體展示的各種信息,由計算機加工成文字、圖形、影像等資料,并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如動畫),將這些資料組織起來。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多媒體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大提高課堂利用率。
《幾何畫板》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讓學生積極的探索問題的“做數學”的環境,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它來做數學實驗,這樣就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得學生獲得真正的數學經驗,而不僅僅是一些抽象的數學結論。例如,對于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教學,傳統教學因較難展現其發現過程,從而造成學生對其不好理解。利用多媒體,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線、BC邊的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之后用鼠標在屏幕上隨意拖動點A,利用軟件功能,此時三角形ABC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系的前提下隨之發生變化。在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現存在這樣的點A,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學生親自體驗過后印象尤為深刻,對于“三線合一”這一性質的理解也更透徹。
教育的藝術不是簡單、機械地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情感的閘門一旦開啟,教師就要因勢利導,使其在不斷的激勵中得到陶冶和升華。在七年級(上)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中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事先讓學生準備了用蘿卜和橡皮泥做的正方體,一個模型只能截一次,截完后難以再還原使用,使多同學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邊形,全班僅有一個同學截出了五邊形,六邊形沒有人截出來,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雖然我也用了一個較大的模型當場給學生展示了五邊形、六邊形的截法,但好多學生仍然截不出來,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過后我找到了與教材配套的“2+2”智能教育平臺新世紀課程資源后,利用計算機當場給學生演示生動、直觀,學生不光能看出怎樣截才能利用到五個面、六個面截出五邊形和六邊形,更能很快明白為什么截不出來七邊形?這樣一來,不光在教學中省時少力,使學生一進入初中感到材料新奇,更恰當地化解了本節的疑點和難點,使學習內容小解過程與方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在講《你今年幾歲了》這一節課時,借助多媒體體現出樹苗生長的過程,借助這一過程,更加形象主動,對解決問題起到了良好促進作用,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而在講《一次函數圖像的應用》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演示點的坐標的確定過程及線的移動過程,使學生在動與靜的對比中,在理性與感情的交流中,在抽象與形象的轉換中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加強了對知識理解。
一位知識再淵博的老師,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借助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不斷去豐富自己,充實自己,那么他的業務水平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真正能成為一位與時俱進,適應時代要求的好老師。特別是在中考復習過程中,網絡資源顯得更加重要,我們能在網上學習到最新的復習方法,獲得網上最新的復習題目,時刻了解到中考最新信息。這對我們數學教學都起到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總之,通過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理解、探索數學的平臺,把數學變得容易理解,使數學走向生活,走向現實,更加情境化。也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促進了他們的主動學習。進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數學的作用與價值,感悟到了數學的真諦。雖然信息技術引入數學課堂可能產生的種種弊端,但是我們使用過程中盡量做到合理、有效、靈活,使多媒體的效用發揮到及至,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數學課堂教學任務。在可預見的將來,信息技術將會使數學教育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數學教育的面貌將煥然一新,數學教育的實踐與數學教育的理論研究將會更加深入,數學教育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