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四川省西昌市馬道幼兒園)
淺談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周 穎
(四川省西昌市馬道幼兒園)
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孩子對某些安全常識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第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第四,選擇生活場景,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第五,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讓孩子進行實踐,在實踐中積累安全知識。
幼兒 自我保護 能力 培養
幼兒的保護體現的不僅僅是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其還是對一個社會有序發展的直接體現。然而,近些年來,有關幼兒的意外事故不斷發生,這些事故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幼兒缺乏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對相關安全常識的理解的造成的。這對我國加強幼兒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提出了重大挑戰,因此,那么如何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呢?
幼兒對事物的理解還處在一個最基本的層面,因此對幼兒進行比較深刻以及抽象的知識教育是很不可取的,這不符合幼兒思維的發展規律。因此,在對幼兒安全常識教育的時候,應當將重點放在幼兒一般的生活常識方面,越具體、越形象越好。比如像:
(1)睡覺的時候不把雜物放到床上,嘴里不含著東西睡覺。
(2)進餐和飲水的時候,先用手試試碗或杯子的溫度,防止溫度過高導致燙傷。
(3)下樓梯的時候會扶著欄桿,而且不相互推搡擁擠。
(4)過馬路的時候走人行道,遵守交通規則,會識別綠燈等交通標識。
(5)幼兒獨自在家的時候,不隨意為陌生人開門,會要求對方下次再來。
(6)對陌生人給的玩具、食物等不隨意接受,不跟陌生人走。
(7)會使用電話求救,知道使用110報警電話。
(8)對于小件危險物品,如別針、紐扣、硬幣等不放入口、耳、鼻中。
幼兒對許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家長或者幼兒園的老師為了教育方便的需要,可能會直接禁止幼兒去做某些事,甚至對幼兒的活動范圍做出硬性限制。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幼兒的發展是很不利的,不過在不對幼兒做出過多限制之時,一定要使得幼兒懂得一定的安全知識,不然造成后果之后就將追悔莫及。
僅僅滿足于對幼兒安全常規知識的教育是不夠的,也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因此還必須要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樹立起自我保護的意識。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可以避免許多危險情況的發生,但好的習慣取決于好的行為,好的行為又決定于好的習慣,所以在孩子幼兒時期一定要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可以從孩子日常的穿衣、吃飯、和朋友一起游戲等方面入手。將上文提到的諸如安全常識應用其中,加強對孩子日常生活行為的培養訓練,孩子能夠獨自完成的事情就讓孩子獨自完成,絕不越俎代庖,通過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在行為實踐中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將自我保護意識根植于其習慣之中,進而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加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同時,對于幼兒生活環境安全性的建設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畢竟有限,因此,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應當包括良好的、安全的生活環境的創設。這方面可以從幼兒園環境、家庭環境、社會公共環境這三個與幼兒密不可分的三個大環境入手。要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導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安全的生活環境就是擺脫幼兒收到意外傷害的最合理、科學、有效的辦法。幼兒園、家庭、社會公共環境等都應當加強防范和安全檢查工作,保證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
幼兒期的孩子都具有活波、好動、有強烈好奇心等特點,但是由于受天生的條件限制,他們的體力和能力都非常有限,并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因此,對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就需要老師或者家長能夠時時刻刻做一個有心人,對生活細節處處留心,隨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特別是對于已經造成了傷害的某些行為,老師或者家長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因為教育素材的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對于幼兒來說更具有說服力,他們也更明白某些行為帶來的危害后果,從而在今后能夠有意識的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偶發事件、突發事件,教師或者家長應當要做好相應的記錄,以便隨時為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提供直接的生動素材。比如,在幼兒園,有個小孩子上課的時候沒有坐好,從小凳子上摔了下來,結果導致手流血了。這個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就可以根據這件事情指出不好好坐的危害,并教育孩子怎樣坐好,避免受到某些類似的傷害等。對幼兒自我保護教育采用現實中的直接素材是因為孩子親眼所見,更能夠感同身受,在心理上對這些危害產生一定的害怕感覺,孩子受這種害怕心理的影響在今后會自然而然的避開類似危害,提高他們自我保護的應變能力,同時能夠根據對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學會將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實現真正的自我保護。
有些孩子對安全知識也比較了解,對某些后果也非常的清楚,然而由于天生好動,性格也比較淘氣、貪玩等,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結果導致明明知道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由于其貪玩,忘記了注意事項,將安全問題扔在了腦后,最終使得自己受到了傷害,也使得周圍的人受到了傷害。比如,在河邊玩水,每個小孩子都知道在河邊玩水是很危險的事情,但總有一些小孩子貪玩,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亦或是某個小孩子比較貪吃,由于控制不住自己,吃了陌生人給的東西,導致上當受騙等。針對這些由于小孩子自控能力不足導致的后果,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注意增強小孩的自控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從根本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在實踐中獲得的自我保護能力往往更具有實效性。家長和教師可以要求小孩子做一些端椅子、擦桌子、掃地、端開水等事情,并告訴他們做這些事情的訣竅,并指出出現問題時的應對措施。比如,在端開水的時候出現燙傷的時候,應當怎樣進行處理,如果有些嚴重的話,則要教育他們學會撥打求救電話。為了加深小孩子的印象,還可以通過模擬演練進行演習,比如,某個小朋友家里著火了求救的場景,小朋友可以模擬怎么向鄰居求救,如何打119,如何在求救的過程中描述對方需要的信息等。幼兒通過這種實踐,會積累需要的自我保護知識,進而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孩子對某些安全常識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第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第四,選擇生活場景,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第五,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讓孩子進行實踐,在實踐中積累安全知識。
[1]蕭芳.幼兒的自我保護及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1,(06).
[2]張綠萍.[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