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趙中芳 李 金
(1.山東省青州市一中實驗學校;2.山東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蓮花盆小學)
論武術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王 強1趙中芳1李 金2
(1.山東省青州市一中實驗學校;2.山東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蓮花盆小學)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有著其他體育項目所沒有的獨特魅力,特別是在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塑造個性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習練武術能直接給人愉悅的情緒體驗,并能降低精神的緊張與不安,調節人的情緒,降低人的精神壓力,改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中小學生 武術 心理健康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來自社會和學校競爭給中小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樣也給中小學生帶來了不少壓力和迷惑,伴隨而來的便是各種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一方面,是隨著教育壓力的增加,學生面對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勢必造成學生的心理壓抑、不平衡甚至被扭曲。在“減負”雷聲大雨點小的現實情況下,通過必要的心理干預或治療的手段,給學生以心理緩沖,使學生們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是學習和升學方面的競爭給中小學生帶來的壓力,使很多學生處在“亞健康”狀態,而這種狀態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病態,主要指的是心理方面的障礙或疾病,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中小學生在學習之余便很少參加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方面的對緩解壓力有幫助的活動,這使得學習的壓力得不到緩解,精神壓力得不到釋放,很容易得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習練武術能直接給人愉快和喜悅的情緒體驗,并能降低緊張與不安的心理狀態,從而調節了人的情緒,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中小學生在習練武術中的情感體驗強烈而又深刻,進取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并存,歡樂與痛苦、理想與現實相互交織。這種復雜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豐富和成熟,有助于學生情感自我調節和均衡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學生們承受著很大的的心理和精神壓力,而各種壓力長期積累得不到及時和有效地釋放,緊張情緒未能得到根本的緩解,勢必會造成學生們心理和精神上的各種問題。然而習練武術,通過肢體的運動和給身體一定強度的運動負荷,在武術攻防技擊過程中克服恐懼心理,調節過于緊張的神經;通過相互的攻防練習,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改善人際交往,消除在學習中的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在習練武術不斷的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和喜悅,使緊張的身心得以放松,壓力得以釋放,提高自我調控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武術所強調的“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肢體動作的一種展示,其簡便易行,便于開展,運動強度容易控制,武術運動以有氧代謝為主,是積極應對目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的一個可行而又有效的方法。長期的習練結果表明,武術運動能夠使中小學生的心理向積極的方向轉變,有助于調節他們的精神面貌,提升他們的心理品質,并且隨著鍛煉的不斷深入,這種效應繼續提高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武術作為一種肢體運動,通過習練磨練身心意志,平衡內心,張揚個性,既能享受成功的愉悅也坦然面對失敗;在習練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和合作,武術練習更能培養學生們敢于面對困難,敢于正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又如,武術套路的練習要求“動如脫兔,靜如山岳”,又要求“形神兼備”,要求神靜又必須動形,即要求人的形體動作與心理活動融合一起。例如,太極拳便是通過內動形隨,外形合內動,由內及外,以外引內,最后達內外、表里一致;并強調以“練內為主”,從而達到形與神的統一。同時主張心靜意誠、術德并修,通過養浩然正氣,提高精神修養,最后達到“身心合一”境界。武術便是通過對人內在的心、形、意的習練和培養,從而達到調節和改善習武者心理狀態和精神健康的作用。
個性是一個人獨特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習練武術根本目的是使人的個性、人格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發展。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與自然界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積淀下來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千多年前《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對武術的“德”便做出了明確的界定:“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公、安民、和眾、豐財”。自古以來,習武授徒便有“武以德立,德為技先”“尚武崇德”要求以及對習武者的“仁、義、禮、信、恭、儉、讓”等要求更是中國傳統倫理觀、道德觀在武術中的深刻反映。此外,武術還是民族個性、民族心理、民族情感重要體現,愛國護家、勇于拼搏、不畏艱險、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武術精神和善良淳樸的傳統武術觀念是傳統武術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道德精髓。武術習練能夠使中小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網絡,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人總是心情愉悅、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對任何事都充滿激情,對生活充滿希望。習練武術可以通過“手、眼、身、法、步”的變換,對于培養人在種種復雜的環境中良好的心理適應力和承受能力,特別是對于培養勝不驕,敗不餒,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的良好品質和素質作用尤為明顯。在練習武術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有身體的參與,而且要求其有情感和智力的投入,讓中小學生有機會在學習之外發現自己在體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不足,同時發現自己個性中的優點揚長增短,發揚自己的長處,改善和優化自己的短處,通過這種自我認知、自我發現和自我改造的循環往復,改善和優化組合個人的個性,提高人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習練武術能讓中小學生更加了解自我,特別是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點做出切合實際的評價,并通過武術練習挖掘自身的潛能,改善自我心理的缺陷,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1]吳寶忠.武術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武術科學(搏擊版),2006,(4):53 -54.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146-149.
[3]李遠華.論練習武術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武術科學(搏擊版),2008,(1):62 -63.
[4]周建新.武術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武術科學,2008,(8):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