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玲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幼兒教育中心)
淺談小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
◆陳艷玲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幼兒教育中心)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它是個人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自覺地選擇目標。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表現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
兒童 自我控制能力 自信心
兒童的自我控制,是指兒童按照社會的期望和要求對自我的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施加管理和控制,使自我在這些方面的表現符合社會的期望和要求。自我控制和獨立性是人類個體從幼稚、依賴走向成熟、獨立的標志。
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及其人格品質和良好個性的形成。研究表明,幼兒期是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我們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
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動機水平。如當幼兒認識到欺負小朋友是不良行為時,他才會不罵人、不打人;只有認識到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行為時,他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小伙伴。所以,應當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實現他對個人行為的自我調節。
首先,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幼兒年齡小,剛踏入幼兒園一切都要依附于老師,如果得到老師的精心照料和愛護,他們就會感到安全,就會相信周圍的一切,信心十足地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幼兒一開始就受到冷遇,就會產生恐懼、不安全感,他就會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圍的一切。
其次,促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如自己拿筷子吃飯,自己擺積木……雖然他們做得不好,卻總是那樣做。作為老師應當支持幼兒的這種獨立意識,保護他們的主動性,這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重要條件。這種內心體驗,可轉化為幼兒前進的動力,就能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發展。
要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還要充分重視環境的作用,積極創設適宜的環境。所謂適宜的環境,當然不是不加管束、放任自流,但也要避免高控制、高監督。因為一提到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人們就自然而然地會認為是對幼兒嚴格控制,就會認為是要讓孩子們全坐得端端正正,認認真真。其實,這種看法有失偏頗。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要把他們當成是小學生、中學生、更不能把他們看成是大人。我們要向幼兒提出合理的行為界限或行為規則,幫助他們養成遵守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習慣。當幼兒能夠遵守有關行為規則時,我們應及時表揚鼓勵,當我們禁止幼兒做一件不能做的事情時,不要老是說:你不應該這樣做,你不應該那樣做。不能把對幼兒行為規則的訓練變成對幼兒行為規則的監督,管束過嚴會壓制兒童的自主性、積極性;而不加管束,放任自流也就違背了作為一個教育者的要求,應在寬松的環境下讓幼兒逐步約束自己,養成較好的學習行為規則。
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教師就得時刻注意保持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言行的影響,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動輒就發脾氣,要以自己的良好言行感染幼兒,使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
其次,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教師還要重視同伴對幼兒的榜樣作用。幼兒通過觀察、模仿、等方式,向同伴進行著學習。良好的同伴常常能為幼兒樹立一個積極的行為榜樣,促進其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因此,我們可以為幼兒樹立同伴的良好榜樣,鼓勵幼兒向同伴榜樣學習,這樣往往能有效地影響帶動幼兒,促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趣味游戲本身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幼兒在趣味游戲中扮演各種社會角色,承擔各種社會職責,學習各種社會規范、行為準則,操作各種玩具,逐漸將在趣味游戲中獲得的行為規則轉化為主體意識,又通過趣味游戲的操作活動,將內化的主體意識具體表現出來,實現主體意識的外化,并在高一層水平上進一步內化,實現主體意識對自我的控制和調節,這樣幼兒就會逐漸養成遵守一定規則的行為習慣,由他控到自控,逐漸形成自控能力。幼兒運用掌握的規則來評價自己,糾正自己的行為時,老師要及時表揚,強化幼兒的自信心,逐漸形成自控的習慣。
一個有頑強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時不會垂頭喪氣,在成功時不會趾高氣昂,在沖動時不會橫沖直撞。例如,一個小朋友在玩游戲時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痛,但為了抓到壞蛋,他不怕疼痛,不當逃兵,一直堅持到底,表現了較好的自控能力和頑強的毅力。自控行為的多次重復就可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降低自控行為引起的緊張感,使自控行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兒不隨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會形成有了垃圾不亂扔的好習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訓練幼兒良好的自控行為,對他們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園教育要求不統一,就會導致教育作用的互相抵消。因此,要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必須加強家園同步教育。
首先,我們把端正家長的教育觀念,改進家長的教育方法,促進家長本身自我控制的完善放在家長工作的首位。開學初,我們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培養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家長們非常支持,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老開小差,真怕他上小學跟不上,這樣的教育我們非常需要!”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天天要買玩具,一天不買就大哭大吵,亂發脾氣,我們應該怎么教育呢?”以后,我們又通過各種形式的家園聯系,向家長提出配合幼兒園教育的幾點要求,使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積極配合我們實施教育。
其次,注意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和家長需求,要求幼教專家以及優秀家長代表舉辦家教指導講座,教給家長一些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同時,利用雙修日指導家長開展趣味性親子游戲活動,鼓勵家長在旁邊幫助和指導孩子的活動,向他們提出具體、詳細、明確的活動要求及行為規則,這樣做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
再次,我們通過隨訪、傳遞信件等形式,與家長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行為,對幼兒進行教育,并進行適當的獎勵活動,引導家長學會放手,讓幼兒有自主權和主動權。
所以,我們引導家長學會放手,多留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以鍛煉他們自我調控的能力。這樣家園配合,使教育環境不斷得到優化,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我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較顯著的提高。
[1]王序蓀.心理的自我控制與培養[J].心理學探新,1985,(3).
[2]廖麗英.社會學習理論與學前兒童行為的調控[J].學前教育研究,1992.
[3]楊麗珠.對幼兒自控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董奇,周勇,孫紅兵.自我控制與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