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萍
(連云港市海州區幼兒教育中心)
小班美術教學游戲化的嘗試
◆李建萍
(連云港市海州區幼兒教育中心)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因此,將小班幼兒美術教學游戲化,正是為了對幼兒進行全方位、多學科的綜合培訓。游戲式教學不再注重繪畫、手工技巧的學習和作品效果的評價,它注重的是孩子通過各種繪畫、手工活動,來充分展現能力,它考慮的是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如何更具有豐富性、隨意性、游戲性。
小班美術教學 游戲化 趣味性
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它以色彩、線條、結構等塑造藝術形象。美術以它的直觀性、可視性和形象性,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力。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包括繪畫、手工、紙工、泥工和美術欣賞等,要求幼兒在觀察物體的形狀、顏色、結構等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用繪畫和手工,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豐富和發展幼兒的情感。
將幼兒美術教學納入游戲范疇,正是為了對幼兒進行全方位、多學科的綜合培訓。游戲式教學不再注重繪畫、手工技巧的學習和作品效果的評價,它根本不必考慮畫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它注重的是孩子通過各種繪畫、手工活動,來充分宣泄情感、展現能力,它考慮的是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如何更具有豐富性、隨意性、游戲性。它真正使幼兒美術活動成為讓孩子自由翱翔的廣闊天空。
“游戲與幼兒美術教學優化整合”,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老師已經認可到了這一點,然而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深入探討它是否具有可行性,而在于該如何實現它的可操作性,并在實踐中不斷挖掘、探索,逐漸豐富其可操作的內容和方法等。
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常接觸的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制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特別注意:
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蝸牛賽跑”“蜻蜓花中飛”“企鵝跳舞”等手工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運動、食物或其它事物為題材,如“媽媽的花衣裳”“我愛吹泡泡”“五顏六色的棒棒糖”“馬路上的汽車”等繪畫、撕貼內容。在“我愛吹泡泡”繪畫活動中,教師事先準備好幾瓶肥皂水,讓幼兒在室外玩“追泡泡”的游戲,并引導他們觀察泡泡的變化(由小到大),讓他們在快樂地游戲中感知泡泡的產生、變化和特點,再適時地結束游戲,以“泡泡這么有趣,可是一會兒就不見了,如果我們把它畫下來多好啊!”激發幼兒畫泡泡的興趣,而先前直觀的泡泡游戲,使幼兒在作畫時更好地把握泡泡的特征。此次繪畫活動由于游戲的引入,絕大多數幼兒較好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作品,同時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也大大提高,對獨立完成美術作品的自信心也大幅上升。應該說,這都歸功于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的選擇。
單調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或者說對其持續性都不長,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如之前提到的“企鵝跳舞”的手工內容,可以事先啟發幼兒討論是否可以在活動后給可愛的“企鵝”開個舞會,增強手工活動的游戲性,讓幼兒更加積極地投入制作和裝飾中去。
新綱要明確地把“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幼兒園組織與實施的內容之一。因此,要使游戲與美術教學滲透結合,就要豐富與美術教學相適應的物質環境,使環境創設也具有可參與性和可操作性。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差,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畫,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彈珠讓幼兒滾畫等。如在印章畫“花兒朵朵”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雕出各種花形的胡蘿卜、自制的扇面和剪裁成衣服形的底圖等,幼兒用這些材料蘸上顏料印在扇面和剪裁成衣服形的底圖上,不一會兒,幼兒充滿想象力的、裝飾獨特的扇面和新衣就這樣完成了。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仍樂此不疲地做新衣,有的幼兒還在為自己的杰作而歡呼雀躍、到處獻寶。活動后,教師啟發幼兒將作品作為“照相館”的裝飾品和道具,更是讓他們興奮不已,成就感倍增。總之,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小班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玩”游戲,繪畫是件快樂的事情。
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的角色,即運用游戲、故事等形式導題,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繪畫活動《小豬》中,老師先給幼兒猜個謎語:大耳朵、小尾巴,睡覺打呼呼嚕呼嚕,這是什么小動物?猜出后隨著音樂玩個《小豬睡覺》的游戲,輕松、有趣的音樂激起幼兒畫小豬的欲望,而且謎語中也點出了小豬的特征,當幼兒對生活產生了興趣,他們的激情與興趣是驚人的。
小班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會邊觀察邊畫,往往急于求成,畫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亂,有的孩子則表現得無從下手,有畏難情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地運用形象性之語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幫助幼兒掌握繪畫要領,使其大膽地作畫。比如,畫“蝴蝶”,我是這樣說的,“兩個圓圈肩并肩,開朵小花變蝴蝶。”通過形象的兒歌教學,孩子們很快地畫出了蝴蝶的形象。又如,畫“螃蟹”,上面一座橋,下面一座橋,接起變成小房子,左邊四條路,右邊四條路,上面兩個小門洞,加上兩把大剪刀,變成螃蟹爬爬爬。孩子們邊念邊畫,很快在不知不覺中,一只只可愛的小螃蟹躍然紙上。形象性之語言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使孩子們在無拘束的情況下繪畫,效果非常好。
小班幼兒的思維屬于直覺行動性思維,因此他們在美術活動中,往往是畫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剛開始很有興致的畫,只是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容易情緒波動,畫上幾筆就不愿意動手了。這時,教師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化語言提示、指導或鼓勵幼兒。如有一次在畫小魚的活動中,洋洋小朋友畫了一條小魚就把畫往我手里一放說:“老師,不想畫了”。我沒有強迫他再去畫,而是用另外一種口氣說:“哎呀,這條小魚真好看,可惜沒有朋友陪它,多可憐啊,你去幫它找幾個朋友,好嗎?”他點了點頭,又認真地開始畫起來。
總之,將小班美術教學游戲化,能使幼兒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美術創作活動,且情緒愉快,思維活躍,繪畫水平顯著提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