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茹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第五小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識字這個難題。識字成了低年級學生首先要進行的主要學習任務,老師必須幫助學生過好識字關。識字教學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漢字的造字法中,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征來描繪出來。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后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在教學時,老師要畫個圖,解釋漢字是怎么演變的,讓學生觀察、聯想,從此記住這個字。
很多漢字是形聲造字法,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有三種組合方式:左形右聲:指、詩、估、格;左聲右形:救、歉、劍、欽;形下聲:空、露、花、嶄;上聲下形:盂、貨、娶、基;內形外聲:聞、問、悶、瓣、辮、辯;內聲外形:園、囤、病、衷、閣、匣。教學時,要根據漢字構成仔細講解。形聲是漢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韻,識字時可以引申一下,學生就容不易記住了。比如,自大一點就是“臭”,“窮”靠用“力”打工,“富”有田的人。
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其實這也是會意造字法,是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三個“人”組成“眾”;三個“木”組成“森”;三個“日”組成“晶”;在教學時,老師把這些字編成故事。如教學“休”字: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還可以給學生介紹有關這個字的小典故,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加強識字。例如識“闊”字,可以給孩子們講曹操修花園門的故事。他在看工匠為他修的大門時,在門上寫了個“活”字,講到這兒時,老師把“活”字寫在門上,讓同學們去猜。然后老師解釋其意:“門”上寫“活”字意為闊,曹操是顯工匠們修的門太大了。學生們一定會恍然大悟,他們在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也牢牢地掌握住了這個生字。
根據漢字的特點,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使他們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質量。如教“看”時念“手放目(眼睛)上,火眼金睛看、看、看。”(并做動作);教“草”時,我教孩子們念“早上長青草,草、草、草”;學“坐”時念:“兩人土上坐,坐、坐、坐,坐下的坐”等。兒歌可以先由老師編,以后可以逐步過渡到引導孩子創編,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漢字也就就易記住了。
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謎語的猜法多種多樣,慢慢交給學生會意、離合、象形、諧音等猜謎方法,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又調動興趣,又學會掌握了漢字。如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個字——告;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秋;文武兩全——斌;一根木棍,吊個木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面。
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認識字加一部分或去減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蟲是“科”……老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游戲,如貼卡片、找朋友、轉風車……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如“漏”可釋為外面下雨,屋里也下雨,肯定是房子漏了。丸子放在水里煮發出香味,享受美餐,就是“熟”字。
按照偏旁部首歸類,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的字:如松、柏、楊、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的字:如江、河、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的字:如豬、狗、貓、狐貍等。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組織大家歸類,如學了“門”字框,就可以讓學生找出學過的帶“門”字框的字,如“閉、問、閑、間、鬧、悶、闊、聞、閃”,等等。以后再學到新的帶“門”字框的字時,便把這些字都拉出反復地進行復習。這樣,以相同的偏旁為工具,來同時學習或復習一組生字,就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質量。
就是把多個字形相近的字聯系起來,分析字與字之間的細微不同之外,在對比中區分字形,鞏固識字質量。例如,“己”與“已”,在教學中,為了區分這兩個字,我就把它們放在了一齊,讓學生對比著來看,并輔以口訣“己字不出頭,已字半封口”。這樣,學生就不容易再把這兩個易混的字寫錯了。又如,“瓣”“辯”“辮”“辨”這四個字,如果獨立來記,字形不僅繁而且幾個字學生又常記混。當學這幾字中的某一個,我就把以前曾學過的另幾個都列出來,讓學生認真對比,找出相同之處,比較其不同之處。這樣整個字就化繁為簡,只需記住中間簡單的幾筆即可,另外還可根據中間的部分來辯析字義,用起來便不會出錯。
通過觀察、分析字形、進行合理豐富的想象,用分析出的鮮活的具體形象來幫助學生記憶。例如,“游”字,我是這樣給學生分析的。“氵”——游泳當然要在水里游啦,“方”——表示游泳池是方形的,“ ”——是在水里游的人,“子”——古時指男人,女人是不能下池游泳的。這樣一分析,“游”字的每一部分的結構和“游”的意思之間都有了一定的聯系,學生自然就記住了這個字。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識字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在平時的教學中去不斷地積累和總結,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并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