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廣東溫泉行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據統計,5、6月份全省溫泉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大型、老牌溫泉景區等相對保持穩定,但平均降幅也在10%左右;大部分溫泉景區同比平均下降30%,個別溫泉景區同比下降近5成。廣東溫泉發展十多年,是不是應該重新從產品、營銷上去思考、定位溫泉這個概念?
這幾年溫泉企業發展得非常快,然而客源發展的速度卻沒有跟上。廣東溫泉在中國范圍內,數量是最多的,規模、檔次、管理水平、服務水平,都是絕對一流的,所以廣東溫泉的競爭也最激烈。2011年湖北咸寧在這方面已經進入了惡性競爭,這是一個反面案例。廣東的溫泉從大體來說還算平穩發展,但部分地區也已經出現了惡性競爭的現象,下半年的形勢恐怕會更為嚴峻。五年內,勢必會出現一些省內溫泉企業經營不下去的情況。
大環境是脫離不了的,但溫泉行業的生命力和后勁還是很強大,不需要顧慮。如今廣東的溫泉更多成了度假的代名詞,而沒有回歸到溫泉的本質:健康、養生、舒適等等。從整個旅游行業來說,從初級轉型到中高級,溫泉是最早實踐的領域。如今,的確是有危機感,就如粵東、粵西、三亞等地的海濱度假村接連拔地而起,它們實實在在地分流了溫泉度假村的客源。
溫泉存在幾個問題。首先是過度服務問題。服務太過周到,如換毛巾,泡一次溫泉,至少換五六條。泡溫泉一直都有人跟著,破壞了泡溫泉原有的安靜,又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其次,存在“帝王般感受”的錯誤提倡。中國從古代開始,泡溫泉都是帝王貴族的享受,所以形成了這個傳統的概念:泡溫泉應該提供奢華帝王般的服務,溫泉區的裝修等等都要極其高檔,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提倡;溫泉景區也存在服務不對稱,如溫泉區花心思去開發溫泉湯,比如中藥池、紅酒池等等。
廣東溫泉的主題公園化、娛樂化非常嚴重,越來越偏離了溫泉的本質——簡單的養生。在養生那一方面,各個溫泉的療效到底是什么?對此沒有一個實際可信的說法。在云南,溫泉區的溫泉水是有驗證的,保證溫泉的養生療效,而在廣東是沒有的。
各個企業有不同的做法,做純粹的溫泉應該倡導。早在五年前,就有人開始建一些娛樂設施,這樣會影響溫泉的概念和氛圍。廣東溫泉一定要打造廣東溫泉的品牌,就像日本溫泉一樣,除了它本國的人們習慣了泡溫泉,大量外國人也會去日本泡溫泉。實際上廣東的溫泉在中國是一流的,但它的品牌還沒有在全中國得到認可。從全世界來看,溫泉就是溫泉,不能失去它的本質。
溫泉行業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前是原溫泉時代,溫泉就是溫泉;如今是泛溫泉時代,溫泉不僅僅是溫泉;接下來就是后溫泉時代了,溫泉還是溫泉。(1)小而精。只做一點,并且做好,把文化、禮儀、養生融入,做到極致。(2)大而全。產業面是廣的,不僅提供溫泉,還加入了水上樂園、主題公園或是森林公園等。(3)大。溫泉本身依附其他的旅游資源,比如森林、海濱、漂流等。(4)產業鏈的完善。廣東的許多溫泉景區體系大同小異,而相應的護膚、洗浴或是農產品卻沒有多少企業涉及。
廣東的溫泉還未發展到末路,還未走到要尋求出路這一地步。不要把溫泉消費額度的跌落看得太重。起跌是正常的。“跌”是一個警鐘,警戒我們要反省,讓我們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現在廣東溫泉的發展方向,最關鍵的還是找準自己的定位。有些溫泉可以依靠其地理位置、自然景觀的結合來發展。如南昆山,還有漂流這個玩法。也要注意消費者的定位,溫泉在大城市附近,主要消費者可能是城市的市民,也應當針對這一群體來發展自身;另外是溫泉的銷售渠道,如旅行社,報紙針對溫泉區的特色進行包裝銷售,這個也很重要。總結起來,當下,“活著”最重要,給自己找好出路,找好定位比什么都重要。
溫泉的發展還未到要探討出路這樣的嚴重時刻。做好溫泉消費引導很關鍵。人們為何會覺得冬天和夏天泡溫泉具有懸殊的差別。主要是市民的傳統觀念偏見造成。我們的觀念一直都是冬天溫泉,夏天親水,親水就是漂流。關鍵是如何引導市民的觀念,去理解溫泉的真正意義是養生,而不是單純的娛樂休閑,四季都可以泡溫泉。廣東最有名的溫泉集中在恩平和清遠,廣州附近就有從化、南昆山,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政府對此的推廣力度不足是一個原因,在消費者的觀念引導上,需要媒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廣東的溫泉還沒有到談出路的時候,它依然是一個很朝陽的產業,它的發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說到溫泉應該往哪里走,溫泉應當回歸本質,它就是養生,保健,治療。現在,溫泉的管理方面是非常混亂的,它歸旅游局管理,有些又缺乏行業指導。如果說溫泉要回歸本質,健康養生療養,那么實際上它是有治療效果的,如果我們不能把它歸到醫療部門去管理,那至少也要有一個行業協會來亮出它的權威性,否則就會良莠不齊了。
溫泉教育缺失問題的反作用日益明顯,加強溫泉駕馭幾乎是每個與會者所竭力提倡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并不單純,需要政府、溫泉景區、社會共同行動。多數人現有的溫泉認識還停留在旅游和休閑,而溫泉的主要作用其實是養生和康體;夏季泡溫泉的人少,不像冬天那么多,價格又便宜,反季節旅游教育也很關鍵。省內98%的溫泉都集中在山區,含負離子較多,夏天氣溫比城市低,在教育層面上,這些卻少有提及。
與溫泉教育一樣,市場上的溫泉消費引導也至關重要。有景區以價格來作誘餌,以“低價”和“晚泉”作為引導消費的突破口。如夏日溫泉,白天泡露天溫泉既曬又熱,便推晚上泡溫泉。下午5點半下了班開車去泡溫泉,車程約1小時,晚上10點多返程,而且收費便宜,99元/人。看上去貌似沒有盈利空間,卻可以引發二次消費。
溫泉法缺位、權威認證缺失等問題被多次提及。全民旅游的時代其實已經到了,從觀光到度假休閑概念再到現在的養生概念,從整個產業來講已經是提升。但從服務上看,為什么會存在溫泉信任危機,“標準”很重要,比如水質,有沒有參數可以知道溫泉的等級,把這些基本問題弄清楚,這也是讓溫泉發展走向一個透明消費的開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計劃經濟,溫泉還是以療養為主,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則是新溫泉為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休閑溫泉,療養這個概念已被淡化。溫泉產品的特性,它其實是一個度假休閑的產品,但它不是一個大尺度的產品。比方說它不是像去故宮,有指定好的出名的地方。作為一個小尺度產品的溫泉,卻有很多東西會影響它的發展,包括它的品質、特色、管理及服務。除了特色以外,區域的影響也很重要。
日本從南到北一共有兩千多座溫泉,總共有7.5萬家溫泉旅館,但是它們走了那么長一段時間,還是能夠生存得很好,根本不需要談到出路的問題,這在于他們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基本上它們是找不到相同的,有洗浴觀光的,醫療功能很強的,休閑功能的等等。而我們廣東溫泉的共性就比較大,所以站在我們旅行社的角度,會說不出這些溫泉之間有什么不同,品質說不出來,只能站在價格的角度來講。但是,我們是不愿意打價格戰的,我們不愿意從價格上去區分溫泉。
國內的溫泉產品同質化嚴重,溫泉行業其實可以往精品時代走,或者說它已經到來。從市場的角度看,需求很大,而市場其實也對受眾客戶群進行了分層,各層次的客戶要求并不同。但是廣東的溫泉服務,很多是硬件好,而軟件跟不上,差距比較大,各個景區的溫泉提供沒有核心價值,特色不夠,客戶也沒能接受到有信服度的推薦理由。
[1] 保繼剛.主題公園發展的影響因素系統分析[J].地理學報,1997,52(3).
[2] 廣州人口控制在970萬內 城市化水平超八成.(200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