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風險不斷升級,使得金融監管體制亟待完善。國家審計機關作為專門的經濟監督部門,已經成為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金融監管的“第三只眼”。 金融審計在加強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方面的作用已日益重要。在當前形勢下,對于防控金融風險來說,完善金融審計意義重大。
2011年,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對我國開展的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中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逐漸增加。具體來看,金融危機以來,金融違規案件激增,金融風險不斷升級:2008 年,中信泰富因持有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導致了155億港元的巨額虧損;我國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總額在2011年高達4835億元;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國內大型金融機構違規投資海外遭巨大虧損的事實也屢見不鮮。這些案件說明現有的監管制度還不足以支撐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思考其中的原因,一是由于內部監管部門獨立性不足,有時不能真實反映檢查結果;二是監管部門普遍重管制輕監督,且多為一種事后監督,不能提前預警風險的發生。在這種形勢下,發揮國家審計機關金融審計的功效,利用審計固有的特性和風險防控方面的優勢,發揮其在維護經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就有了必要性和緊迫性。
免疫系統理論是審計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體現了金融審計與其他監管途徑相比的突出特點,因此,發揮金融審計的免疫作用,是現階段金融監管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
2.1.1 金融審計“免疫系統”理論
免疫系統論指出,審計監督要能夠盡早地預警風險,促使有關部門或單位運用各種資源防患于未然或盡可能降低風險的代價,從而保護財產安全和群眾利益。由此可見,審計活動的免疫功能使其在保護國家經濟利益安全的過程中發揮了其他監管部門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突出作用體現在強調了一種風險性監督而非普通的合規性監督,它可以化被動為主動,重視事前監督與經常性監督,因此,金融審計也就成為了維護金融穩定的先行軍,與其他監管行為一起,為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注入了一針“穩定劑”。
2.1.2 金融審計免疫職能的功效
華爾街有句名言:公開是救治現代化社會及工業弊病的最佳良藥,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燈光是最有效的警察。2003年12月12日起我國開始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這利于擴大審計的影響范圍并提高震攝力,從而更好的發揮其維護經濟安全的職能。表1是近年來涉及金融業的部分公告,由此可給予金融審計在實踐中的重要作用以數據支撐。
表1 審計結果公告有關金融部分匯總表
由上述審計結果公告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告內容涉及潛在風險的管理建議,是金融審計免疫職能發揮的有力表現。免疫系統的作用不僅在于抵御病毒的入侵,還在于消滅病毒、產生抗體。李金華說:審而不改,還不如不審。及時揭露影響經濟安全的問題,促使相關部門改善管理,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這就是產生抗體的過程,也是金融審計免疫系統職能的進一步發揮。
與其他金融監管途徑相比,金融審計具備宏觀性、獨立性、綜合性及延伸性的特點,本部分針對這些特點,逐一分析其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作用。
2.2.1 宏觀性
金融審計的宏觀性主要體現在它是一種高層次的經濟監督活動,且對國家金融監管機關的審計具有再監督性質,這是其他金融監督形式所沒有的。審計署在2009年初統一組織了金融危機對地方財政收入狀況的影響、中央企業從事金融衍生品業務情況等審計調查,利于從全局的角度引導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而對金融監管機構職責履行情況的審計,有助于改善監管機構監管乏力的現況。 “政府審計可以作為金融監管體制的擴展和延伸,通過提高金融信息質量和加強金融監管的激勵與約束,完善有利于金融創新的監管體制,促進金融創新有序適度地發展”。對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檢查,為金融審計奠定了全方位防范金融風險的平臺。
2.2.2 獨立性
獨立性是審計活動的靈魂。金融審計機關獨立于金融系統,與金融風險的發生沒有直接責任關系,因此能夠客觀、公正地行使審計監督職權。從法律地位上看,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可以說,審計監督是《憲法》明確的我國最高經濟行政監督,在法律地位上比其他金融監督形式更具權威性。
2.2.3 綜合性
目前我國的金融業施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存在職責不清、監管重疊、監管成本高、各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不足等問題。而在金融產品日益復雜的今天,傳統金融市場之間界限已經淡化,跨部門的監管協調和監管合作顯得日益重要。針對這一形勢,金融審計可以發揮自己綜合性強的優勢,加強對一行三會協調機制的監督檢查,促進和完善金融監管的內部聯系與合作、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從而在更高更廣的領域中實現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功效。
2.2.4 延伸性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涉及國民經濟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各個方面。金融部門業務活動的廣泛性,決定了金融審計具有較為突出的延伸性。以房地產行業為例,2009年,審計中發現了多家開發商本無力履行到期還本付息義務,仍通過向銀行申請“再融資”貸款,緩解資金壓力,使得房地產風險擴大,金融隱患加劇。審計過程中考慮到其他行業對金融風險的影響,使得金融審計能跳出金融看金融,這既是審計活動延伸性體現,也有助于審計部門全面分析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風險點,對癥下藥,發揮其經濟衛士的職能。
在近十年左右的審計實踐中,眾多審計項目都隱約含有安全性問題。因此,應將安全性作為一級審計目標來對待。金融審計以免疫系統理論為支撐,又具備金融監管方面的獨特優勢,切實強化審計活動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金融監管功能,利于有效提升金融審計在國家戰略安全中的地位,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揮其最大化的作用。
[1] 杜鳳紅.如何開展金融績效審計[J].審計與理財,2009(11).
[2] 彭飛,邢維全.利率與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J].微計算機信息,2011(07).
[3] 王晶.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人民銀行內部控制工作的啟示[J].華北金融,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