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在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域規劃》中,中原經濟區被納入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近幾年河南省中小企業迅速發展,部分企業已成為推動中原經濟區經濟增長的一股新動力。“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巨額資金支撐,但這些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受自身結構和公司規范的局限,一時無法在滬深及香港主板上市。”[1]為了解決資金困難,在創業板上市成為這些企業融資的最佳途徑。對于這些在創業板上市的中小企業而言,其成長性也隨之成為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通過對河南省創業板上市企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目前,河南省的地方性資本市場幾乎處于空白。“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6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發行股票67只,其中境內發行股票40只(占全國的2.3% )、境外27只;募集資金總額達561.59億元,其中2009年境內籌資37.86億元,占全國比重為1.04%。”[2]如此弱小的資本市場,顯然與河南省的人口、GDP極不相稱。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國際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河南的經濟增長,高新型中小企業融資任務更加艱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河南民營企業的擴張力和對經濟貢獻的增長呈良好態勢,部分中小民營企業比較活躍,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成長潛力巨大。然而這些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資金困難,但目前的信貸體系決定了這些企業貸款困難,主板市場的高門檻又使這些企業對主板融資望而卻步,創業板的推出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狀況。通過創業板上市,將使那些具備成長潛力和長期競爭力的中小型河南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從而解決這些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河南企業籌備創業板上市有利于從經濟層面鼓勵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不斷增強經濟活力,緩解金融危機對河南企業的不利影響。創業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及支持處于成長期創業企業的重要平臺。在創業板上市的河南企業具有廣泛的示范效應,能夠促進河南廣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強化資本市場對河南企業的支持,進而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
第一,新股發行價格偏高。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價格與內在價值偏離較多,發行價格普遍偏高。一方面是由于新股按照計劃方式供應和新股的市場化定價發行,使得新股定價機制扭曲,導致新股發行價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提高新股的發行價格對承銷商和上市公司都有利無害,因而承銷商和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的縱容,甚至暗箱操作,推動了新股的發行價格。第二,市盈率虛高。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普遍虛高,數據顯示“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均超過50倍,最高的達到90多倍,并且呈現一種主體上升趨勢,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相當于A股市場市盈率的20多倍。[3]”第三,資金籌集高。資金超募現象嚴重,資料表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超募的資金均超過計劃實際所需資金的一倍,有的甚至達到兩倍以上。[3]”這很可能會導致出現大量的資金閑置甚至被非法挪用、侵占的現象。
根據河南省發改委提供的2009年省定境內外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在創業板后備企業中,九成以上企業為科技、化工、食品、醫藥類企業,作為旅游企業的清明上河園也在其中。與2008年的名單相比,2009年我省創業板后備企業由50家減少為30家。其中,河南中分儀器有限公司、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福森藥業有限公司、三劍客奶業有限公司、金丹乳酸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延續了2008年沖刺創業板的決心。同時,有12家企業從創業板后備企業名單中消失。不過,焦作市卓立燙印材料有限公司、洛陽雙瑞特種裝備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進入境內主板上市后備企業,張弓酒業有限公司則打算在海外主板上市。[4]”
第一,資本市場發展滯后。與相鄰兩省湖北、山東相比,河南創業板市場整體發展相對滯后,其上市公司家數、流通總股本、市價總值、證券營業部數量、股民數量、股票交易量等數據與湖北、山東均有一定差距。同時,河南債券市場發展停滯且存在諸多問題,證券投資基金和可轉債等市場發展遲緩,配套服務設施落后。第二,資本市場亟待開發。河南省上市公司以傳統產業為主,大多相對集中在第二產業,分布在機械、電子、汽車、石油等十幾個行業中,沒有形成明顯的行業群體優勢和板塊效應。第三,河南證券經營機構的綜合競爭能力較差。河南證券經營機構普遍存在著規模較小、業務雷同、資產質量不高、人員素質偏低、重組緩慢等癥狀,導致綜合競爭實力相對較差。“目前在主板市場上實行的保薦人制度通常在企業上市后即告完結。”[5]創業板市場以強調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為主要特色,對其經營能力進行持續評估,與滬深及香港證券經營機構相比,河南證券經營機構在信息披露、經營能力評估方面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的風險性。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6]”能否建立合理的準入制度是我國創業板市場能否取得成功的鍵所在。“我國創業板市場外部環境不成熟要求建立多層次的靈活多變的上市標準這是發展國創業板市場必須最先解決的問題。”[7]同時,要嚴格上市準入制度,設立專門的上市審查部門,加強對擬上市公司上市申請的審批工作,其中要著重審查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以加快上市公司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由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生產規模、資金規模、發展前景和公司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投資風險較大,加上創業板上市條件相比主板市場說較為寬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較嚴重,容易產生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等現象。因此,強化創業板市場的監督機制,嚴格信息披露制度,確保投資者獲取及時、真實、完整的資料,保證創業板市場交易的公平性,維護投資者的切實利益。
嚴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證創業板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創業板要“有上也有下”。建立公正合理的退市制度,有利于規避廣大股民的投資風險,形成優勝劣汰的證券市場機制秩序,通過對上市公司進行嚴格有效地約束,保證創業板市場的整體質量。
保薦人作為企業上市的把關人,無論在主板上市還是在創業板上市,都是如此。相對于主板,在創業板上市過程中,保薦人的責任和作用將更加突出。根據《管理辦法》及證監會的有關規定,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必須由保薦人推薦,發行人依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制作的申請文件,必須通過保薦人向證監會申報。相關規則還對保薦人推薦企業創業板上市有特殊要求,即作為保薦人,要對于發行人成長性進行盡職調查和審慎判斷并出具專項意見;發行人為自主創新企業的,還應當在專項意見中具體說明發行人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持續督導方面,要求保薦人督促企業合規運作,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督導發行人持續履行各項承諾,并要求保薦人對發行人發布的定期公告撰寫跟蹤報告。因此,擬申請創業板上市的河南企業要聘請有實力的保薦機構作為保薦人。
創業板的建立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了渠道,解決了河南省部分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完善創業板上市準入制度、監督制度、退市制度,建立和健全創業板風險防范策略,是保證河南創業板健康成長的關鍵環節。創業板“有上也有下”,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增加市場經濟競爭活力,形成優勝劣汰的證券市場機制秩序,推動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建設中原經濟區,將中原經濟區打造成中西部區域經濟合作的新載體,凸顯河南人口、資源等優勢,彌補資金短缺等不足,根據其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優化河南省創業板市場抵御風險的生態環境,推進中原經濟區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為高新型中小企業開辟多元化的融資途徑,努力將中原經濟區打造成為隴海經濟帶的核心區域,東中西部互動的戰略平臺,推動河南加快融入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之中,實現中原崛起。
[1] 章俊,唐敏.內地中小企業香港創業板上市成長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8).
[2] 河南省統計局.2009河南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ha. stats.gov.cn.
[3] 田春慧.關于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相關問題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0(18).
[4] 河南力挺創業板30家豫企進入省定創業板后備軍[EB/OL].http://www.dahe.cn/xwzx/gn/t20090401_1519317_4.htm
[5] 司明,王建中.創業板上市企業評估的需求分析——基于創業板運行制度[J].商業會計,2010(18).
[6] 春燕.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評價指標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9).
[7] 朱和平,王韜.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實證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