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李靜
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
陜西 李靜
本文根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生學情、就業形勢,結合《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實踐,對如何進行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高職;會計;教學;改革
會計專業是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是會計專業課程中的一門核心課程。由于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屬于不同的類型,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在人才培養的層次、規格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中,《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需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進行必要的改革。
會計專業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有核算方法、分析方法和檢查方法,熟練掌握會計的核算方法是高職會計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合格會計人員所必備的職業技能。在會計專業的課程群中,有關會計核算方法的課程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等,《財務會計》是在《基礎會計》學習了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后,以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六要素核算為主線,學習企業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與記錄以及會計報告的編制,這些知識和技能是會計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是否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直接關系著能否勝任會計工作。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也可以為《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稅務會計》等更加專業的會計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說《財務會計》課程在整個會計學科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在課程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
高職院校,特別是普通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的習慣和學習的能力等方面普遍素質不高,這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學情,必須清醒地認識這個學情,在進行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時,對這樣的學情不應當回避,而應當正視。必須明確,我們要培養的不是學術型、研究型的人才,而是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所以在課程的建設和改革中,理論性的東西不能講的太多,一定要精簡、精煉,夠用就行。一定要結合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和實際問題,加強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我們還應當認識到,目前會計專業幾乎是每校都有的專業,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結合我們這樣的普通高職院校近幾年畢業學生的就業狀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就業定位應該是各類型的中小企業。所以我們應當根據中小企業會計業務相對比較簡單,但會計人員少,一個人要處理的業務類型不會太專門和單一,可能會更多樣的情況進行教學。而且中小企業在聘用人員的時候,一般會更加要求應聘人員要有熟練的工作技能,要能夠立刻承擔起工作,而大企業在招聘到人員后,往往還會進一步加以培訓,使員工對工作和業務有一個熟悉的過程。所以,我們教給學生理論性的東西雖然不一定太多,但對學生處理常規會計業務的技能訓練一定要加以強化,要多讓學生接觸了解各類型中小企業會計業務,多用中小企業的會計案例來進行教學,特別是要讓學生多接觸和了解當地農產品加工、旅游、酒店、物流、商業等主要類型的中小企業的會計業務,使我們的教學與學生的職業崗位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就能夠立刻承擔并完成好相關的各種會計業務。
根據高職學生的基本學情和就業定位,高職會計專業中,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1.以企業會計六要素為主線,讓學生熟練掌握企業常規業務和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與記錄,包括會計賬戶的設置、會計分錄的編制、會計賬簿的登記,以及主要會計報表的編制。要強化應用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使學生掌握各崗位會計的業務范圍及業務流程,重點掌握各崗位會計業務處理方法,及各種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這是會計類相關職業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的職業能力。
2.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及就業需求,必須要使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以提升就業的競爭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以及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幫助學生取得《助理會計師資格證書》,使學生掌握會計基本操作實務,熟悉各會計崗位的基本流程及會計核算實務。
《財務會計》課程必須要以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為目標,以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理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著力培養學生處理中小企業日常會計業務的能力,始終以賬務處理為主線,以培養基本技能為目的,使學生具備解決企業會計核算一般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靈活多樣的方法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會計技能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根據高職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教師為主體。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動手動腦,主動學習。要努力改變課堂上信息單向傳遞、教師單向控制的局面,實現真正的教學互動,真正的互動不是只讓學生起立回答問題,而是給學生真正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發展能力。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設定與實際工作完全相同的任務項目,讓學生獨立或小組協同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其團結協作的精神。項目在選擇和設定時,要盡量具有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趣味性。
可以采用問題驅動法,將授課內容由經過精心設計的小情景案例導入,然后就案例提出相關的問題,把教學內容融入到問題之中,通過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問題誘導教學方法能較好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融為一體,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因為會計業務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涉密的,因此要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會計業務或進行實習往往有一定難度。為了增加學生對企業經營活動和會計業務的感性認識,可以多用案例進行示范操作,同時更多的采用仿真實訓和模擬實訓,可以用情景教學,設定與實際工作相同的場景,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在教室里模擬交易雙方的談判,或模擬銀行以及企業的業務處理。在學生進行模擬操練后,教師再進行點評,從而使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距離盡可能的縮小。還可以多采用圖示來輔助教學,如各類型企業業務流程圖,這樣可以把企業的經營業務直觀形象地表示出來,彌補學生對企業經營缺乏感性認識的不足,使學生能夠學起來較為容易。
(編輯 劉麗娜)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