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濟龍 才 寶 霍 丹
(遼寧大學)
高校實踐教育模式新論
◆吳濟龍 才 寶 霍 丹
(遼寧大學)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其中完善實踐教育模式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環節。本文就西方高校開展實踐教育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提出西方高校實踐教育對我國高校的借鑒意義,并就如何構建我國高校的實踐教育模式提出了設想。
實踐教育 教育模式 先進經驗
高校實踐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提高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教”和“學”是兩個獨立存在又彼此聯系的重要環節,為了達到教育目標,就應當將教學兩個環節有機地整合起來。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實踐教育的形式,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用來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當前社會對于人才實踐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實現高校教書育人的辦學宗旨,勢必要加強實踐教育,以彌補現有教學體制中的問題和不足。
在我國,實踐教育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早在宋朝時期,劉彝便提出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原則,成為了后市膾炙人口的名言。到了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系統地提出了實踐教育理論,他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學做合一”,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構成了立派教育理論的基礎。多年來,實踐教育一直受到廣泛的重視,被視為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20世紀90年代以后,受到教育體制和應試教育等種種因素的制約,我國高校的實踐教育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當前是國內高校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急需我們進一步完善實踐教育模式,集中解決實踐教育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教育學界有一句名言,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高校通過開展實踐教育,采取豐富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理論認為,興趣的培養是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開端和基礎,還需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將興趣轉化為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師通過實踐教育模式,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獲取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在實踐教育的過程中積累和培養起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對于實現教學目標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教育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各個行業和領域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不但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需要他們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擁有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前國內高校的教育模式容易導致人才培養目標的單一化,即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通過進一步加強實踐教育,能夠有效地彌補這個問題和不足,也能夠在根本上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是未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指導原則和目標。高校素質教育改革要求解決一切困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問題,特別是教學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健康、完善的個體人格,這些都與實踐教育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實踐教育不單要作為高校內部一個獨立的教育形式,還要成為所有專業教學必須要采取的方式,這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西方高校普遍將實踐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形式,并作為高校教育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課程設置、學科建設、師資力量配備等方面給予了有針對性地支持。雖然西方高校的實踐教育是處于西方社會和文化的大環境之下,但是其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還是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值得我們去認真借鑒和總結。
社團活動是西方高校普遍采取的實踐教育形式,僅在美國哈佛大學中就有各種類型的社團600余個。在這些社團中,有一些是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創辦的,還有一些是高校設立的,旨在豐富學生實踐活動,高校給予相應的財力和物力支持。許多大學生通過參加各類的社團活動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獲得提高實踐能力的機會。很多社團都是由學生自主創辦和管理,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和鍛煉了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
除了在校內開展實踐教育,許多西方的高校還組織學生定期參加社區勞動和義工勞動,通過義務勞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深入地了解和接觸社會生活,高校將學生參加社區勞動和義工活動的時間、次數等作為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充分保障了這種實踐教育的質量。
西方高校許多專業科目的教學都引入了實踐教育體制,規定了實踐教育在專業教學中占有的比例,學生必須通過一定階段的實踐學習,并接受相關測試后才有資格結業。還有一些科目本身就采取實踐教學的形式,教師設計某個項目做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相關基礎性理論的基礎上完成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完成項目設計的目標,也就實現了科目專業教學的任務。
高校管理部門應當切實轉變對于實踐教育的理解和認識,破除應試教育和傳統觀念的影響,明確實踐教育的重要意義,不能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加大投入,為實踐教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針對現階段國內高校實踐教學模式不完善的突出性問題,高校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速構建完善的實踐教育工作模式,從專業教育和實踐模式兩方面加以推進。在專業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將理論基礎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作為專業科目的教學目標,并在科目教學考核的過程中將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的指標。在實踐教育模式設置工作中,高校不但要在校園內部創造性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途徑,還應當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在校園外部為學生尋找到適合開展實踐活動的形式。
我們還要充分借鑒西方高校在開展實踐教育過程中的先進經驗,盡可能地將這些經驗轉化為適合我國國情和高校教育發展實際的措施和途徑,例如,國外高校普遍重視將實踐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與個性培養相結合等的經驗和做法,就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和借鑒。
[1]陳理宣.教育學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胡樹祥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理論與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